Z世代们,迷上古老的国际象棋?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韩一诺,编辑:黄梦婷,题图来自:AI生成

在快节奏、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国际象棋这个以深度思维和耐心著称的竞技项目,还有“做大做强”的可能吗?

埃里克-阿勒贝斯特(Erik Allebest)的答案是肯定的。

2005年,埃里克用5.5万美元买下了“Chess.com”的域名。

20年后的今天,该网站的注册玩家突破2亿,网站上每天会开展2500万场对局,平均每秒就有259场,年营收更是突破1亿美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国际象棋线上平台。

这也让这项带有传统色彩的高门槛竞技项目,重新走进了Z世代的视野。

天时地利人和

正如所有崛起都需要时机,买下域名的15年后,Chess.com等到了它的“天时”。

2020年,当各大体育联盟因疫情停摆之时,无处消遣的人们将目光投向拥有类似竞技底色的棋类游戏。同年的3月到8月,人们在直播平台Twitch上观看国际象棋的时长高达4120万个小时,是前六个月的四倍。

直至10月,Netflix以国际象棋为题材的剧集《后翼弃兵》上线,搜索引擎上“国际象棋怎么玩”的提问次数创九年来新高。风口之下,Chess.com迅速推出剧中主角Beth Harmon不同成长阶段的AI棋手版本,接住了这波全球象棋热潮。

至于“地利”,Chess.com将棋局移至线上,将这项运动的参与门槛降到了最低。

人们登上网站之后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线上对战平台,更像是一个“哆啦A梦的口袋”,因为它近乎可以满足人们对国际象棋的所有需求。

除了一般对战,你也可以与好友组队进行4人对战的变体象棋,还能享受平台配备完善的论坛、博客和俱乐部等社交功能,甚至在网站上观看赛事、博主的直播,定期接收棋坛新闻。

甚至,如果你想安心精进棋技,Chess.com还配备线上教室的功能,配备完善的对局库、AI教练,以及大量棋题和残局练习。

网站甚至配备GIF生成器,方便保存回合后二次传播

如果说项目的翻红是“天时”,线上对战的形式是“地利”,那邀请马格努森·卡尔森(Magnus Carlsen)入驻,就可以被看作是Chess.com的“人和”。

在2014年的一档节目里,出身挪威的五届世界冠军五届卡尔森,仅用12秒便“轻取”当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让其声名大噪。

作为人类史上等级分最高的棋手,在Chess.com上迎战对手的卡尔森虽不时迟到,却总能以云淡风轻的姿态取胜。这种气场,也为他和国际象棋带来了更多人气。

卡尔森认负后捶桌的片段走红,广受模仿和二创

集齐天时地利人和之后,Chess.com爆了。

网站的访问量在《后翼弃兵》上线后的短短半年内从原先的不到1亿翻倍至2亿,并在整个疫情期间稳步增长,期间服务器几度因无法负载而崩坏。

2023年80%的月访问为直接输入网址或收藏直达图源:Sherwood

到了2024年4月,网站的月访问量已达1.88亿,较2019年同期增长3倍多。尽管付费用户的占比不高,但Chess.com的年营收仍超过了1亿美元。

对于国际象棋这样高门槛、小众的项目来说,能够做到这般影响力并不容易。

象棋网站的“一盘大棋”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众多外界有利因素降临之前,Chess.com已做好一切准备。

早在2015年底,Chess.com就与直播平台Twitch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过两年的逐步推进,双方决定共同投入资金,全力推动国际象棋在Twitch平台的生态扩张。

Chess.com随即推出“主播成长计划”,通过内容推广、免费会员等资源扶持新人主播,并与Twitch合作,为象棋主播争取平台首页的推荐位。

这还没完,Chess.com还主动去接触那些他们认为有潜力成为优秀主播的棋手们,例如曾经全美最年轻的特级大师中村光,亚历山德拉-博特兹(Alexandra Botez)和列维-罗兹曼(Levy Rozman)

这些博主后来成为国际象棋吸引年轻玩家的关键窗口。这3人在YouTube的订阅量分别是294万,184万和650万,后者的频道(GothamChess)更是历史上第一个浏览量超过10亿的国际象棋频道。

这一切都源自当Chess.com尝试将这个1500岁的“老古董”推广给年轻人时,有两座大山屹立眼前:“国际象棋的刻板印象”以及“新生一代几乎没有什么耐心”。

后者是比较容易解决的,10分钟的中速棋太长?那就3分钟,1分钟,甚至30秒的“子弹棋”。

但长久以来,国际象棋因其繁复的规则和“精英标签”,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在我上学的时候,国际象棋是‘书呆子们’才玩的。”埃里克分享道。

