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长沙人“三伏天”也能吃上鲜甜红菜薹了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梅兰竹菊经霜脆,不及菜薹雪后娇”在湖南人的餐桌上,红菜薹一直是秋冬季节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不过,传统红菜薹品种难以适应夏季高温,限制了它的“上桌时间”。

但如今,一种新的红菜薹品种打破了这一常规,让这一抹熟悉的“红色” 走上了“三伏天”的货架和餐桌。现在,长沙人在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的红菜薹了。

湖南育种研发:为红菜薹“装上”耐热基因

广为人知的是,传统红菜薹,如九华红菜薹、湖北的洪山菜薹等,是典型的喜冷凉气候植物。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叶类菜育种团队核心成员刘志全告诉记者,传统红菜薹抽薹期遇到高温会导致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苔尖抽得细长如鼠尾,叶片被灼伤干枯,吃起来带着苦涩异味。这种夏季“自我毁灭”式的生理反应,其实是植物在漫长进化中形成的生存智慧——赶在高温前开花结籽,保全物种延续。

而这样的生存特性,导致每年只有11月至次年1月,市面上才能看到鲜美可口的红菜薹。一过立春,菜薹品质断崖式下跌,直至秋冬再轮回。

为了扩大红菜薹的供应期,2015年起,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叶类菜育种团队开启了耐热型红菜薹的研发之路。经过多年探索,2020年至2021年团队取得了突破,2024年成功培育出“五彩红芯1号”这一突破性耐热品种。“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红菜薹自身不具备耐热特性,需要从其他物种中导入耐热基因,同时还要保证其产量和口感品质不变。”刘志全如是说。

宁夏种植“抢鲜”:耐热红菜薹亩产量800斤

“五彩红芯1号”红菜薹品种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其耐热性和高产性。据刘志全介绍,该品种在夏季低于28摄氏度的冷凉环境下,产量稳定,糖分含量与秋冬季红菜薹没有差别。同时,它从定植到采收仅需55~60天,较传统红菜薹的75天大大缩短。

去年,宁夏中卫市和泰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找到了这一品种。中卫市夏季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五彩红芯1号”的种植需求。该公司红菜薹项目负责人周政告诉记者,今年四月,他们开始种植“五彩红芯1号”,五月底实现了第一次采摘。目前,这个品种红菜薹亩产量800斤左右。“我们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种植方法和品种特性,相信随着种子的不断改良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个品种的红菜薹产量还有增长空间。”

同时,从中卫市的种植基地到湖南、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的供应链也搭建完毕。“从我们的地里摘下,到长沙超市的货架,运输全程可以控制在30个小时以内,并且全程采用2摄氏度左右的恒温冷链车队运输,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周政说。

长沙市民“尝鲜”:红菜薹成餐桌“夏日新宠”

现在,在长沙的盒马鲜生超市货架上,已经可以买到这种红菜薹,今日每300克的售价为8.99元。同时,这个品种的红菜薹也走上了连锁餐饮门店的菜单。

今年四月,湖南田趣园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行政总厨郭铁咸在中卫市偶遇了刚刚下地种植的红菜薹苗后,就一直关注着这一品种。后来,他敏锐地发现了“五彩红芯1号”与传统红菜薹品种的差异:“相比秋冬品种红菜薹,新品种的红菜薹杆子短而且嫩,杆心几乎没有空心,叶片比较多。同时,它又保留了红菜薹冬天打霜之后的那种回甘。”

郭铁咸算起了一笔账:以往传统红菜薹的上市时间非常短,价格和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并不稳定;而现在这个新品种的红菜薹不仅品质稳定,利用率高,还将红菜薹这道菜的销售期翻了个两三倍不止。“以往传统红菜薹我们多采用清炒、炝炒、砂锅腊肉等做法,而这款新型红菜薹我们发现还可以结合粤菜做法,直接白灼或生炒,味道也很好。”郭铁咸告诉记者,该红菜薹在门店上市后,很受顾客欢迎,现在每家店每天都能卖出十几份。

当宁夏中卫的晨光洒满菜田,“矮个子”的“五彩红芯1号”红菜薹正精神抖擞地抽薹生长。“相信这种红菜薹的市场销量,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周政对“五彩红芯1号”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