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淡季特征显现,大豆还会涨吗?

【来源:粮信网】

 大豆双向拍卖近期放缓脚步,全球大豆市场步入传统季节性淡季——南美出口高峰落幕,北美新作尚未登场,贸易流“青黄不接”。大豆保持行情清淡,整体依然有价无市,看似是一潭死水的市场实则暗潮涌动。截止当前,东北地区贸易商依然保持挺价惜售的心态,外发装车的报价在2.35元/斤左右(42蛋白);关内产区大豆价格持续平稳,主流报价在2.75-2.8元/斤左右。目前来看未来整体行情不容乐观,终端需求低迷,消耗库存的周期拉长,虽不排除有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但也将为回归到稳定的态势,建议贸易商还是要随走随收,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增大自己的出货压力。

价格震荡下滑,整体市场颓势尽显

中储粮的双向拍卖降温,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后贸易商也开始恐慌抛售,尤其是手中有陈粮的人,目前的拍卖进度来看在仅有的几天时间里,如果没能适当订出,如果下轮双向拍卖价格下跌,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但是目前处在市场的淡季,销区市场是能不采购就不采购的时间点,目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出货速度极慢,天气已经进入了暑伏的苦夏,不少工厂已经停机检修,豆制品加工量少之又少,哪怕是蛋白厂类的大型工厂也以签订小订单为主,这也是刺激产区高报低走的因素之一。关内产区湖北早熟提早上线,价格蛋白良好,对南方产区造成一定冲击,但南方产区的粮源稀缺,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价格以震荡为主,如若后续拍卖出现流拍的情况或将对国产大豆整体造成回调影响。

淡季市场,消费低迷

港口现货美湾豆依旧保持4300元/吨,走货缓慢。目前国产大豆面对的问题不是涨与落,而是在进入暑伏天气后,面对大豆终端需求更加低迷、大豆外发走货更加困难的局面,而是在25年新季大豆上市前,部分库存较大贸易商如何将库存售尽,避免遭受新豆上市冲击。东北、沿淮产区均有过万吨左右库存的贸易商,面对低迷的销区市场以及低价转基因大豆冲击,贸易商只能试探下调豆价刺激出货,但效果微乎甚微,叠加美豆期货下行,现货市场因季节性淡季走货疲软,价格僵持持稳,但因中美间贸易问题,美湾价格依旧大于国美大豆,所以下游部分用粮方因为机会成本问题,采购目光或会转移到国产大豆上来,而这个时候积极出售高量库存,在新豆上市前保持相对安全的低量库存才是重中之重,维持稳定价格才是淡季中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拍卖的降温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恐慌情绪,部分贸易商主动出击寻找客源但结果貌似也不尽人意,买涨不买跌的惯例难以转变,大豆若想再翻身或有一定难度。虽说及时锁利才是正道,但也要循序渐进,过度恐慌将导致价格更快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