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报观察】以期货为锚,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实体经济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刘威魁)2025年,广州民营经济正以“闯”的劲头、“创”的智慧,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行。在此关键节点,一场以“期货衍生品市场赋能广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的落地,不仅是一次金融知识的系统传递,更彰显了广州以金融创新激活民营经济动能、服务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确定性力量。

民营经济是广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构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占全市95%以上的市场主体,贡献80%以上的新增就业、70%以上的创新成果、50%左右的进出口……一组组数据清晰勾勒民营经济在广州市场主体的分量。这也充分印证了,民营经济兴则广州兴,民营经济强则广州强。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汇率风险加剧、产业链韧性不足等挑战,正考验着民营企业的经营智慧。在此背景下,广州深刻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将期货衍生品市场作为破解民企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恰是帮助民营企业锁定成本、对冲风险、稳定经营的“金融盾牌”,更是引导企业从“被动应对风险”转向“主动管理风险”的“导航仪”。

长期以来,期货衍生品因专业门槛较高,在不少民企眼中仍是“小众工具”。但实践早已证明,企业通过期现结合、套保操作等模式,能够在市场波动中稳住经营基本盘。广州此次举办专题培训,正是要打破这种“认知壁垒”,推动衍生品工具从“少数企业的实践”走向“产业普惠”的常态。

此次培训不仅邀请了近百名民营企业家参与,培训内容更是紧扣广州制造业特色,聚焦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应对、供应链优化中的期货应用等企业日常经营场景,邀请郑商所、大商所、广期所、热联集团等专家传经送宝,让抽象的金融工具变得可感可用,切实提升民营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培训的背后,是多方协同的“广州实践”。广东证监局、广州市工信局等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大商所、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广州期货等积极参与,形成“政府搭台、专家授课、企业受益”的通力合作。这种联动模式,既体现了广州市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广州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系统思维,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将衍生品从“专业领域”推向“产业普惠”,让更多民企敢用、会用、用好这个工具,让期货工具真正融入企业经营决策,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赋能。

更深远的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而期货衍生品市场,恰是连接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国内与国际的重要桥梁。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加剧的背景下,让广州民企善用衍生品,不仅关乎企业自身,更关乎大湾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话语权。此次培训,正是推动本地产业与金融工具深度融合的一步,为大湾区构建“实体经济+金融赋能”的良性生态探路。

一场培训,映射的是广州对民营经济的深情与担当,彰显的是广州运用金融创新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的远见。从直面风险挑战,到推动工具普惠,再到服务国家战略,信号已然清晰。广州正将衍生品市场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政企协同、产融结合,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浇灌实体经济。随着期货衍生品工具的广泛应用,广州民营企业必将在风浪中增强韧性,在转型中焕发活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