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余梦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常喝的茶叶也要IPO了。

投资界获悉,近日八马茶业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此前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赴主板上市,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始于一个百年制茶世家,八马茶业身后站着来自福建安溪的三兄弟,从一款即冲即饮的独立茶包入手,至今开出超3500家门店。多次冲击A股未果后,几经辗转,八马茶业走到了港交所门前。

如此曲折上市路恰似一抹写照——“年轻人不爱喝茶了”。今年消费公司掀起赴港上市潮,当中却鲜少见到传统茶企的身影。面对火爆的新茶饮,八马茶业也在寻找自己的新故事。

福建三兄弟卖茶叶赴港IPO了

这是一个有些遥远的故事。

官网显示,八马茶业的创始家族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先祖发现新茶品种“铁观音”,随后先辈沿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出发,前往南洋各地销售铁观音,并在东南亚创立“信记茶行”。此后,清朝运茶时专用的马队编号“八马”,成了这一家族茶叶的品牌。

时间来到1970年,王文礼在福建安溪出生,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南下深圳打拼,在深圳法制报社担任记者。23岁那年回乡探亲,父亲感叹家族品牌日渐衰微,与此同时,王文礼却发现国际茶叶巨头立顿正以十分迅猛的势头进军中国市场,来自国外的咖啡和红茶一度颇受欢迎。

王文礼在一次采访中回忆,“我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请同事们喝咖啡,当时一杯咖啡几十块钱,一杯红茶二十几块钱,而家乡的茶叶又好又便宜,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这样,回乡创业的念头出现。

于是,叫来王文彬和王文超两兄弟,王文礼开始练习祖传的八道制茶工艺,并在自家破旧仓库里挂起“溪源茶厂”的招牌。1997年,兄弟三人回深圳成立公司,次年,深圳罗湖,一家不足30平方米茶叶店开业,这是八马茶业第一家连锁专卖店。

然而首店开张并不顺利,相比20多分钟等一杯自泡的热茶,旁边咖啡店的即饮品牌似乎更受欢迎。八马茶业的茶台前只有几位老人驻足,一个月下来,销售额不足万元。

直到一次商务洽谈,王文礼意外找到了方向,决定推出精确到3克的独立茶包,即冲即饮,以此迎合年轻消费者的茶饮习惯。同时,王文礼也意识到本土茶品牌与国际品牌在标准化流程上的差距,并迅速补足。

此后,生意渐渐好转起来。2007年,三兄弟在郑州开出第一家加盟门店,“直营+加盟”的扩张模式随即开启。

由此,公司搭建一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八马茶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线下门店,销售占比超60%,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共开店3498家,其中90%以上都是加盟门店,开店数量达到3224家。

来到2012年,八马茶业连锁店规模已经接近1000家,并乘上了互联网电商的东风。这一年,IDG、天图投资、同创伟业等几家机构相继出手,八马茶业完成A轮融资。三年后,王文礼带领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八马茶业扩张加速,同步启动了A股IPO进程。2025年初,八马茶业递表港交所,随后“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对八马茶业6900万元的Pre-IPO轮投资。

直至日前拿到港股备案通知书,三兄弟赴港敲钟的日子终于近了。

开在沃尔玛,3500家门店撑起IPO

卖茶叶,如何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作为国内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头部企业,八马茶业覆盖全品类茶叶,其产品组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茶叶产品,主要包括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及绿茶;茶具,主要包括茶壶、茶杯及其他泡茶用具;及茶食,主要包括果仁、干果及肉干。

在此基础上,八马茶业衍生出三大品牌。核心品牌“八马”覆盖中国主要的六大茶类全品类茶产品体系。另外两大子品牌:“信记号”专注提供高端年份普洱茶;“万山红”专注于提供迎合追求口味多元化及高质价比的年轻消费者及女性消费者产品。

由此,公司搭建一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其中,八马茶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线下门店,销售占比超60%,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共开店3498家,其中90%以上都是加盟门店,开店数量达到3224家。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第一家门店开始,王文礼就提出开设“沃尔玛店中店专柜”,彼时这家全球连锁零售商刚进入中国内地,经常门庭若市。自此,“贴着大型商超开店”成为八马茶业的惯例,这一模式后来也被诸多茶业品牌效仿。

近3500家门店撑起了八马茶业的主要营收。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八马茶业分别实现营收18.18亿元、21.22亿元和1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和2.08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9.1%、9.7%和12.6%。

但营收背后,公司对营销宣传的依赖引发关注。报告期内,八马茶业销售及营销开支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3.93%、32.08%、31.55%,其中广告与宣传开支累计达超6亿元。相比之下,公司研发占比则分别为0.45%、0.55%、0.61%。

此外,库存问题也是风险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存货达4.61亿元,占资产比例26%,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约为167天,招股书亦表示,公司因各种超出其控制范围的因素而面临存货风险。

八马茶业曾是明星消费项目,背后站着一众投资方。

招股书显示,2012年八马茶业拿下IDG资本、天图投资、同伟创业、天玑星投资等接近1.5亿元的投资,投后估值超7亿元。紧接着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接下来几年内又相继获得陆宝投资、富士莱、新希望、七匹狼、德威资本等机构和企业方旗下投资机构的资金。

但总体来看,八马茶业仍然是一个家族企业。招股书显示,目前创始人王文彬、王文礼、王文超三兄弟及其配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55.9%的投票权。

最引人关注的是招股书披露了一个联姻体系——实控人王文彬夫妇的子女,通过联姻与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紧密相连。大致估算下来,王文彬夫妇三位亲家的身家合计高达500亿,他们之中大多发家于福建泉州,也被称为“泉州富豪圈”。

告别A股,投身赴港上市潮

以茶叶为代表的消费公司,上市历来艰难。

正如八马茶业,上市之路一波三折。早在2013年,公司就曾谋求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后来短暂挂牌新三板后主动摘牌,此后又于2021年、2022年分别向深交所创业板和主板发起上市申请,但最后均主动撤回。

直到2025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算下来,经历三度折戟。

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今年3月,一纸IPO撤回公告,宣布中国茶叶结束长达5年的IPO之路。作为最老牌的国有茶企,中茶拿到过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被视为最有希望冲击A股“茶叶第一股”。再往前梳理,七彩云南、华祥苑、安溪铁观音等都曾筹备上市,最终均无功而返。

A股上市不易,大家开始转道港股——2023年底,澜沧古茶成功登陆港交所,摘下“普洱茶第一股”桂冠。然而,公司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2024年实际亏损金额达到3.08亿元,超过前三年的利润总和,最新股价已不足3港元;另一家天福茗茶,近年来业绩和股价双双下跌,市值较最高点近乎腰斩。

“资本不爱茶”已不是秘密。

究其原因,中国茶业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多采用家庭作坊式种植、生产、销售。这一模式高度依赖人工,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线丰富、销售区域广的规模性企业屈指可数。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品类无品牌”现象突出,显著乏力的品牌溢价难以支撑起高估值。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今年以来,新茶饮IPO热闹非凡: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相继登陆港交所,霸王茶姬也挂牌纳斯达克。其中“雪王”尤其耀眼——发行价202.50港元/股,以超5258倍的认购倍数和1.8万亿港元的认购金额,刷新纪录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最新市值超1900亿港元。

此情此景,“有合适的消费公司都赶紧推去港股。”这一幕成为今年投资机构内部的迫切任务。我们看到,最近港交所门前排着一支长长的IPO队伍,老乡鸡、伯希和、溜溜果园、铜师傅、遇见小面、卡游……大家都在争抢窗口。

乘着东风,八马茶业也来了。只是,二级市场将会给出怎样的反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