为改变这些刻板印象,Chess.com想到了直播,这一有众多年轻受众的线上娱乐模式,便有了后续的增长传奇。

后来,一众被Chess.com“收编”的博主们在疫情期间集体井喷,当中要属胡子拉碴的中村光最为突出。

15岁就成为“特级大师”的中村光自2017年开始直播,比起人们心中职业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形象——中村光要开朗许多。

他直播时“喋喋不休”,会邀请订阅者和他对战,毫无架子可言。除此之外,中村光会在下快棋间隙“猛扒”一口沙拉,甚至蒙着眼睛玩,节目效果极佳。最重要的是,擅下快棋的他往往几分钟之内便能终结对手,这比冗长的传统慢棋更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纽约时报》还曾这样形容他:“人们被这位魅力十足的大师,和他快如闪电的比赛所不断吸引。”

因此,当这样世界级的大师和你的距离不过一个棋盘那么近,这项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或许就没有固有印象中的那般“遥不可及”。

事实证明,Chess.com提前布局直播领域的决定极其正确,帮助国际象棋在疫情的风口吸引大量用户,完成腾飞。同时Chess.com独到的选人眼光让大量优秀棋手被成功孵化成博主,借此消除国际象棋的刻板印象,推动玩家群体的年轻化。

用一只猫和AI留住Z世代

在博主们消除国际象棋的刻板印象之后,Chess.com并不满足于此,还要继续主动出击,争取更为年轻的Z世代们的青睐。

创始人兼CEO埃里克曾表示:“Chess.com的一切布局,都以高中、大学和初中(的学生们)为目标。”

要问Z世代们喜欢什么?答案有无数个,但“猫狗”必定是其中一个主流答案。

于是,国际象棋形象革新的“最后冲锋”,由一只“小猫”发起。

2023年1月,Chess.com推出了一个名为Mittens的AI棋手。其等级分仅为最低的1分,但真实棋力超过3000分,连特级大师也很难战胜它。Mittens不仅会故意放慢节奏,让玩家产生“或许能赢?”的错觉,还会时不时“嘲讽”玩家,性格十分“恶劣”。

上线首月Mittens进行了4000万场对战,让棋手们梦碎

即使完全不懂象棋的人,也能体会“猫咪暴虐人类”的乐趣所在。“扮‘猫’吃老虎”的套路天然适合被二次创作成Meme(梗图)和短视频传播,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比起喊口号、浮于表面的“假大空”,Chess.com选择切身去了解并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在一系列有计划、有诚意的推广计划之下,国际象棋总算完成了形象革新。

在年轻一代的眼里,象棋不再是深奥、枯燥的,而是有趣,甚至好玩的。于是Z世代们,喜欢上了这个1500岁的“老古董”。

2023年1月至2月期间,Chess.com的访问量中13至17岁玩家群体高达54.9万,较前两月暴涨逾两倍;同期增速第二快的是18至24岁的年轻玩家。

不过,Chess.com还得想办法把新玩家们留下来。若要选一个棋类游戏最劝退新手的理由,回答大概是:“我老是输。”

而Chess.com选择借助AI的力量:在2018年收购AI引擎Komodo之后,网站借此开发多项对战和教学功能。

与传统AI引擎不同,Komodo采用胜率导向的算法,可以实现在对局回顾中分析每一手对胜率的影响,提供针对性建议。

于是,Chess.com的AI棋手会模拟与玩家水平相近的棋力,它们会像人类一样出现漏洞。若用户抓住机会,便能收获“将军”的成就感和快乐,棋艺也随之进步。

结合人工智能无需休息等基本优点,这个“传统精英项目”的入门难度很可能正处于历史最低。

在AI的帮助下,Chess.com或许是对新手最友好的国际象棋平台。正如埃里克所说:“我们不只照顾那些已经在圈内的玩家。”

人类棋手和人工智能在国际象棋上孰强孰弱,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有定数。1997年,由IBM开发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便击败当时的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巴罗夫。

多年后,卡斯巴罗夫在自传中写道:“经过过去十年的人机对抗,现在该进入人机合作的新阶段了。”

正如每场棋局开始和结束时,棋手都会握手以示尊重和友好。这一次,虽然棋桌对面坐的是代码和算法,Chess.com还是伸出了手,适时放下“打败机器”的执念。

回顾Chess.com的成功关键,大抵有两个:“坚定地将年轻群体摆在首位”同时“拥抱AI”。当Z世代们感受到你的诚意,他们愿意前来,而合理利用科技,它或许会成为最可靠的伙伴。

如果想在这个时代做出成功的产品,Chess.com的做法值得借鉴。Chess.com用14年积累了3500万日活跃用户。但在AI,“小猫”和一点点时运的加持下,在5年内将数字翻了五倍有余。

埃里克曾说:“我们的使命很简单——帮助人们享受国际象棋。”

毫无疑问,Chess.com做到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韩一诺,编辑:黄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