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外企柜姐,为何被抛弃?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编辑:董金鹏,作者:张从容,题图来自:AI生成

张冉(化名)在小城市的屈臣氏做了10年柜姐,今年上半年被裁,原因是撤柜。即将退休的老员工本可选择调店,即由一家店调到另一家店,但都接受辞退和伴随而来的赔偿。

“主要是都不想干了。”张有些无奈,三十多岁,人到中年,将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给了屈臣氏,却被磋磨10年,工资只涨了不到2000元。如今,她已然失去20多岁时的热忱,暂时没找下一份工作,先休息休息再说。

美妆裁员风暴,冲垮了在专柜站到静脉曲张的老柜姐,也席卷了写字楼工位里坐到腰肌劳损的小白领。刘雨,某美妆外企员工,今年所在部门突然被解散。尽管获得了法定赔偿,但这位毕业即加入的年轻人,还是陷入迷茫。

个体故事背后是时代的转身。这些国际大牌曾站在聚光灯下,成为装点时尚都市的闪耀星光,如今却黯然失落。今年上半年,一场裁员风暴更是席卷外资美妆:

2月,雅诗兰黛扩大“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的裁员规模,由1800人~3000人扩大至5800人~7000人;

3月,联合利华称将继续推进增长行动计划,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减少约6000个全职员工;

4月,科蒂宣布“固定成本削减计划”,计划裁撤700个职位;

6月,宝洁公布计划裁撤7000个非制造岗位,约占全球员工的5%;

7月,欧莱雅香港分部计划裁撤超200名员工,只余下少量员工以维持基本运营。

在美妆行业,焦虑情绪逐渐从企业内部蔓延至社交媒体。在小红书上,一夜间出现许多“毕业证”帖,有人晒出工牌配文“last day”,有人发帖追问其他部门的裁员情况,更有拿到offer的新“同学”询问是否上岸即被裁?

裁员风卷残云,留下一连串尖锐质问:一向讲福利和人情的外企,这次究竟是战术调整,还是彻底败北?旧时代残党如何登上新时代的船?这种转型与过渡要持续多久?

降薪、调岗和换考核,外企美妆的隐秘裁员手段

6月5日,宝洁宣布:自7月1日起的2年内,将削减7000个非制造岗位,约占该类别职业总数的15%,主要涉及市场、销售、行政等岗位。宝洁明确表示,此举旨在“优化人员结构,扩大责任范围”,而非单纯压缩成本。

有宝洁员工透露,目前有部门称即将公布名单,其他还处在被“吊着的状态”。也有前员工表示,自己经历“断崖式裁员”,所在部门被全员解聘,已拿到相应赔偿。

相比于这种体面的“分手”,更多的裁员和调整悄然发生,比如非自愿调岗、考核标准突变和降薪等。这些柔性手段,正成为外企缩减人力成本的隐蔽路径。

据前屈臣氏柜姐透露,今年4月,屈臣氏开始实行“奖金池”制度。过去,她的薪资构成为底薪+提成,收入直接和业绩挂钩,卖得越多挣得越多。新的奖金池制度,不再按个人销售计算提成,而是按店铺等级设定销售任务。任务完成,门店会得到一笔固定金额的奖金,先由管理人员抽成,剩下按个人业绩分配给柜姐。

根据亿邦动力调查,新制度实行后,有的柜姐月入减少近2000元,有的甚至被腰斩。“要是以前的工资,我都不会走了。”一位因工资太低主动离职的柜姐告诉亿邦动力,以她现在的工资,店长都难以说服她留下来。另一位柜姐则直言,这是变相裁员,“压缩成本,受不了就离职了,不用赔偿”。

柜姐们还被要求完成护肤、彩妆、跨境和健康产品等多维度的业绩,才算达标。如果不达标,部分门店还会“拉小黑屋”——给业绩不达标的柜姐单独拉群,让写工作计划和追着开单等;部分门店还会罚抄话术和打扫卫生等。

