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名城·映玥(售楼处)-大名城·映玥售楼中心首页网站丨2025大名城·映玥欢迎您丨最新楼盘详情

【来源:搜狐焦点】


——大名城映玥——


大名城映玥售楼处电话:400-8874-108✔【最新预约】


大名城映玥营销中心电话:400-8874-108✔✔【最新认证】


上海大名城映玥官方售楼处电话:400-8874-108 VIPLINE✔✔✔【最新发布】


如有问题可来电咨询,线上售楼中心,预约销售专员,一对一为您服务!


想了解大名城映玥更多信息?拨打售楼处营销中心热线:400-8874-108 (中介勿扰)【24小时热线】


在售房源详情


【大名城·映玥】


建面:84平,约12套,楼层:1楼


总价:256-275万


建面:96平,约50套,


楼层:1、2楼


总价:256-310万


【大名城·映晖】


建面:95平,约14套,


楼层:1楼


总价:300-310万


※ 十四五重点板块


※ 临港科技城核芯,顶尖科学家住区旁


※ 大名城映系点睛之作


※ 70年住宅产权


※ 约1.2容积率,约21%建筑密度,墅级之享


※ 一心、一环、三轴、八景,约2800㎡中央花园


※ 8层洋房,车位配比1:1.16


※ 室外人脸识别智能系统,室内国内外品牌精装


※ 约84-96㎡3房,约3.1米层高,3.2-3.5米面宽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2.83 万方,总建筑面积约4.85万方,由8幢8层洋房组成,规划总户数372户(可售住宅340套,保障房32套)。


社区内还打造约2000平中央花园,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的同时,让业主们真正用刚需的价格享受豪宅的品质。


【大名城·映玥】此次推出主力户型为建面约84-96㎡(3房)的洋房,1梯2户私密设计,容积率低至约1.2,建筑密度约21.65%,车位配比1:1.1。


项目效果图


B户型建面约84㎡三房两厅一卫▼


D户型建面约96㎡三房两厅两卫▼


非标D1户型建面约88㎡三房两厅一卫▼


非标D2无障碍户型约88㎡三房两厅一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84㎡三房两厅一卫这样的小户型在临港比较少见,低总价、低门槛,绝对利好临港人才,置业首选!


样板间示意图


另一方面,大名城·映玥是临港楼市鲜有安装中央空调的项目,层高也做到3.1米,优于市面上很多同类产品2.9-2.95米左右的层高。


【大名城·映晖】在售户型图▼


项目区位配套


【大名城·映玥】和大名城映晖同为103科创发展片区的首批住宅。它们凭借着卓越的地理位置,一出生便成了顶科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创总部湾:已经确认有22家开发主体,清一色央企的豪华阵容,其中中建总部基地、中国铁建临港大厦、临港光明中心、长城建设集团总部基地、中交三航临港大厦、润友科技长三角(临港)总部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顶尖科学家社区:规划有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大会永久会址、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等。


临港科技城:依托“信息飞鱼”实现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度聚合,建设“数字丝路”的国际枢纽口岸。


不仅与顶尖科学家为邻,更坐享周边商业、教育、医疗、交通等一系列成熟配套。


交通配套方面:


轨交:16号线滴水湖站,可换乘7、11、13号线大道:经海港大道匝道口,直上S2高速市区方向航空,约30分钟可抵达浦东国际机场;


商业配套:本案3公里范围内,环湖一路有总建面约54万㎡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港城广场。从本案出发10分钟,还有古棕路商业配套和金辉商业广场,生活配套应有尽有。


驾车20分钟还有港城新天地。


医疗配套:距离本案1公里范围内,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该院特色科室:骨科、内分泌代谢学科、 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急诊医学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 HYPERLINK 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


未来,临港新片区还将推进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医疗科研综合楼建设,距离项目约2.5公里开车5分钟的车程。另外陆家嘴广场的佛莱士国际医疗检测中心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完工。


