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规模站上34万亿关口 债基猛增5000亿 股基、混合基增长千亿

【来源:东方财富】

  市场回暖之际,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也再次实现突破。

  中基协发布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4.39万亿元,这是自2024年初以来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分类型来看,今年6月,债券基金的规模增长最多,当月规模增长5078亿。此外,股基和混合基也实现增长,6月规模分别增长1483亿元和1213亿元。债市回暖和股市上涨带动这三类基金实现净值上涨和资金流入,最终实现规模增长。

  而货币基金则出现规模下降。6月底,货币基金规模为14.23万亿元,与5月底的14.39万亿元相比下降1675亿元。分析货基规模下降的原因时,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货币基金收益较低,对投资者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股市上涨使得避险需求回落,许多资金从货基转向权益类产品。展望未来,若股市继续上行,货币基金或面临更多规模压力。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

  中基协最新发布的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

  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与5月底的33.74万亿元相比增长6519亿元。

  这意味着,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自2024年初以来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此前,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分别在2024年的2月底、4月底、5月底、7月底、9月底、12月底六次创下历史新高。

  步入2025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在4月底达到33.12万亿元,第七次创下历史新高,在5月底达到33.74万亿元,第八次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在今年年初曾短暂下行。今年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甚至一度跌破了32万亿元的大关。

  规模短暂下行后快速重拾升势并多次再创新高,体现出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韧性。今年4月市场震荡时,我国公募总规模不降反升,一个月内增长9000亿元,并在月底突破历史新高。如今市场回暖,我国公募总规模也继续增长,在5月底和6月底均创下规模新高。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市场回暖和创新型产品持续推出,公募总规模也有望进一步突破。

  6月债基猛增5000亿

  分类型来看,今年6月,债券基金的规模增长最多。

  6月底,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达7.28万亿元,与5月底的6.77万亿元相比增长5078亿,增幅约7.5%。

  回顾今年年初时,我国债券基金规模一度呈现出缩水态势。今年1月和2月,债基规模分别下降2825亿元和2074亿元,两个月内规模下降总计近5000亿元。

  而在3月至6月之间,债基规模已连续四个月内实现增长,且增长速度在逐步加快。具体来看,3月债基规模小幅增长634亿元,4月债基规模增长约1402亿元,5月增长2218.76亿元,6月则实现超5000亿的大幅增长。

  债市回暖和股市上涨是推动债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

  债市方面,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债市情绪回暖,转债指数也多次创新高,带动债基净值上涨和资金流入增多。

  股市方面,A股市场的持续回暖,带动“固收+”类的债基产品净值增长,也吸引了更多客户积极投资“固收+”产品,也推动债基规模增长。

  股基、混合基均增长超千亿

  除债基外,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也在6月实现了规模增长。

  6月底,我国公募股票基金总规模为4.72万亿元,与5月底的4.58万亿元相比增长1483亿元。

  而混合基金的规模则从5月底的3.56万亿元增长至3.68万亿元,规模在6月增长了1213亿元。

  回顾5月市场震荡持续时,股基规模仅小幅增长34.31亿元,混合基的规模则小幅下降134.43亿元,规模变动不大。而在6月,股市在政策支持和消息催化等因素的影响下震荡上行,基金的赚钱效应也逐步显现,带动股基和混合基实现规模增长。

  展望下半年,多家公募依然看好股市投资机会,股基和混合基的规模也有望继续增长。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下半年总需求仍将有望保持平稳,经济出现衰退或显著下行的可能性或较低。此外,上半年,基金净值和个股的涨幅中位数均达到正5%左右,或为指数后续突破上行、触发关键正反馈效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寿安保基金也认为权益市场处于多头思维,政策宽松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驱动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提升。但该机构也提示称需关注经济压力、出口需求边际走弱、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反复、全球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

  除股基、混合基外,QDII基金在6月也实现了小幅增长。6月底,QDII基金总规模为6837亿元,与5月底的6542亿元相比增长294.95亿元。

  6月,港股、美股等市场整体呈现出上涨趋势,带动QDII基金实现规模增长。

  货基规模下降超1600亿

  货币基金是唯一一类在6月出现规模下降的基金类型。

  6月底,货币基金规模为14.23万亿元,与5月底的14.39万亿元相比下降1675亿元。

  此前,在资金避险、银行存款搬家等因素的影响下,货基规模曾在两个月增长超万亿。今年4月,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也实现了6648.39亿元的增长;今年5月,货基总规模增长4071亿元。这意味着,仅4月、5月两个月时间内,货币基金规模便猛增超万亿元。

  货基规模在猛增后出现下降,体现出收益下行对货基造成了一定规模增长压力。如今,货币基金的整体年化收益率已不足2%,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相对于投资货币基金,许多投资者在寻找收益相对更高的替代品,如短债基金等。

  此外,股市上涨也使得市场避险需求回落,许多投资者赎回货币基金投入股市。未来,若股市继续上行,资金也可能更倾向于从货币基金转向更高收益的产品,货币基金或将面临更多规模压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