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冶云商以AI赋能重构大宗商品价值链
【来源:期货日报网】
2025年,人工智能(AI)已从前沿概念演变为驱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随着AI技术在更多应用场景中落地,大宗商品供应链正经历新一轮的价值重构。
近年来,从国家战略到政策导向都为人工智能与大宗商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国务院国资委曾召开专题推进会,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抢抓AI赋能传统产业机遇。随着中央企业加快融入国家算力布局,与龙头民企、科研机构深化合作,一批高价值行业应用场景落地,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取得系列积极进展。
今年2月26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下称宝武集团)启动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点工程——“2526”工程,尝试打造“AI+钢铁”的行业标杆示范,引领钢铁行业智能化发展。
为响应“2526”工程号召,宝武集团旗下欧冶云商近日举办了“AI技术应用创客大赛”,大赛上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应用场景。
由欧冶供应链研发的“钢厂高价值现货AI智能推荐”项目成为本届大赛“应用场景实施赛道”的冠军。该项目发布人杨梦茹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钢材现货销售虽然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和数据采集,但智能化能力仍有待提高。其主要体现在外部数据应用依赖人工经验;可视化分析呆板、缺少结论推导、无法实现智能决策建议;自动化流程基于规则、缺少灵活性、无法动态应对市场。”而“AI高价值现货挖掘智能体”正通过三阶段智能化升级,推动现货交易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目前,项目的第一阶段已实现了交互式AI智能分析。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现货交互式AI智能分析智能体依托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内外部数据,为钢铁企业的现货交易、供应链管理及市场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持。该智能体通过精准识别用户意图,实现从数据输入到智能结论的高效交互,助力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动态响应与科学决策。
项目的第二阶段围绕柔性定价与动态调价展开,依托欧冶云商全平台与钢铁基地的现货挂货数据,构建数据驱动的调价因子体系,通过分析资源热度(如搜索量、加购量、成交率等)及供需动态,实现价格的柔性调整与实时优化。同时,为增强定价策略的可视化与可操作性,创新性地引入资源热度热力图工具,辅助运营人员快速识别市场热点与潜在风险。
在第三阶段,将促进智能体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重塑资源管理与定价决策流程。整合钢厂内部信息、欧冶云商全平台数据及外部市场行情,依托DeepSeek大模型与专业模型(如牌号通、智能分选)构建智能闭环。
杨梦茹表示:“从社会意义来看,这一开发有利于实现钢铁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行业整体成本,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荣获本届大赛优胜奖的“量化增效—AI驱动的期现套保决策系统”也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据发布人林新介绍,该系统旨在通过AI技术解决期货套保业务中的信息获取与决策支持等核心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如今,期现套保已经成为大宗商品企业避险的重要工具。然而,期货行情走势如何?当前市场环境是否适合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已实施套保的货物,其盈亏平衡销售价格应如何设定?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人工分析找到标准答案。为此,自2024年下半年启动自营业务以来,欧冶云商华南大区积极探索利用衍生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的应用。
据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三大核心功能。一是期货行情分析,基于实时期货数据,通过大语言模型自动生成行情分析报告,解读近期走势与关键价格点位,为业务人员提供高效信息渠道。二是套保策略建议,综合近期基差水平及当前期现价格,动态评估套保时机可行性,并提供套保决策支持。三是套保货物定价指导,根据输入的现货采购成本与期货套保价格,结合实时市场数据,生成维持盈亏平衡的现货销售指导价。
林新表示:“该系统针对性攻克期货行情系统性总结、套保时机可行性评估,以及套保货物盈亏平衡销售价设定三大核心问题,为欧冶云商期货套保业务的科学、高效、精准优化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该智能体已正式发布至欧冶云商智能体广场,成为首个面向大宗商品期现业务的AI决策工具。
随着AI技术在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贸易场景中落地,大宗商品供应链正在实现精准预测、动态优化与风险防控,在降本增效的同时重构交易生态,重塑价值链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