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工具全方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期货日报网】

价格“压舱石”、产业“推进器”、乡村“守护者”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已构建起覆盖金融、能化、金属、农产品等关键领域的多层次期货品种体系,成为实体经济和产业链相关企业抵御价格波动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核心目标进一步明确,这为期货市场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

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企业可以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锁定成本,优化利润;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企业能够获取更精准的市场信息,为采购和销售决策提供依据;借助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合约和交割制度,企业可以实现库存的高效管理。

期货市场通过集中化交易机制形成的价格信号,为实体企业提供了穿越市场迷雾的“导航系统”,优化现货市场定价体系。

以铁矿石产业链为例,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初期,钢厂主要通过一口价或者签订长协的方式采购铁矿石,现货采销多依赖境外普氏价格指数定价。然而,该指数样本采集范围狭窄、流程缺乏透明度,饱受市场各方质疑。在此背景下,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参照,采用“期货价格+基差”形式确定现货贸易结算价的定价模式应运而生,改变了传统单一盯住普氏指数或港口现货一口价的定价模式,为贸易双方提供了新的、流动性更好的定价参考。

具体来看,钢厂获得了灵活选择和定价权,规避了一次性买断的敞口风险。钢厂可以根据自身采购需求,分批点价、付款和提货,通过预先锁定货源,使生产和库容安排更加合理。钢厂与贸易商签订固定基差,锁定基差波动风险,同时获得点价主动权,有效解决了生产与采购时间错配的问题。在传统贸易模式下,钢厂通常需签订当月指数或T+1月指数定价,可选择的时间范围较窄,而基差贸易模式下,双方可在合同约定的点价时间范围内协商确定基准期货价格,大大提升了钢厂风险控制的灵活性。基差买卖双方基于稳定的现货合作基础及交易经验,规避了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且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双方可以不断优化定价模式,以实现更好的互利共赢。

而对贸易商群体来说,基差贸易模式同样拓宽了业务渠道。通过合理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贸易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更具灵活性的服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其向“产业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型。

期货风险管理功能的创新应用正在改写企业的生存逻辑。

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例,在锂价从30万元/吨大幅下挫至10万元/吨以下的过程中,产业企业积极参与碳酸锂期货,采用“期货套保+期权保险”的组合策略,构建立体化的价格风险管理体系。2024年碳酸锂价格跌破10万元/吨时,部分企业通过“买入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的领口策略,在控制权利金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下跌有限损、上涨有收益”的目标,既规避了在手敞口库存贬值风险,又保留了一部分现货上涨的收益空间。通过衍生工具组合的策略设计和合理应用,企业在锁定核心风险的同时保留了盈利弹性,并将风险管理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创造单元,彻底改变了企业对衍生工具的价值认知。

衍生工具正在重塑农户的生产决策模式,守护乡村产业“熨平”价格风险。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最初的“价格保险+农产品期货”模式逐步拓展至涵盖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作为中国特色金融业务创新模式,获得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

2023年,在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笔者所在期货公司在山东省青岛市实施的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试点项目,覆盖莱西、平度两市近10万亩花生,赔付金额达1957万元,赔付率高达176.15%,为花生种植户提供了坚实的收入保障,有力促进了当地花生产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全国首单政策性花生收入险县域覆盖项目以及计划单列市首个政策性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该项目在全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创新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当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由中期协发布的《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规则(试行)》,引导推动“保险+期货”模式进入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新阶段,更好地助力构建金融支农综合体系。

期货经营机构通过“期现联动”不断深挖产业链需求并创新服务模式。

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体现在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精准渗透上。以钢铁产业链为例,期货公司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全程跟踪,针对企业风险点和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在传统套期保值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组合工具,丰富企业利用衍生品的策略模式,帮助企业在钢铁行业下行周期实现降本增效。此外,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专业程度不足等痛点,通过场外期权帮助企业搭建标准化风险管理体系,将复杂的衍生品操作简化为模块化方案,降低企业参与门槛,助力中小企业在差异化竞争等方面取得突破。

从价格发现到风险对冲,从产业链优化到赋能乡村振兴,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规划经营,当期货服务精准触达产业链的每个“细胞”,实体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显著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市场自身也完成了从“边缘市场”到“核心基础设施”的蜕变,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国贸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