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
【来源:虎嗅网】
懂车帝的测试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辅助驾驶安全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
节目思路挺直接:模拟真实事故场景,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测试辅助驾驶系统的表现。结果呢,有通过的,也有翻车的。
本来“测试”就意味着有优有劣,但因为测试是懂车帝自己主导的,质疑自然也不少——从测试动机到执行方法,都被翻了个遍。
作为一个干过多年的汽车测试从业者,每次懂车帝搞测试,我基本都会看完。如果你对测试怎么看感兴趣,不妨看看我这回的观察。
懂车帝测试合理吗?
先说测试的基本情况。
这次是15个辅助驾驶相关的科目,选了快40款车,涵盖了小米、特斯拉、问界这些主流品牌。场景设定上,也确实用了不少真实事故案例来还原,比如“转盘内汇入”“小学生过马路”“故障车躲避”这些,在现实中都很典型。
就动机来说,我觉得这个测试是有社会价值的。像我们申请测试标准时,我们也有一个调研标准适用性的环节,就是想核查清楚,设计的标准有没有实际场景价值。
就比如我们之前调研过某款旋转中控屏应该设计多少次旋转寿命。有人一拍脑袋说:“车要用十年,屏幕一年转1000次,起码得测1万次吧?”其实这就太拍脑袋了。真到用车场景,一年转300次都够呛。所以5000次寿命其实就够用了。
当然,这次测试也不是没毛病。有个争议点还挺有意思:有人质疑:为什么不用真车?用布车测试?
他给出的理由是,“激光雷达对铁的探测灵敏度通常高于布。”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这么做似乎会对激光雷达的车型不利。要知道本批测试的国产品牌很多采用了激光雷达,而特斯拉是视觉系统。
那这是不是懂车帝的技术漏洞呢?
我们不妨翻看C-NCAP 2024版标准,里面提到了GVT车辆的设计要求,要满足ISO 19026-3(乘用车三维目标的要求)。
这个标准说了些啥呢?大概是规定了车辆目标的属性,使其能够在尺寸、形状、反射属性(带传感器)等方面代表乘用车,以用于测试目的。
其实车企很多台架测试也是用的这种布车(GVT车辆)。这个测试本质是考察防止碰撞,主动安全的范畴,用假车可以。如果是被动安全,用真车更好。
当然了,如果懂车帝在测试结果中,能像C-NCAP再备注一条就更好——如果企业认为GVT不能满足VUT传感器对目标的要求,请直接联系汽车测评管理中心。
懂车帝是在故意搞事情吗?
懂车帝测试结果并不存在偏袒谁。
15个真实场景里,只有3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过了50%,其他12类都没超过一半。像高速夜间+施工+卡车场景,只有47%的车能安全避让;儿童冲出马路时,58%的车能刹得住。也就是说,这不是谁一家做得好谁一家做得差的问题,是大家在高难度场景下整体表现都是半吊子。
当然,懂车帝拍了视频,难免有人从镜头细节里挑毛病。操作员动作不一致?路线有偏差?测试环境不完全可控?都成立。但你真做过测试就知道,这种事太常见。
所以很多第三方测试,内部都禁止拍摄,即使是自家产品。真要拍,也不能全程拍。原因也简单——复杂测试场景中,细节真的太多,没法一一解释清楚。
如果说真在搞事情,懂车帝联合央视,应该是给很多主打智驾的公司泼了盆冷水。这次测试结果出来,利好以自驾为主打特色的品牌。
懂车帝怎么做才能更权威?
懂车帝测试争议不断,根本原因不在细节,在公信力。
所有测试如果是由单一机构主导,天然会有“你说了算”的问题。现在国标、行标为什么成立?是因为它们不是一个人定的,是几个单位联合、几十个专家、甚至全行业讨论出来的。
比如GB 38031这种核心安全标准,基本是整车厂、供应商、测试机构一起搞出来的,连草案都要跑几轮,流程复杂得很。
所以对于懂车帝来说,与其不断解释自己有没有偏向,不如把权威机构拉进来一起制定测试规则。未来再做测试,也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当然,这个事不是短期能做完的。标准从立项、征求意见、送审,到最终发布,少说也得一年时间,而且还要实测验证、行业协作,不是一两家机构能搞定的。
媒体的节奏快,懂车帝一年能搞几个公开测试,这效率挺高。但也正因为速度快,很多标准细节就容易跟不上。这时候,要不要赚钱、怎么赚钱,就会成为一个敏感问题。毕竟,一场测试动辄上百万成本,回不来钱是不行的。
但说句公道话,懂车帝这两年确实在变得更专业。比如这次和央视合作、之前夏测和中南大学做场景建模报告,都是往有章可循的方向去靠。虽然还没坐到标准制定者的位置,但至少也不是只靠一腔热血拍测试了。
总结
说到底,懂车帝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媒体做标准”的难题。
一方面,它有传播资源,也有技术投入的能力,能做出一定规模的测评项目;但另一方面,它不是行业裁判,参与者身份和评判者身份重叠,就难免引起质疑。
未来如果懂车帝真想让测试成为“定标准”的一环,就得继续扩大合作阵营,往行业中立第三方靠。联合更多权威机构,拉上车企、供应商、测评单位一起制定规则,才能从“测得好不好”过渡到“测得有没有说服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七号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