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期待共筑风险管理新生态

【来源:期货日报网】

7月22日,在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首日,郑商所举办产业企业座谈会。来自丙烯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新品种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意义及应用规划。与会企业一致认为,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工具空白,为行业应对价格波动、锁定经营利润、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在开场讲话中表示,作为最大的烯烃产品,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是中国石化行业风险管理建设的大事,成果来之不易。石化产业需加强与金融市场的融合,既要重视硬产品投入,也要发展软市场体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要推动石化市场国际化,提升国际定价影响力,呼吁各方协同推动中国价格基准形成。

“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助力我们践行闭环套保理念,对整个产业链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金能化学副总经理伊国勇在发言中难掩激动。作为国内PDH龙头企业,其采用“丙烷—PP”锁利套保模式时,中间的丙烯价格风险缺乏规避工具。丙烯期货上市后,套保链条可精细化为“丙烷—丙烯”和“丙烯—PP”,彻底形成风险管理闭环。

滨华新材料期货管理部部长靳圻深有同感。他坦言,近年来,PDH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尽管他们尝试了多种现货锁价方式,但均未成功。“丙烯期货上市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坚定了我们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持续经营并发展的信念。”作为郑商所首批丙烯交割厂库企业,滨华新材料将积极履行责任,充分利用期货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丙烯现货价格波动较大,传统议价模式依赖区域供需和第三方网站报价。与会企业普遍认为,期货的上市将深刻改变这一局面。

伊国勇预测,丙烯期货上市后,将由现在的第三方网站报价逐步转向以期货基差为主。京博石化副总经理刘勇同样表示,在产业链利润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丙烯期货为实体企业管理价格风险、锁定经营利润提供了关键工具,使长期以来的套保需求得以有效落地。

中化化销相关负责人表示,丙烯期货将推动产业链定价模式从分散议价向“期货价格+区域升贴水”的模式转型,形成全国统一、连续权威的价格基准,减少信息割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基差贸易等创新模式奠定基础。

面对新工具,丙烯产业链企业已摩拳擦掌,规划了清晰的应用路径。金能化学计划从卖出交割、买入交割及贸易模式创新三方面切入。“作为PDH龙头企业,我们将通过卖出交割管控库存风险、拓展销售渠道。在有加工利润时,通过买入交割锁定原料成本。”伊国勇透露,金能化学还将联合下游客户探索基差贸易、含权贸易,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靳圻表示,滨华新材料在烧碱期货上积累的实操经验将拓展至丙烯领域,“以厂库服务为己任,合法合规利用期货工具管理PDH生产利润,在经济周期中实现稳健发展”。

京博石化聚焦产业链利润管理,计划构建多原料路径利润分析模型。“我们的团队深耕能化产业链研究,丙烯期货补全了烯烃链条的关键一环。”刘勇介绍,京博石化将持续推广远期预售、点价、含权贸易等模式,为上下游提供多维度风控方案。

明日控股副董事长邵世萍描绘了“虚拟工厂”与“实体工厂”协同的蓝图。公司将利用新工具跨越产业链维度,通过组合策略为自身及合作伙伴(尤其是PDH工厂)高效锁定“虚拟加工利润”,同时深化基差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并创新“金融+实体”服务模式,将风险管理工具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价值。

上述中化化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丙烯产销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标志着定价权回归产业实际供需的重大转折。通过形成权威的“中国丙烯价格”基准,不仅为国际贸易谈判提供公允的价值尺度,更将推动跨境贸易模式革新。

刘勇认为,丙烯期货的上市将助力中国烯烃产业实现“定价自主化、风控精细化、利润稳定化”的高质量发展。靳圻呼吁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推动丙烯期货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走出国门,成为全球丙烯贸易的定价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