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期水流深的浙商30年 用脚步丈量期货助农的使命
【来源:期货日报网】
浙商期货成立30周年系列主题宣传(三)
来时如镜,鉴照岁月峥嵘;初心如磐,铺就担当之路。
金融使命与责任的问答,常常发人深省。每一份保单背后都凝结着辛勤努力,每一次成功赔付都汇聚着赤诚奉献,每一张朴实笑脸都传递着温暖真情,这是期货助农力量的彰显,更是浙商期货聚沙成塔、久久为功的助农作为。
从大商所第一批“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参与者,到综合运行期货衍生品创新助农方式的探索者,再到期货助乡村、促振兴的中坚力量,浙商期货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奋斗之姿、实干之风筑牢期货强农之基。
过往成就写下新篇章,也将不变担当和敢于创新写进企业发展的基因——让期货为助农共富发挥更强作用。
红色引领 绘就期货助农新画卷
行万里之舟,掌党建之舵。
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搭建期货惠农桥梁、打造“浙商红”特色党建品牌……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挑战,浙商期货用实践探索给出了自己在党建助农方面的答案。
从期市到田间,从衍生品到保险赔付,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变数与艰辛。但正是这些不易,激发了“浙商红”的诞生与壮大。它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党建品牌,更是一面鲜红旗帜,指引着浙商期货以更大力量推动期货助农创新;它还是一个标杆,激励着浙商期货以更强担当提升金融强农实效。在党建引领的强劲作用下,浙商期货以金融为笔、红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着壮美和谐的新图景。
2024年年底,虽已是年终岁末,但浙商期货的乡村振兴工作仍未放慢脚步。平均海拔2620米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博什瓦黑村,既是彝族同胞的居住地,也是浙商期货结对帮扶的重点村庄。“随着党建协议的签署,我们会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签约仪式上,浙商期货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党建为平台搭建沟通桥梁,进一步破除资源约束、打通共享渠道,浙商期货创新形成“党总支统筹+部门落实+网点支持+村社协同”的工作链条,以党建力量坚强护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浙商红’是浙商期货高质量党建的成果,也是浙商期货数十年如一日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自然结果。”浙商期货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胡军表示。
为了既抓好党建又做好乡村振兴,浙商期货下了一番“真功夫”,也是“长功夫”:2015年,公司党总支带队奔赴新疆调研;2019年,组建党建先锋突击队服务全国多个乡村;2020年,随交投集团深入西南山区;2023年,开启数智期货在助农中的落地……浙商期货项目团队成员走进农田、走访农户、调研农企,为保障农户收入定制方便好用的期货工具,为助农增收提供完善的风险屏障,全力保障着农业产业的向好发展。
依托“浙商红”特色党建品牌,浙商期货实现助农机制从“任务型”向“使命型”的转变,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助农新格局,切实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服务保障优势,以“红色引擎”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创新驱动 探索期货助农新路径
找准方向才能前进,实干为先以成新篇。
自2015年的第一个试点项目以来,浙商期货逐渐从“探索者”成长为“先行者”。26个服务省份,近千个“保险+期货”项目,项目金额超百亿元,惠及农户超20万户,是浙商期货历年的成绩与骄傲。
黑龙江嫩江,是浙商期货探索“保险+期货”的起源地。2012年设计场外期权产品,经两年模拟运行和实盘试点,2015年在大商所的支持下正式开展嫩江大豆价格保险项目,2016年该项目成功申报农业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2017年优化项目模式实现赔付174.5万元,2018年为12.5万亩大豆提供安全屏障。从提前设计到试点应用再到优化升级,浙商期货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推动“保险+期货”惠及更多地区、保障更多农户。
4600公里,是杭州到阿克苏的距离,距离虽远却隔不断彼此情谊;9年奔赴,是浙商期货在新疆的助农之为,超越时间所形成的紧密关系还将更紧密。早在2016年,胡军便赶到新疆柯坪,全力推动当地棉花“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启动。经过多轮磋商、多维协作,该项目于2017年8月正式开展,为2.7万亩棉田提供1亿元的保障金额,也是当年国内最大的棉花“保险﹢期货”项目。
为进一步发挥“保险+期货”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浙商期货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金融扶贫及浙江省金融援疆工作的号召,于2017年、2018年在新疆开展棉花“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为当地棉农累计承保现货7000吨,覆盖棉花种植面积达4.2万亩,实现理赔240万元,通过有效运用金融衍生品,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来的期货公司带来的东西好用,保障了我们的棉花生产。”棉农帕孜勒大叔激动地说道。在新疆地区,浙商期货怀揣着“金融援疆、期货兴农”的初衷,跋涉万里送去富民的金融工具,为棉花、红枣等生产提供了专业的风险管理,让农户增收更有保障、致富更有底气。
