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峥嵘角|来长沙 创未来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颖 岳冠文 凌晴 刘攀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七月的长沙,小荷绽放,生机勃发,自有一种向上的倔强。

  昔日一批批负笈前来的年轻人,以“小荷”青年人才为代表的青春群体,如新荷破水,亭亭崭露锋芒。

  这座城,深谙岁月之重。青砖深巷间,贾谊故居的烛火曾彻夜长明;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击水中流的豪言犹在回响。枕着三千年文明长河,每一块青砖黛瓦都镌刻着“惟楚有材”的传奇。

  这座城,更焕青春之姿。年轻的面孔朝气蓬勃,湘江边青年人才驿站的客房里,青年学子拆开“星荷礼包”:手绘长沙美食地图、地铁卡、创业指南。14天免费栖居期,足够让梦想破土而出。

  年轻人是长沙的现在,更是长沙的未来。数据显示,这座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14至35岁青年占比超30%,青春是她最鲜明的标签。这里既有“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图景,更回荡着青春力量驱动创新的时代交响。

  此刻,长沙的创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那些新荷般亭亭净植的青年身影,便是这幅画卷中最动人、最蓬勃的章节——荷塘新叶初展,绽放着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荷风引才,视野宏阔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

  “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年前的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这一目标构想。时隔一年的2024年互联网岳麓峰会,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敞开怀抱,发出“来湖南创新创业”的热情邀约。

  蓝图落地,动能何在?青年才俊,正是驱动这座未来之都奔腾向前的核心引擎。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躬身力行,多次专题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强调要为大学生“背着双肩包”来长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让青年梦想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让每一颗“金种子”充分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长沙深知,拥抱未来,必先拥抱青年。从“小荷”青年人才认定到“双肩包”计划,“让更多年轻人唱主角”已成为长沙破题未来的坚定选择。

  政策引路,服务暖心。长沙持续为青年人才打造可感知、有温度的青年友好场景。作为来长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的“首站枢纽”,位于长沙火车南站西广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集政策咨询、分类指导、对接分流等功能于一身,实现了“一站式”链接人才驿站、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

  遍布全市的20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长创业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短期住宿,可免费住14天,入住后还可以免费领取“星荷礼包”,切实为青年人才解决“住宿难、求职难、融入难”的问题,将青年人才落脚的“第一站”变为青年扎根的“起点站”。

  在湖南湘江新区,中冶长天工程师郑富强团队的钢铁固废资源提铁减锌技术,“从炉渣废料中挖掘新盈利点”。这项技术,每年能为企业创
造68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降污减排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陕西渭南来到长沙求学,郑富强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南大学教书育人多年,后来进入企业做科研,一路被长沙高度尊重人才、减轻创新风险压力的诚意打动。“有归属感。”他的感慨,道出众多科创青年的心声。

  长沙求才,视野宏阔。对青年人才的渴望,从不局限于一城一池。

  这是一次市委书记布置的“命题作文”。未名湖畔,黄浦江岸,今年春天,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李铁华率队奔赴北京、上海揽才,长沙求贤若渴的身影北上东进,带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文化+科技”和湘江科学城等系列人才政策,打造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的“强磁场”。

  4月25日,北京大学,“背起双肩包出发,创业就业到长沙”的青春号召掷地有声——这是一份穿越千里的“星城请柬”。

  5月28日,复旦大学,长沙再携诚意而来,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推介燃起又一场青春的“风暴”。

  长沙主动出击,向全国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敞开怀抱,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始,到创办初创企业,再到企业发展壮大,在每个关键节点都能找到对应的扶持项目、计划和相关政策。

  从“一张床”(人才驿站)到“一间房”(租房补贴)再到“一个家”(安居保障),长沙已构建“引育留用服”全链条的青年友好生态,实现为青年人才提供阶梯式成长支持。

  沃土育荷,尖尖初绽

  湖南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长沙出台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等三个“人才政策十条”,其内核清晰而坚定:视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为不可多得的“金种子”,精心耕耘,静待参天。

