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大讲堂”上新:沈体雁为长沙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把脉支招
【来源:长沙晚报】
聚力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长沙样本
沈体雁做客“长沙大讲堂”为城市发展把脉支招
【人物名片】
沈体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7月26日,“长沙大讲堂”邀请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教授,带来一堂《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和治理创新》专题讲座,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长沙发展实际,剖析城市发展阶段特征与机遇优势,为长沙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把脉支招。
夯实发展根基 实现规模、能级、品质跃迁
近期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沈体雁认为,长沙是一座有识别度的城市。尤其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实现了城市规模、能级、品质的跃迁。
在沈体雁看来,从发展理念看,“以人为本”始终是长沙的核心遵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持续提升;从空间格局看,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为城市功能优化提供了广阔载体;从城市更新实践看,长沙探索“四原”路径推进更新,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从治理模式看,“大城三管”、柔性执法等彰显了城市治理的精细与温度。
“美丽长沙的幸福底色有目共睹。”沈体雁表示,此外“山水洲城”“科创名城”以及工程机械“五龙出海”等城市名片,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相得益彰。这都为长沙迈向现代化人民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洞察阶段特征 破解“成长中的烦恼”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了“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
沈体雁认为,长沙正同步经历着“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意味着长沙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治理创新等路径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建设好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在这一进程中,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韧性不足等共性挑战,与长沙自身特有的在城市、产业、人口竞争等方面的“成长烦恼”交织。
沈体雁强调,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发展中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顺应发展规律,践行中央提出的“五个转变”,不断提升城市工作的科学性,赢得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未来。
聚焦优势发力 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针对长沙的发展现状、机遇挑战,沈体雁提出围绕“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之城”“全球智能建造中心城市”“全球城市治理创新之城”“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四个顶端城市功能,带动城市创新发展。
沈体雁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恰恰长沙在这方面有着多重优势。
在他看来,长沙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工程机械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这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产业基础。
沈体雁提出,长沙应抢抓机遇,通过建设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发展垂直领域模型等举措,让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产业升级与城市治理;推动智能建造与工程装备制造、城市规划运营深度融合,让“长沙建造”走向全球;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让“创新”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标识。
他还建议长沙延续治理创新的优良基因,进一步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信社会有机协同的生态,让市民、企业、社会组织更好地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