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性与政策智慧不可小觑
【来源:期货日报网】
近日,日本野村证券发布报告,断言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断崖式下跌”,实属危言耸听,其严重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政策的积极作用。
消费韧性远超想象
上半年,我国消费增速持续强劲,消费和餐饮收入均呈现良好的改善态势。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旨在防止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人民网评论文章明确指出:“禁止违规吃喝,并非所有吃喝都违规。”正常的餐饮消费不会受到影响,受冲击的只是那些依赖“舌尖上的腐败”的餐厅。将加强作风建设的政策举措作为看衰未来餐饮消费走势的依据,这种逻辑推断显然是可笑的。
以旧换新政策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消费,但参考上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情况,笔者认为,消费韧性依然强劲。上一轮政策补贴期间,相关商品消费增速并未大幅下滑。因此,本轮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支撑作用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野村证券忽视了中国决策层对长期消费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构建了提振消费的长期机制,通过促进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形成刺激居民消费的良性循环。
中国消费的韧性绝非轻易可破,其背后既有政策的积极托举与决策层的长远擘画,也有新业态的蓬勃生长,更有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所转化的持续消费动力。
产能出清是长期过程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一政策旨在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短期内,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确实会影响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速,但这些产业本身投资增速就偏低。我国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增速依然坚挺。
此外,产能出清是一个长期过程。落后产能的退出是有序的,会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其将落后产能退出简单归为对原材料需求与投资的短期影响,不如将其视作中国推动新能源等领域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筑基之举。
关税影响被高估
今年上半年,在“抢出口”和“抢转口”的推动下,中国出口表现出色。这一现象似乎掩盖了中国出口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导致野村证券高估了关税对出口的影响。
上一轮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出口并未出现负增长。即便在2019年,对美出口增速降至-12.5%,当年中国出口增速仍保持在0.5%。另外,上一轮贸易战促使我国产业加速“去美国化”,中国出口总额中,美国的占比逐渐下降,新兴市场不断被开拓。
中美贸易摩擦虽然会对出口形成一定扰动,但远非野村证券所渲染的那般严峻。中国产品深厚的竞争力与中国企业强劲的创新动能,既是我国从容应对贸易摩擦的坚实底气,也是支撑出口持续稳健发展的核心信心源。
政策基调积极
今年政策基调积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下,政策必然积极有效。野村证券认为中国需降准50个基点、降息10个基点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我国的政策工具箱远不止这些。货币政策中,除了总量型工具,还有结构性工具用于调节经济结构。财政政策的工具箱更为丰富,不仅通过多种手段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逐步构建保障性住房和市场化住房“双轨制”,更能通过支出端的基础设施投资、民生保障支出与定向补贴,收入端的减税降费,以及结构端的产业基金引导、区域均衡调节与风险防控等多元举措,全方位稳定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笔者并不否认下半年中国经济会面临一定的边际压力,但这些压力并不能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下半年中国经济韧性依然强劲,政策空间充足,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不大,“断崖式下跌”论完全站不住脚。我们要对经济的短期波动保持一颗平常心,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保持一份自信心,不要因部分机构的唱衰言论而动摇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趋势的判断。(作者单位:南华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