旅游配套资源:临港旅游资源已有海昌海洋极地公园、滴水湖、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鲜花港、8公里环湖景观带、帆船俱乐部、南汇嘴观海公园。


目前,在建旅游项目还有世界级乐园冰雪之星滑雪场(2022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奥运赛事和专业运动员练习的室内场地;上海天文馆(2021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以及临港艺术中心(2023年竣工)。


【大名城·映玥】一房一价表▼


2025年各地两会相继闭幕,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已陆续发布。


2025年是“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 “十五五” 规划谋划之年。在这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各地对2025年房地产工作的部署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房地产着墨较多,相关内容被放在包括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防风险等多个工作大项下。整体来看,在2025年的房地产工作中,各地将全力推进市场回稳向好、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因此2025年的稳楼市政策仍值得期待。


此外,各地仍将继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系统推进“好房子”建设等工作。


稳楼市是2025年多地首要目标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稳楼市是2025年多地房地产工作的首要目标。


如北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广东表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浙江提出,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面落实国家降利率、降首付、降税费等政策,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稳楼市是各地2025年房地产工作的主基调,但是各地对稳楼市这一政策导向的表述略有差异。如北京、海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辽宁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的是“企稳回升”,西藏则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在广东、重庆、广西、浙江、福建、内蒙古、山西、云南、江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均是“止跌回稳”。


此外,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整体看,不同的提法和各个省份房地产所处的行情有关。尽管部分省份的表述存在差异,但稳楼市的总体精神高度一致。


深化城市更新行动


2025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城市更新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强调“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被赋予了更高的定位。


这也为各地2025年的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多地两会明确,2025年将深化城市更新行动。


北京表示,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产业用地到期续期政策,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健全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退租机制,统筹推进居住、产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区域综合等五类更新改造。


上海提出,深入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完善成本管控机制,优化老旧建筑更新标准。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商务楼宇更新提升行动,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推动桃浦、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转型发展,加快外滩“第二立面”、衡复风貌区等区域整体更新。


广西方面,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开展完整社区试点,打造友好社区。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更新改造。加强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水电、通信等老旧管线,大力建设城乡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河北表示,深化城市更新,加强老旧管网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00个以上,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10万套以上。


天津强调,实施更高质量城市更新,推进中心城区主题园区特色发展,增强地铁沿线、重点商圈辐射带动功能,提升业态品质和产业能级。加快实施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3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1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创新政策工具,探索将低效园区和商圈纳入更新范围,出台规划、土地、产权、债权、金融等针对性措施,破解盘活进程中的共性制约,以市场化合作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存量资源盘活。


河南明确,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910个,改造城中村416个、老旧小区1459个,统筹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厂区。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完整社区。


推进“好房子”建设


随着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推动“好房子”建设也成为2025年楼市重要政策方向。今年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好房子”的建设进行部署。


北京和天津均提出,建设适应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


广东明确,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青海也明确,努力建设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浙江表示,稳妥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和“好房子”建设试点。与此同时,重庆、四川、福建、云南、山西等地均表示要推进“好房子”建设工作。


此外,吉林更是定下了具体目标,明确今年大力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供应


2025年,保障性住房筹建工作的持续推进仍是各地的重要工作内容,部分甚至明确了相关定量目标。


如上海表示,坚持租购并举,建设筹措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十四五”末总量达到60万套(间)。


北京明确,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


海南称,2025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000套(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


河南指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万套。


此外,广东指出,加快“三大工程”建设,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浙江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宁夏明确,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四好”建设计划。


防范化解风险


从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今年多地仍将继续做好房地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而对于防范化解风险的工作部署,主要是从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房等方面入手。


如广东表示,积极稳妥防范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用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


黑龙江表示,持续用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健全完善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有效防范新增风险。做好“保交房”工作,推进符合登记条件已交付房屋的不动产登记。


浙江明确,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全力防范企业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全力完成保交楼、保交房任务。


山西提到,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一企一策”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全面完成保交房任务。


此外,湖北表示,探索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机制,稳妥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