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调价年内第三次搁浅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本报讯(记者 杨美)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于7月29日24时开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自7月1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呈现小幅波动态势。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测算,7月29日前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与7月15日前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基于此,本次汽、柴油价格将不作调整,未调金额将纳入下次调价时进行累加或冲抵。

海通期货研究所原油分析师赵若晨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7月28日,原油变化率为-0.57%,对应的汽柴油下调幅度为25元/吨,这一数值远低于调价红线。此次国内成品油调价搁浅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这充分反映出近期国际油价波动幅度较小,同时也表明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趋于稳定。”

“本轮计价周期即7月15日至7月29日,国际油价窄幅波动。原油市场多空双方僵持不下,皆缺乏核心的驱动因素。市场依旧围绕前期OPEC+增产、关税谈判以及中东局势等热点展开博弈,但这些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较为有限。”赵若晨说。

据记者了解,本轮成品油调价落地后,今年成品油调价呈现出“六涨六跌三搁浅”的格局。与去年年底相比,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跌225元/吨和215元/吨。

展望后市,赵若晨认为,短期内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言论。市场普遍担忧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制裁,可能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受阻,进而推动油价走高。同时,中美贸易谈判、OPEC+会议以及沙特原油官方售价的公布,都是近期原油市场需关注的热点。

“未来,OPEC+仍将维持较大的增产力度,地缘局势整体趋于缓和,但美国关税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刘炳娟表示,在供应方面,OPEC+将在8月初举行新一轮会议,预计9月仍将维持较大的增产力度,甚至有可能提前完成原定220万桶/日的增产计划。此外,市场对美国可能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方案并不担忧,潜在的供应风险相对有限。在需求方面,美国夏季出行高峰持续推进,传统旺季对燃油需求起到了提振作用,需求季节性利好因素仍将延续。美国与日本和欧盟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市场的担忧情绪,但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利空效应并未完全消失,全球经济和需求前景仍让市场保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