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企业精准扶贫案例公示名单,浙商期货《“保险+期货”业务让阿克苏棉农吃下“定心丸”》案例入选“2018年企业扶贫50佳案例”。猪饲料成本指数首单、粳米“保险+期货”首单、油菜“保险+期货”首单等多个由浙商期货主持的国内第一个落地项目,拓展了“保险+期货”的服务边界;从东三省到大西南、从浙江到甘肃,价格险、收入险等多个创新型的“保险+期货”模式“变体”正在帮助农户抵御生产风险与市场考验。
在山东武城,浙商期货在大商所、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联合保险公司、银行、购销企业,持续多年探索“保险+期货”的更优模式,打造了“银行信贷+保险+期货+基差收购”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武城模式”。2020年至今已保障玉米种植面积140余万亩,实现赔付4000余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农户的综合种植收益。凭借该项目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浙商期货报送的武城案例入选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这份奖励,厚重又可贵。只有在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才能读懂其中所蕴含的期货助农的真情与深意。
成绩不会消失,因为新的成绩正在创造。依托“企智汇”,浙商期货对“保险+期货”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数智赋能“农户投保—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全流程操作,向农户推出智能化投保小程序,农户可在手机端一键投保下单,实现对农业风险的实时监控、智能管理。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期货助农朝着数字化方向大步迈进,不断拓展数智期货服务农业的新场景,让数字金融的最新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到农业生产最需要的领域中去。
多元赋能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十年挥毫著华章,一片真心护“三农”。
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浙商期货始终保持“积跬步至千里”的耐心和“路漫漫而求索”的决心。浙商期货以创新把助农增收与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串联起来,为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周全服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159份,开展专业培训近200场,投入帮扶资金近1亿元,协助销售额超1.2亿元。
融资4000万元,额外盈利200万元,浙商期货向新疆红枣企业交出满意答案。2022年下半年,外部因素严重冲击着红枣产业的发展,红枣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与库存贬值两重风险。“浙商期货的服务很专业,很快就给我们做出了优质方案。”企业负责人说道。“仓单回购 + 套期保值”这一创新模式,是浙商期货为企业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方案。该方案通过仓单回购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同步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富县苹果,果大、味美、香甜,是陕西省的知名品牌。为进一步打开富县苹果的销路,浙商期货积极开展系列消费帮扶活动,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有效拓宽乡村振兴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收入。
2022年,浙商期货团委牵头开展消费帮扶工作,以云和绿色农产品为起点,武义茶叶、新疆红枣、内蒙古羊肉等各地特色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帮扶清单,切实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路与路相通,心与心相连。浙商期货不仅拓宽期货助农之路,更是架起村企“连心桥”,借助公益捐赠让彼此的联系更加紧密。2021年11月,在上城区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浙商期货为四川省剑阁县提供10万元的公益帮扶资金,用于该县梨垭村的农林养殖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在2024年高考之际,共青团延长县委联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陕西证券期货业协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浙商期货积极响应号召,围绕“助学圆梦、青春起航”主题活动扎实做好捐赠工作。
众人同向,大道方能行远。浙商期货把培养农村金融储备人才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以金融下乡、学生上岗等多种措施助力提升乡村的金融素养。为进一步支持农村人口就业创业,浙商期货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2000余人提供就业创业支持。此外,浙商期货还专门面向大学生组织开展专项实习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理解金融工作,为期货行业提前储备人才队伍,活动期间,共有超过200名大学生来公司工作实习。
回望征途已过千重山,放眼前路仍待万木春。把时间拉长,更能深刻感受到期货兴农、金融强农的卓越成就;将目光向前,方能不断激励浙商期货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新的征程上,浙商期货将以实干铺路、用耕耘筑梦,奋力把期货服务的“大写意”落成精心为农的“工笔画”,在金融强农之路上以高质量期货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