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下半年需求或承压 企业应提高定价水平

【来源:东方财富】

  7月25日,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山西大同举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谈到光伏行业如何形成良性竞争时表示,中国企业要从“量本利”向“价本利”、从追求市占率向学会如何定价转变,“定价即经营,定价定生死”。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5年全球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作出上调,主要原因是中国上半年装机量基数大,且海外新兴市场增长快速。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上半年抢装潮过后,下半年需求出现一定压力;另外海外本土产能的快速崛起也为光伏企业海外销售带来挑战。

  企业应从“量本利”到“价本利”

  宋志平表示,市场的灵魂就是竞争,但竞争有好竞争和坏竞争之分。好竞争创造价值,坏竞争毁灭价值。好竞争是从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和合理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坏竞争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或者低质量竞争。

  不少人把“内卷”混同为竞争,认为可以“卷”出好产品、好技术,甚至卷出一个世界品牌。宋志平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必须认识到内卷式竞争的危害,将其与良性竞争区分,才能在各个行业里开展克服内卷的工作。”

  宋志平认为,企业不仅要竞争,还要竞合。商场非战场,商场与战场有本质区别。企业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彼此之间形成生态。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藏于行业利益之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宋志平表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过剩经济,要研究供过于求时如何赚钱。不仅要会创造资源,更要会整合资源,甚至整合资源的能力应大过创造资源的能力。“100年前,西方国家也内卷得厉害,美国经历过钢铁和石油的行业大规模整合,有不少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宋志平特别提到,企业要从“量本利”转向“价本利”,提高定价水平。企业经营有一个简单的公式:价格x销量-成本=利润。这个简单的公式里,蕴含着经营的全部内涵。中国企业家们看这个公式,比较注重两个部分:一是销量;二是成本。

  “我问光伏行业头部企业,你的目标是什么?他告诉我:出货量第一。我问汽车头部企业,你的目标是什么?他告诉我:出货量第一。没有人说利润第一,也没有人说质量第一。”宋志平说,首先,中国企业对量的追求非常强烈,一定要把市场占有率做上去。其次是非常关注降成本,认为成本可以不断下降。但实际上成本是刚性的,降到一定程度便不能再降,否则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宋志平表示,目前只关注销量和成本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中国企业应更重视价格,并掌握定价的能力。

  “中国企业家常认为价格是市场给定的,只能随行就市,甚至把定价权交给了销售员。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变成在销售员之间展开,内卷也是在销售员之间展开。我做过销售员工作,懂得销售员如何想问题:第一赊账,第二降价。但降价企业利润就变少,赊账资金链容易出问题。”他表示,相比于减销量和增成本,降价对企业利润的伤害最大。企业不要轻易让价,并且定价要由经营领导决定,而非让销售员决定。

  抢装潮后下半年市场需求或承压

  除讨论竞争问题外,作为半年度会议,回顾与展望光伏行业运行情况亦是重要环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介绍,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中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000GW,迈入太瓦时代。光伏占我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已快速提升到30%。

  王勃华介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GW至583GW上调至570GW至630GW,将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15GW至255GW上调至270GW至300GW。调整的原因为,上半年中国光伏市场装机规模大,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在加速发展。

  海外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本土化趋势,本土化在过去半年至一年内快速推进。例如,美国本土组件已落地产能已满足本土应用市场需求,印度的名义产能已经超过100GW。不少本土化非常活跃的地区是中国光伏企业主要的海外市场,这说明海外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记者注意到,由光伏行业协会调整后的国内全年新增装机预测,减去上半年“抢装潮”拉动下高达212.21GW的新增装机,对下半年国内新增装机的估算约为58GW至88GW。这一规模无疑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不小的挑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