  “小荷”青年人才创新项目便是关键抓手——面向35岁以下、奋战在企业科研生产一线的“潜力股”,每年遴选约20个项目,每项20万元真金白银支持,只为托举那“尖尖角”早日崭露。

  “我们以‘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荷’青年人才积极承担技术攻关项目,在企业科研攻关中发挥着骨干作用。”长沙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政策沃土滋养下,“小荷”尖角展现出蓬勃力量——

  今年32岁的龙啸海来自苏科智能,系长沙市“小荷”青年人才创新项目带头人。

  “在长沙,一份热爱能成一番事业,年轻人有机会挑大梁!”硕士毕业即扎根长沙,七载磨一剑,从一线干到研发总监。他领衔的智慧安检系统,已守护全国百余个关键交通枢纽,为公共交通提供全天候、差异化、智能化保障。

  “国外技术并非不可逾越!”作为长沙市首批“小荷”青年人才,湖南创远高新首席技术官代建龙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成果斩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和团队的研发攻关,让矿工告别井下危险,在办公室即可操作地下设备。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长沙,这位河南籍“硬汉”展露柔情:“活力、温暖、烟火气,还有房价、医疗、教育的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有我爱的人,也有我的梦想。”

  长沙,不仅是事业跃升的舞台,更是安放身心、孵化幸福的“心归之城”。

  荷擎天地,头角峥嵘

  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背后,一张覆盖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支持网也早已在长沙全面铺开。

  每年“小荷”计划如约而至。申报通道向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机械、人工智能传感器等前沿赛道敞开大门,“扶早育苗”的初心愈发闪亮。而此刻,那些曾被托举的“尖尖角”,正迸发出改变产业格局的磅礴之力——

  雪天盐业“90后”博士谢伟超主导制定的《电池级碳酸钠》团体标准成为国内首个相关团标,带动产业链上游升级;圣湘生物丁峰团队研发的血液核酸筛查产品,用国产筛查试剂取代进口试剂;华腾制药赵春晖团队负责的新型聚乙二醇制备衍生物项目,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郭东妮也获评“小荷”青年人才。从湖南大学研究生到“大国工匠”培育人选,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攻关中淬炼成长。

  “‘小荷’的认可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机遇。”联智科技周俊华参与的隧道洞内自动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被鉴定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位来自娄底的“90后”,已经主持及参与11项科研课题,手握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共计50余件。

  这些“尖尖角”的突破,直接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关键在于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环境。眼下,一条清晰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已然在湘江两岸铺就。

  数据印证着长沙的创新跃迁: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历史性占据第9位。眼下,研发机构总数逼近4000家,基本实现翻番。

  记者手记

  续写新时代的“于斯为盛”

  一只双肩包,不过千克;一座为青年俯身的城市,就能托起千万个梦想。

  一座有远见的城市,懂得俯下身去倾听青年人才的心跳,并竭尽全力为他们搭建舞台、扫除障碍,最终实现青春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长沙的青年吸引力密码,藏在科研实验室深夜不灭的灯光中,藏在每个背起双肩包抵达的年轻人闪亮的眼眸里,更在这座城市愿为青年人才全力托举的坚定承诺里。

  6月14日晚,当央视一套荧屏上《城市风华录·长沙篇》的镜头掠过橘子洲头的浪花、岳麓书院的檐角、青年人才驿站的暖光,世界看到:这座山水洲城,正以三千年文脉滋养科技创新,用人间烟火托举青春梦想;长沙正以“青年友好”为笔,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深情书写着“青春与城市双向奔赴”的鲜活答卷。

  历史长河的厚重回响,在这里化作面向未来的动人序章——让每一颗青春的“尖尖角”,终能在时代的广阔天地间,头角峥嵘,刻下属于长沙的独特风华印记,续写属于新时代的“于斯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