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货和现货业务融合的几点思考

【来源:期货日报网】

近年来,受贸易摩擦以及俄乌冲突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经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挑战。不少企业开始尝试运用期货及衍生工具管理价格和成本风险,采取期现结合的方式穿越行业周期,对冲经营风险,锁定经营成果,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燃眉之急”。笔者就实体产业如何用好期货工具、加强期货和现货业务融合管控、拓展新的业务模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加强期货和现货业务统筹谋划

目前,期货及衍生工具在企业风险管理、稳定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货工具已从单纯的期货一维服务,到期现结合的两维服务,再到现货、期货、期权相融合的三维服务,逐步由单纯的风险管理向供应链金融转变。

实体企业开展期货和现货融合业务,必须统筹谋划。要结合自身的生产及原材料、产品、渠道、资金现状,了解风险敞口和业务需求,谋划恰当的期现业务模式。同时要认真学习研究期货及衍生工具,掌握期货工具的原理及实务的真实意涵,提升运用期货工具的能力。

在期现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坚守期货服务现货的初心。要将现货作为期货最终落脚点,合理设定套保比例,防止风险敞口无限扩大。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操作流程。要具备成本意识,将套保有关成本(包括税收)纳入采购成本或销售成本,全面实现期现一体化。

加强交易流程管控

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交易风险、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现货有关货权把控、交易对手资信评估、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发票开具等环节要明晰,责任到人。开展期货业务要有许可,必须经过董事会批准和授权。套保计划要控制在企业年度经营计划额度之内并经过董事会批准。套保方案要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明确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要具备相关性并相互匹配。交易指令的下达和执行要有监督,交易过程有关的表单要留痕。要明确开平仓节点并监督执行,做好仓位的动态平衡测试和风险评估。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套期关系及有效性评价的财务审核,记录套期过程,及时组织会计核算。

加强交易策略管控

期货及衍生品是管理价格风险的工具,要加强期货业务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管控,尤其要加强期货交易策略的管控。

一是要有明确的套期保值目标。套期保值可以在控成本、保收益、拓渠道、促流通等多个方面发挥价值。被套期项目可以是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库存商品、销售计划、销售合同等项目。大宗商品企业可以把期货市场作为材料采购、商品销售的电商平台,但是一定要制定明确的套期目标,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一定要匹配,没对应的单边策略要作为投机策略或金融工具处理。

二是要做好相关性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对冲风险的工具很多,包括远期、互换、掉期、期权等。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做好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一定要遵循品种相同或相关性原则,为被套期项目匹配一个相关的工具,才能有效对冲风险。

三是要做好仓位的动态平衡、有效性测试等工作。

加强开平仓节点管控

恰当的开仓、平仓是期货策略得以实现的关键要素。在期货业务中,如果重建仓、轻平仓,可能造成期货策略的失败,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要加强期货开仓点和平仓点的管控。一般而言,期货交易方案要明确开平仓的时机和节点,并经过审批后,由交易部门执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流程,确保开平仓在规定的范围内被有效执行。套保方案实施并完成建仓后,根据企业期货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设置以下平仓点并坚决执行平仓。

一是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签订后,对采购价格进行了约定,对采购计划对应的套保头寸应当同时平仓,期货盈亏对冲采购成本。

二是采购合同完成交割。完成商品交割入库后,对采购合同对应的期货头寸相应平仓,期货损益对冲采购成本。

三是被套期的存货签订了销售合同。对存货的套期一般采用公允价值套期,对冲存货价格下跌的风险。签订销售合同后,销售价格明确约定,期货盈亏对冲销售成本。

四是销售合同完成了交割。为对冲价格上涨风险,对销售合同的套期,一般采用现金流量套期。销售合同交割后,风险敞口消失,应同时对期货头寸平仓,平仓盈亏对冲现货销售收入。

