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着力打造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

【来源:期货日报网】

7月的辽宁大连港,远洋货轮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彰显着这座港口城市的贸易活力。这背后,是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的雄心与实践。

今年3月,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旨在结合大连产业、区位优势和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实际,力争将大连打造成东北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据期货日报记者观察,大连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为这一战略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区位产业优势充足

筑实资源配置基石

大连既沿海又沿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坐拥终年不冻的天然深水良港和密集的陆地交通网络。海陆联运、贯穿南北、横跨亚欧的交通网络在此形成,让大豆、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此高效集散,成为东北亚物流版图的关键节点。

“作为东北亚航运枢纽,大连拥有百余条国际航线、4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全年不冻的优势,在石化、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保税贸易领域已经实现了对日韩的辐射。”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副院长隋聪看来,大连拥有较好的航运物流基础条件,工业产业基础与腹地商品资源雄厚,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多重政策叠加赋能下,通过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能够进一步丰富生产、消费、贸易和资本类企业的集聚业态,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基于深入调研,《方案》明确将农产品、金属矿产、能源化工作为重点打造的三类产业集群。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例,大连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炼化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之一,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材料等行业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原油加工能力居国内城市前列,并已形成长兴岛(西中岛)、松木岛、大孤山三大石化产业集群。

《方案》提出,依托恒力石化及大石化搬迁改造项目,搭建能源化工大宗商品交易园区,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品贸易。

恒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是大连市重点工程,也是大连石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据恒力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他们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在大连长兴岛新增投资500亿元,开工建设恒力新材料科创园。一期重点建设2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60万吨/年BDO(一期)等项目及配套公用、储运设施。科创园可将基础化工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品,加速国产替代进口。目前,科创园一期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

记者注意到,《方案》创新性地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发展格局,具体是指以大连自贸片区为核心区,沙河口区大宗商品期现结合贸易园区、太平湾大宗商品加工储备园区为两翼,甘井子区、庄河市、长兴岛等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格局。

谈及“一核两翼三区”背后的考量,大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自贸片区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有世界级的油品、LNG、矿石、粮食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在沙河口区招商引资贸易企业,鼓励贸易企业入驻诺德大厦大宗商品期现结合贸易园区,可以充分依托诺德大厦与大商所相邻的区位优势和大商所的资源优势,打造贸易企业期现联动氛围。而太平湾的定位是加工储备园区,一方面加快建设以粮食加工为核心,以食品加工、油脂加工、冷链物流等为补充的粮食加工储备基地,另一方面建设北方沿海绿色新材料基地,重点打造现代化铝产业集群。

此外,国企在授信、资金方面具有优势,且大宗商品交易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紧密相关,所以《方案》鼓励和培育大连市国企开展大宗商品贸易,支持国企与头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借助其专业化团队开展大宗商品期现联动业务。

期货市场赋能

各方积极助力资源配置中心建设

“期货”一词是贯穿《方案》的高频词汇。事实上,配置资源是期货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之一,其价格信号能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市场要素实现高效流动、合理配置。期现结合有利于吸引生产企业、贸易企业、金融机构集聚,推动大连成为东北亚大宗商品信息、资金和实物交割枢纽。

深化企业培训,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方案》提出,开展企业期现业务培训,支持大连金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金石粮油)、良运集团等“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充分发挥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成为产融培育基地,带动更多实体企业了解期货、敢于使用期货、善于运用期货,合理利用期货工具管理经营风险。

金石粮油是一家集油脂贸易、精炼、灌装、销售为一体的油脂产业链企业,豆油年贸易量达60万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豆油贸易商。金石粮油自2015年起就开始利用豆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公司常规套保比例在85%左右,并一直致力于推动油脂市场实现全基差交易。

金石粮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金石粮油将在运用期货衍生品推动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在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期货市场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担当。“未来,我们将与产业链伙伴企业继续分享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实战经验,增强产业服务质效与风险管理效能,为推动产业链企业共同走向期现融合经营贡献更多力量。”该负责人说。

为了服务好地区龙头企业经营发展,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商所期转现平台专门设立了恒力交易专区,为恒力石化以基差贸易模式销售化工产品提供实践机会。截至2025年上半年,恒力石化通过恒力交易专区累计开展现货交易10.3万吨,联动期货成交4.12万手。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期现生态圈。《方案》提出,推动沙河口区依托诺德大厦建设大宗商品期现结合贸易园区,完善区所联动机制,协同创新针对园区入驻企业的审批制度和服务内容,鼓励大宗商品贸易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整合期货市场多方资源,在园区内打造良好的期现结合生态圈,服务引导入驻企业通过期现结合模式做大做强。鼓励市属龙头大宗贸易企业入驻园区,开展期现联动业务。据记者了解,目前园区已经入驻十余家企业,贸易额超过3亿元。

大连一家资讯公司专注于养殖和饲料原料领域的行情分析及产业服务,目前已入驻诺德大厦。该公司董事长李英杰认为,诺德大厦毗邻大商所、大量期货公司营业部及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具备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功能设施、丰富的市场资源和浓厚的金融氛围。已经筹备建设的大宗商品期现结合贸易园区会带动大量的产业龙头客户入驻诺德大厦,增加公司与产业客户交流互动、深入服务的商业契机。同时,产业聚焦也有利于形成人才供给,熟悉期货和现货业务的高端人才相对聚集,有助于企业研究人员的梯队培养与发展。

“今年以来,我司积极开展期现一家‘饲享汇’系列农产品期现线下研讨会,同时每月开展系列产业实操技能培训,为客户及园区入驻企业对接资源,促进信息互通交流,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李英杰表示。

人才是长远发展的基石。《方案》提出,依托高校做好人才培育工作,支持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鼓励增设大宗商品贸易、金融管理及跨境电商等相关专业与课程,开展定向培养,定期输出专业人才。

据记者了解,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均是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的合作高校。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术主任林菁菁告诉记者,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期现结合的人才培养。在课程建设上,近年来在大商所“百校万才”工程项目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将课程定位于“期现结合的企业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授课内容整体设计均突出期现结合,并打造了系列产业实践课堂。同时,学院进一步在MBA层面开设“商品期货与企业风险管理”模块课程,形成本科硕士全阶段的培养体系。课程团队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辽宁省省赛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

此外,隋聪还认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也为大连在更高层次拓展国际贸易空间创造了新的机遇,通过联动日韩、俄罗斯等东北亚市场,可以为区域内外部循环提供更加丰富的期现联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