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芦淞区加快城市更新 老城区焕发“年轻态”
【来源:红网】
株洲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火车站所在的芦淞区,是株洲最老城区,也是核心商圈。
连日来,记者在该区走访时发现,无论是老街区、城中村,还是服装市场群,都焕然一新,散发出崭新生命力。
老街区变身“文艺巷”
从株洲市中心广场建设路拐进文艺巷,远远就看到居民楼外墙上一只硕大的萨摩耶狗狗画像,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聚在楼下拍照。
社交平台上,“株洲文艺巷”早就是网红景点,词条浏览量超6000万。年轻人游株洲,必来此打卡留影。
“文艺巷”以前叫文艺路,因聚集电影院、新华书店等文化场馆而得名。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显得陈旧破败。
芦淞区对文艺巷启动提质改造,不仅对绿化、给排水和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还新增老街记忆馆、大型猫狗萌宠墙、文化展示栏、街头艺术站等功能区。
年轻创业者纷至沓来,目前小巷聚集特色菜、宠物店、书屋、花艺等不同业态商铺65家。32岁的杨可在此经营小物咖啡馆,她告诉记者:“在这里开店,是因为它更符合年轻人的调性,有烟火气,接地气。”
除了文艺巷,钟鼓岭步行街改造后成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株洲夜宵发源地”贺家土夜市提质后面貌一新。
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7月13日,芦淞区庆云街道谭家塅村,拆迁指挥部负责人汤巍正在给村民老殷做工作:“拆完后,建的新家环境会更好。”
“项目改造,主要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区域环境。”谭家塅村党总支书记董武介绍,谭家塅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32户、128名村民,去年11月启动后,仅用10天就完成签约,目前已拆除28栋民居。
村民支持城中村改造,因为身边有好的先例。
芦淞区龙泉街道龙泉片区,也是城中村,过去“脏乱差”,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
工程队进驻后,拆除广告牌、危房和违建;修缮道路,美化房屋外墙;新增道闸、便民服务牌、电动车集中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通过小尺度、渐进式、全方位改造,20余项民生实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龙泉片区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城中村蝶变为“城中景”。
“格子铺”转型时尚区
7月14日,天泽华丽欧洲风情街,服装店老板正在做直播,热情介绍自家爆款女装。
一直以来,芦淞市场群店面都是传统的“格子铺”。电商兴起后,“格子铺”因购物体验感不佳,客源锐减。
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大胆创新,将4200平方米店面打造成26间街景式商铺,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客流回升。“过去顾客拿了货就走,现在能多停留一段时间,连带销量也上去了。”该市场负责人说。
顺应市场之变,“格子铺”转型时尚区,芦淞市场群加快升级转型。
目前,芦淞市场群综合营造项目正有条不紊推进,包括街区道路提质、配套设施升级、交通物流优化、消防设施建设等“五大工程”。
“改造不是翻新,而是产业生态的重构。”芦淞区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黄永立介绍,通过改造,优化市场商贸功能,塑造现代化市场形象。
7月10日,龙泉(服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成后,将吸引200余家服装生产企业和配套机构入驻,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品类最全的一站式服装供应链基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永琼 罗金鹏
编辑:甘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