五是签订了销售合同。签订合同后,价格已经明确,风险敞口消失,应同时将期货头寸平仓,平仓收益对冲销售收入。

六是达到设定的平仓点。期货交易策略要明确设定止盈线和止损线。设止盈线是为了锁定利润,设止损线是为了控制风险。期货价格达到规定的平仓节点,要果断平仓,避免风险敞口扩大。

一般来说,商品类套期保值主要针对两类情况:一类是采购端价格波动。比如,对采购计划、未定价的采购合同等进行的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应数量的多头头寸,待采购端价格确定后,将期货头寸平仓,并将期货端盈亏结转至存货成本。另一类是销售端的价格波动。比如,对销售计划、未定价的销售合同、未销售的存货等进行的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建立相应数量的空头头寸,待销售端价格确定后,将期货头寸平仓,并将期货端盈亏结转至营业收入。

在公允价值和现金流量选择方面,商品期货选择公允价值套期或现金流量套期均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管理策略灵活进行选择。每个套保方案均可选择不同的套期方式,但为了业务管理及核算便利,建议同一类业务保持统一。

加强现货业务管控

现货业务涉及期货品种和大宗商品交易,资金量大,政策性强,具有较高的风险属性,因此要加强现货业务的调研和筹划。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国有企业一般要围绕主责主业相关的品种开展工作。要熟悉政策、了解市场,慎重选择业务合作伙伴,做好相关尽职调查和资信评估。要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加强流程和风险管控,确保期现业务安全合规运营。

一是把握贸易实质,区分是金融业务还是贸易。期现结合业务中,部分环节是在期货端实现的。比如,建立期货多单和空单,将符合交割要求的交割品送入指定的交割仓库换取仓单,以及仓单的抵押、串换、买卖等交易,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去规范,不符合贸易实质、不具备贸易要素的交易,应该按照金融工具进行核算。

二是把握净额法和全额法的业务本质。期现结合业务包括期货转现货、期货点价、期货交割,以及仓单的销售、抵押、串换、变现等交易。如果未涉及货权变动,未对应现货的期货头寸买卖,由于不具备贸易要素和准则的要求,只能确定非贸易收入,按金融工具买卖或净额确定收入。如果是以交割为目的购销,要在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内,针对生产必须的原材料或商品制订采购和销售计划,并指定相应期货头寸的建仓、平仓,向交易所申请交割,通过交易所配对确定对手方,通过交割仓库实现商品流转,并与对手方形成完整的贸易链。

期货销售要严格执行套保原则,期货策略要配合销售计划。要制定库存商品清单,加强流程管控,避免投机冲动。如果能够做到“五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商品流、信息流)清晰、可相互印证,能证明货物的控制权,可以全额核算贸易收入。

三是加强资金和货权的管控。资金的支付要严格履行相关程序。要把握货权,对商品要有控制权和定价权,要有物流痕迹。这是贸易形式的要件,是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税务的要求。无货权的交易,“五流”不一致,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要承担刑事责任。

强化风险管理

期货是管理风险的工具,但由于杠杆性、工具性以及市场性等因素,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风险。企业要学懂悟透,才能用好用活期货工具,为企业经营服务。同时,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期货工具风险管控的基本逻辑与基本框架。风险管控既是一种流程制度和底线,也是一种意识和文化。要结合公司战略、预算和生产经营计划、供应链安全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评价、对冲、跟踪的穿透式机制,明确持仓周期,严格区分套保、套利与投机,保证理论上的清醒与操作上的清晰,不让交易处于模糊地带。

另外,要加强合规性管控。近年来,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等监管机构加大了对“通过虚构交易、循环交易等方式人为做大经营规模,对无交易实质的‘空转’贸易以及变相融资行为确认收入”的查处力度。国有企业开展期货及大宗商品业务不得逾越监管红线,不得开展融资性贸易及“空转”、走单等无实质性贸易的虚假业务。(作者系河北国富恒联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