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能用几台全画幅黑卡?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周奕旨,题图来自:AI生成
没有预热,没有爆料,没有预告。
昨晚,索尼突然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RX1R III,沉默了十年的全画幅黑卡旗舰产品线,突然更新了。
镜头依旧不可替换,定位仍然居高临下——还是那套熟悉的配方,把旗舰级画质,硬塞进一台手掌大的机身里。
很少有一个相机系列,能够十年如一日地PUA你:“不是它太贵,是我还不够努力”。RX1R就是其中之一。RX1R III高达33999元的售价,让很多理性消费者望而却步——一如它的前辈们刚发布的时候。
但照着十年磨一剑的节奏,人这一辈子能玩上几部《GTA》,又能用上几台全画幅旗舰黑卡?
三个词,认识索尼RX1R III
如果要用一句话准确又精炼地介绍RX1R系列,那毫无疑问是高画质的定焦一体机。
作为最新一代产品,RX1R III延续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三个关键词出发理解它——
高画质
RX1R III搭载了一块6100万像素的背照式全画幅传感器,这无疑是继承自其旗舰兄弟Alpha 7R V的遗产。
较为与众不同的选择是,索尼在RX1R III上选择去掉光学低通滤镜,配备了抗反射(AR)镀膜,进一步提升照片的细节表现,以牺牲抗摩尔纹性能,换取更极致的画质。
这是索尼为RX1R III高画质打下的基础。
定焦
与理光GR系列和徕卡Q系列这两门声名显著的28mm定焦一体机不同,索尼在焦段的选择上更加保守,选择了在人文摄影中进可攻退可守的35mm。
这颗镜头的口径为49mm,适用于主流滤镜生态,同时配备了微距环,在切换至微距档位时可以提供最近20cm的对焦距离,最大放大倍率约为0.26倍。
索尼宣称这颗蔡司Sonnar T*35mm F2镜头与机身内6100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之间进行了微米级精度优化,能进一步压榨出镜头与传感器的潜力,以获得更精确锐利的照片。
此外,高素质镜头与高像素传感器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在一体式机身中提供更多样的焦段选择——
RX1R III提供了阶梯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裁切获得50mm、70mm两个焦段,在这两个裁切焦段下,照片尺寸分别为2900万像素与1500万像素。
当然,裁切只会作用于JPG格式的图片,如果你选择用RAW格式记录照片,那么获得的依旧是原生35mm焦段的画面,只能通过后期裁切获得不同视角。
一体机
RX1R III是一台强悍的一体机,除了强大的传感器与镜头,索尼也没忘记跟上潮流,把自家最新的AI芯片也塞进RX1R III。
得益于这颗AI芯片,RX1R III延续了索尼一贯强悍的对焦性能——可以实时自动识别主体并预测主体运动,以达到持续跟踪对焦,其中,人体姿态识别不仅可以识别眼睛,还能精确判断人的身体及头部位置,即使被摄者面部不可见时也能持续追踪。
对焦系统方面,RX1R III内置了693个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点,覆盖约78%的画面范围。
索尼RX1R III支持12种创意外观,包括在α7系列四代机身上广受好评的FL2及FL3,并且每种外观均可自定义调节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与锐度,进一步提升了滤镜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力,便于不喜欢后期的用户可以高效地直出具有风格化的照片,这12种创意外观滤镜在视频模式中也同样适用。
提到视频,RX1R III支持以4K 60帧10-bit以及1080p 120帧两种规格拍摄视频——听起来有些“超出预期”,但反过来看,这也侧面强调了这台定焦一体机的街头快拍属性。
可以说,作为一台定焦一体机,RX1R III拥有旗舰级的硬件配置。但作为RX1R系列的继任者,它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一提的遗憾——
在十年前的上一代RX1R II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索尼在高度集成化的机身内设置了一枚弹出式取景器,在强烈光照的环境中,屏幕取景的使用体验会变得极其糟糕,此时这枚取景器“咔”地一声弹出,曾是无数黑卡用户津津乐道的使用体验。
而这一次,RX1R III改用了固定在机背左上角的电子取景器,虽然236万像素、0.70×放大率的规格不算拖后腿,但少了那个小小的机械弹出动作,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而且,受制于机身高度集成,索尼妥协了电池的配置——
RX1R III并未采用新一代机型上常见的NP‑FZ100电池(2280mAh),而是继续使用我们更为熟悉的NP‑FW50电池,容量为1020mAh。
根据索尼官方数据,这块电池在RX1R III上可实现约520张的拍摄续航,此外,机身也配备了USB‑C接口,支持18W快充功能,也可以视为对电池容量这个小遗憾的一种补充。
当然,最大的遗憾是价格——
33999元的定价,远超出我的预期,也远远高于RX1R系列前两代机身的首发售价,在这个价位段,你已经可以选择GFX100RF这样的中画幅一亿像素定焦一体机;要是咬牙再加一点儿预算,徕卡Q3也摆在面前。
十年一剑,是生不逢时还是恰逢其时?