部分门店要求员工至少一天卖出一张99元年卡。柜姐张冉称,自己“做梦都在办卡”。另一位柜姐晓月也调侃说,自己已经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办了屈臣氏的会员卡。根据披露的数据,忠诚会员数连年增加,2024年达到1.68亿,同比增长7.01%;2024年忠实会员销售参与率达到65%,也是近六年来的峰值。

除了明面上的,还有更隐秘的调整——调店。有柜姐说,自己差点被从城市的一头,调到另一头的门店,单程通勤时间长达1小时。在中国的三四五线城市,多数人的单程通勤时间都会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最爱把你从这头调到那头,让你上班很远,受不了(自己)辞职。”一位前雅诗兰黛店长周洋(化名)称,她的新主管是“雅诗兰黛离职率最高主管”;该主管手握调店权,将周洋手下柜姐更换以后,再反过来批评她不会管理。

除了一线柜姐,坐办公室的白领也难逃“调岗”。今年6月,部分用户在小红书爆料,联合利华正在通过调岗强制裁员。一位当事人爆料说:“裁员不敢说,说岗位没了,然后销售给你调成看仓库,不同意调岗就直接单解,单解之前还强制要求休完年假。”

上述爆料人为销售岗位,诉求是让联合利华按法律规定赔偿2N。目前,她正在小红书上召集有相似经历的人,将更多受害者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仲裁。

多位知情人士向亿邦动力透露,他们也遇到类似情况,但与公司合同尚未到期,暂不能透露更多细节,不过也会进行劳动仲裁,要求给予他们法定赔偿。

裁员为节省成本,但赔偿让其变成成本极高的买卖。雅诗兰黛扩张裁员计划后,PRGP计划的预计成本由过去5亿~7亿美元翻倍至12亿~16亿美元;宝洁2025年1~3月的裁员花销为0.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03%;科蒂的“固定成本削减计划”,员工遣散费预计为0.74亿美元。

与直播、外卖搏命,与算法、低价赛跑

晓月是一位00后,在屈臣氏做柜姐。她遇到过一位客人,为了买到合适的产品,把店里几乎所有品牌试了个遍。

当月,晓月业绩堪忧,原本期待客人下单,这样少被扣些奖金和挨惩罚。一小时后,晓月介绍得口干舌燥,对方轻飘飘来了句,“美团便宜,我在美团买了。”晓月吐槽,自己简直“气得想死”。

上半年的外卖大战,抢走不少柜姐们的订单。另一位前屈臣氏柜姐常青(化名)说,在抖音、美团、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下单,根本不算柜姐们的业绩。她说,柜姐一早上只能看着外卖订单“库库走”,店里却没什么人,自己赚不到一分钱,还要挨领导骂。

想靠外卖拿业绩,柜姐只能绕个大圈子:要么让顾客加企业微信,通过企微发链接,点击进入屈臣氏小程序下单;要么让顾客扫导购码,通过导购码下单。顾客下单后,小程序自动绑定离收货点最近的门店,由美团骑手送达。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亿邦动力加了一位屈臣氏柜姐的私人微信,并特地问她,直接进入小程序下单,她是不是拿不到提成。她立刻回复:“哇哦,你太能理解我了,是的。”她用企业微信发来链接,点击后显示小程序绑定的“美容顾问”,正是这位柜姐。

签到攒积分抵扣、满减、会员日优惠……最朴素的价格战,成为柜姐们和外卖电商搏命的关键武器:淘宝官方旗舰店卖79元一瓶的补水喷雾,在柜姐这里叠加优惠只要49元;淘宝官方旗舰店卖89元一盒的面膜,在柜姐这里两盒98元。

