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消退 “双硅”交易逻辑回归基本面

【来源:东方财富】

  7月28日,工业硅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主力合约跌停,报8915元/吨。与此同时,多晶硅期货盘中亦触及跌停,主力合约收盘下跌5.84%。

图片

市场情绪降温

  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认为,工业硅、多晶硅期货价格昨日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前期“反内卷”政策带动的市场情绪有所消退,光伏行业作为“反内卷”政策涉及的主要领域之一,相关品种价格也容易随着市场情绪降温而下跌。

  一德期货分析师张海端也认为,市场情绪回落后,以焦煤为首的多个商品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带动“双硅”价格下跌。“焦煤与硅煤的相关性较强,硅煤是工业硅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因此焦煤价格变化会间接影响工业硅、多晶硅的价格走势。”张海端解释称,近期,工业硅、多晶硅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反内卷”政策预期影响,但上周市场热度阶段性达到高位,交易逻辑开始逐渐回归基本面。

  在张海端看来,上周多晶硅开始有少量新仓单注册,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企业的套保意向。工业硅方面,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王彦青认为,自上周三起,工业硅期货价格开始逐渐呈现震荡态势,虽然盘中一度涨破10000元/吨关口,但进一步上行的动力明显减弱,也表明市场出现畏高情绪。

  当前,工业硅现货报价也开始回落。数据显示,7月28日,云南通氧421#均价报10200元/吨,环比下跌100元/吨。多晶硅方面,7月28日,多晶硅N型致密料均价报46500元/吨,与上一个交易日持平。“当前,多晶硅现货报价已经调整至一线企业完全成本线以上,期货盘面也给予了企业丰厚的交割利润。”李祥英认为,短期来看,多晶硅企业会保持稳定的开工率,后期需要观察开工率是否会进一步上行。

  据了解,当前工业硅、多晶硅市场的基本面情况变化不大。因西南地区部分企业复产、西北头部企业复产,截至7月25日当周,工业硅周度产量攀升至7.5万吨以上,8月工业硅产量可能持续提升。需求方面,在“反内卷”政策的带动下,市场对多晶硅价格上涨的预期较为强烈,硅片等下游环节报价也不同程度上调。不过,多晶硅现货市场成交清淡,下游接货较为谨慎。

  王彦青认为,尽管当前多晶硅价格呈上行态势,但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短期仍有累库压力,多晶硅环节不一定能维持当前的开工率,对工业硅的实际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李祥英也认为,短期多晶硅供给没有太大变化,7月产量可能在11万吨左右。在期货盘面交割利润丰厚的情况下,重点关注企业的开工率变化。需求方面,受全球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出口政策调整影响,硅片、电池片短期需求旺盛,库存快速下降,但企业生产依然处于亏损状态。终端组件环节,6月国内装机量已经大幅下滑,终端对高价货抵触情绪较大,二三线企业订单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反转信号出现?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工业硅、多晶硅的基本面都未有实质性改变,行情难言反转。“反内卷”政策仍在推进,落地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期货盘面短期可能进入震荡调整阶段,投资者应注意控制风险,合理持仓。

  张海端认为,工业硅价格前期走势更多受多晶硅和焦煤价格上涨行情的带动,自身基本面虽有小幅改善,但现货市场不温不火,新仓单也陆续生成,预计后市保持震荡运行。

  “工业硅基本面较前期变化不大,随着价格上涨,企业开工率增加,供给压力可能会增加。需求保持弱稳状态,显性库存压力虽然减轻,但隐性库存压力或明显增加。”李祥英表示,当前工业硅期货相对基本面估值偏高,如果后期有产能出清的政策支持,期货盘面或能支撑9000元/吨以上的价格,但若没有实际有效的政策出台,价格可能会承压下行。

  多晶硅方面,李祥英认为,目前市场仍处于“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博弈中,政策预期已被市场充分交易,后市价格可能呈现震荡态势。

  “目前,多晶硅现货市场成交规模仍相对有限,需求边际修复但不支持基本面反转。”王彦青表示,多晶硅价格前期快速上涨使企业盈利迅速修复,市场存在复产担忧,价格上行阻力较大,但短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也不高。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