回头望,十三年前的2012年,是这一切的起点。
这一年,索尼推出了第一代RX1,次年的夏天,RX1R作为去掉低通滤镜的高解析力版本出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的相机市场正处于一场暴雨前的闷热中——
数码影像接过胶片时代的火炬,单反结构一路狂飙突进,佳能与尼康二分天下,移动影像尚未真正起势,但变化已在暗流中酝酿。
对于彼时的索尼而言,同样如此,旗舰级别的无反光板结构相机α7正蓄势待发,即将改写数码相机的结构格局,而作为前奏,RX1与RX1R两台同样没有反光板结构的无反相机,已经掀起了一阵巨浪——
放眼当时的市场,从未有哪一台相机,在不妥协的前提下,将全画幅传感器与高素质镜头塞进如此小巧的机身之中,夸张点说,它就是全画幅一体机的开山祖师,是相机工业设计领域的奇迹。
但遗憾的是,此后十年的故事,属于可更换镜头相机,与RX1关系并不大。
α7家族抢走了所有的目光,演化出M、R、S三大系列,尼康佳能亦步亦趋地顺应了时代的洪流,将旗舰机型过渡到无反结构,相机市场天下三分,御三家的称呼名动一时。
而RX1系列,则被卷入时代的夹缝,仅仅在2015年,短暂地回到我们视线中。
再之后,移动影像迅猛崛起,智能手机在算法+算力双轮驱动下,画质不断突破,对数码相机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风雪压屋檐,相机厂商只得不断地收缩机型布局,大批中端、便携相机被时代抛下,市场转向极致细分与重度专业化。
2013年,iPhone出货量正式超过数码相机
破局点,是另一类机型的意外爆火。
以富士X100V为代表的新型定焦一体机,在小红书、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平台走红,凭借复古外观、胶片模拟、极致直出体验掀起一波种草热潮,理光GR系列也随之升温。
这些机型共同证明了一件事——
在移动影像与专业摄影之间,依然存在一块“不用选镜头、不用后期,拿起就拍,还有高画质”的影像空地。
而索尼的嗅觉是敏锐的。
它是民用相机中传感器自产率最高、更新最快的厂商;在体积小这个命题上,它早在2012年就完成过一次令人惊叹的技术压缩;而在风格直出方面,出现于α7四代的创意外观滤镜系统早已成熟。
最后一道门槛,是镜头——那就干脆不给你选。
搭一颗高素质蔡司35mm F2,再配上61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用像素和画质硬堆出裁切空间,实现无损焦段扩展,索尼用“量大管饱”的方式,补齐了这最后一块拼图。
于是,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在社交影像热潮未退,便携高画质影像重新成为热点的这一刻——
索尼RX1R III,十年沉默,今朝登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周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