如果没有外卖,她们就要面对空荡荡的商场、少得可怜的客流和低业绩,甚至0业绩,以及随之而来的惩罚。

基层的柜姐们在和外卖搏命,坐在高楼大厦办公室的白领,也在和电商抢饭吃。

刘雨遭遇了“断崖式裁员”,今年整个部门被突然解散。尽管获得了法定赔偿,但她陷入迷茫。她毕业即加入这家企业,一直负责线下渠道运营。2024年公司战略全面转向兴趣和内容电商,传统线下团队的价值被快速稀释。

2024年底,宝洁官宣重点运营抖音渠道。美容部门首席执行官Alex Keith曾公开表示,宝洁的线上份额一直在增长;特别是抖音,为中国增长最快的线上渠道。屈臣氏的线下门店,也做起了直播,甚至设定了直播KPI。而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大陆的增长点便来自大促节点、线上销售额增长和海蓝之谜新产品,抵消了零售的疲软。

这些曾经的线下零售王者,如今在线上找出路。然而白炽灯12小时炙烤、亮得晃眼的柜台下,藏着的是淤泥和陈旧的体系。

旧时代残党,登上新时代的船

今天,小样试用和线上退货等不断完善,线下渠道正肉眼可见地衰退。

6月30日,美妆连锁集合店“莎莎国际”,关闭中国内地全部门店,仅保留线上渠道。屈臣氏,中国店铺数仅增长1%,同比增速排倒数第二,仅高于西欧。

就连风头正劲的新星,也在2025年碰了壁。今年6月,爱马仕、梵克雅宝等大牌的美妆代运营公司颖通控股上市,亏损门店和专柜数占比,由2023财年的45%攀升至2025财年的70%。

小红书上,柜姐“0开单”和“求业绩”的求助帖层出不穷,折射出这个群体在行业转型期的集体焦虑。常青吐槽说,她们店里没业绩时,店长就会说:不管店里有没有人,只在乎结果。

店里没有人,不代表没有业绩。线上渠道逐渐改写了游戏规则,除了宝洁押注抖音,雅诗兰黛中国发力电商,莎莎国际也宣布集中资源专注线上业务。许多美妆外企,不仅加码线上渠道,也花大力气在社交平台做推广。

这类推广并非完全有效。今年7月,晓月的企微不停推送某款产品,但在私人微信问产品功效时,她坦言自己几乎不了解这款产品。

这种机械化的信息轰炸,暴露出传统私域运营的致命缺陷——忽视了微信背后柜姐作为“人”的人情味,以及真诚介绍带来的信任感,导致用户运营僵化,获客价值降低。

“抚摸顾客的脸,你就成功了一半。”《成为雅诗兰黛》里写过,雅诗兰黛创始人雅诗·兰黛夫人(Estée Lauder)每天会抚摸50多张脸,也会亲自培训柜台销售,确保他们介绍成份和性价比的同时,向顾客普及美妆知识。她让销售人员向顾客科普,“不要疯狂地使用四种不同的面霜!”致力于精简护肤。

今天,这种利他思维,仍在帮助当下的柜姐转型。大量柜姐在小红书发布“有问必答”帖,以柜姐的身份,回答顾客对产品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折扣活动、产品功效对比等。有柜姐离职后发布的第一篇帖子,就是“我是xxx柜姐,已离职随便问”。

今年1月,一位雅诗兰黛的柜姐发布小红书图文称:雅诗兰黛8年柜姐,有问必答。评论区的提问,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流量长尾效应明显。虽然这篇图文只有8个点赞,却沉淀了200多条真实咨询。另一篇“缺业绩,求神仙客人支持”的帖子,也有10多位顾客询问,回复多为“私信我亲”,向私域引流。

与其坐在店里等顾客上门,不如发发抖音小红书,让顾客产生兴趣。这场变革正在加速行业洗牌:只会群发广告惹人烦的销售正在被淘汰。

那些转型为“美妆顾问”的柜姐,正在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专业够硬、会玩流量,正在取代简单的话术复制,成为这个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编辑:董金鹏,作者: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