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赋能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期货日报网】

新疆首单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顺利完成

7月14日,新疆首单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在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聚天红果业)完成。参与此次期货交割的红枣产业企业负责人表示,车(船)板交割为红枣产业带来了更为灵活的贸易方式,将显著提高公司资金和货物的周转效率。

聚天红果业董事长李俊锋认为,新疆首单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顺利完成,标志着新疆红枣产业在“金融赋能、市场引领”发展战略上取得重要突破。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多年来,郑商所依托新疆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探索构建期货市场服务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助力当地特色优势更好发挥、新兴产业更好发展。目前,新疆红枣产业发展与期货市场创新性服务深度链接融合,红枣产业“资源优势+金融工具”的发展路径越走越宽广。

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在新疆应运而生

据记者了解,红枣期货上市以来,新疆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红枣市场重要的集散地,国内许多地区采购红枣由新疆直发,通过沧州、郑州、西安、广州等地二次加工后再分销全国的集散模式发生了质变。当前,红枣车(船)板交割机构有4家,且均在沧州,允许2025/2026产季的红枣以车(船)板方式交割,将导致此类交割需求大幅上升,在新疆和河南设立红枣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正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激增的交割需求。2025年6月,为进一步便利红枣产业主体参与期货交割,服务新疆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红枣期货功能发挥,郑商所发布公告,将包括聚天红果业在内的3家新疆指定红枣交割仓(厂)库增设为指定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

“郑商所规定,红枣2512合约挂牌之日,上一生产年度的红枣可以以车(船)板方式在本生产年度的12月、1月、3月合约上贴水交割,这能够缓解新枣下树至春节消费旺季的市场供应紧张问题。因此,在新疆设立红枣车(船)板服务机构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车(船)板交割需求。”弘毅物产套保中心主任黄李强表示。

黄李强表示,红枣期货上市以来,新疆逐渐成为红枣产业的重要集散地,国内许多地区采购红枣由新疆直发,而不是通过沧州、广州等重要集散地进行采购。在新疆设置红枣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能够进一步提升红枣期货交割的便利度,降低运输成本,尤其是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新疆农产品集中上市并运输到内地,运力紧张。在新疆设立红枣车(船)板服务机构,能够缓解运输旺季新疆企业集中去内地进行车(船)板交割造成的运输压力,以及在沧州寻找库容的问题,避免因运力瓶颈导致的阶段性交割品不足的问题。

李俊锋告诉记者,在新疆设立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扩大了红枣期货交割业务的覆盖范围,丰富了新疆红枣市场主体进行采购、贸易、销售、风险管控、融资等的方式、渠道,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

李俊锋表示,自郑商所授权聚天红果业为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库后,聚天红果业积极响应,努力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农产品交割与流通路径。此次车(船)板交割业务的落地,打破了传统交割模式的时空限制,将交割地点直接设在红枣产区附近的车(船)装载点,实现了期货交割品在运输工具上的即时验收、计价与转移。在交割过程中,买卖双方、交割仓库及质检机构密切合作,依托专业化的流程管控和数字化的信息记录,确保了交割环节的透明性、公正性与高效性。这一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期货交割效率,大幅降低了红枣仓储成本与运输时间,实现了红枣从产地到市场的直接对接,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构建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共赢局面。

未来,聚天红果业等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将以新疆首单红枣期货车(船)板交割为新起点,不断优化交割服务体系,精简业务流程,助力新疆红枣产业实现“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无缝衔接,提升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同时致力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红枣市场营销环境,为新疆红枣产区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贡献更多力量。

原料供应地成为产业集聚中心区

往年初伏季节,在南疆广阔的大地上调研红枣长势,座座泛着白光的沙丘随处可见,大家直观的感受是火热的太阳、空旷的土地,能够找到散布在戈壁滩深处绿绿的枣园子是心中的希望。沧州兴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增贤告诉记者,如今在阿拉尔市的红枣主产区进行调研,放眼望去,绿树成荫,具备种植规模的枣园子星罗棋布,这里已经从昔日的红枣市场原料供应地成为了红枣产业集聚中心区,而且国内红枣市场下游深加工企业仍在持续不断地向这里转移,当地红枣产业链越来越完善,高附加值的红枣产品不断涌现。

“2019年4月红枣期货上市,开启了红枣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有力推动了南疆红枣产业转型升级,当地红枣产业发展之路由数量增长转为品质提升。在红枣期货交割标准中,交易所对红枣的单粒净重、每公斤颗粒数及饱满度、糖分等指标有具体规定,交割标准打破了红枣市场长期以来‘眼观鼻闻’定品质的交易模式。得益于期货交割标准确定的衡量红枣品质的核心要素,农民种植红枣、贸易商交易红枣、消费者购买红枣时心中就有了一杆‘公平秤’,期货交割标准促使产业链主体不断转变观念,枣农由盲目追求产量转向注重品质,枣园迅速转变了固有的矮化密植种植模式,大规模推行疏密提干、标准化建园模式,继而推动红枣产业品质整体提升,让种植红枣绿化荒漠、增加农民收益成为现实。”李俊锋说。

据记者了解,当前,红枣已是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当地农业龙头产业企业正在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师市红枣产业提质增效,如聚天红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职工+订单”的模式推动枣农转变了片面追求“产量型”的生产观念,实现了科学种植、标准化生产。此外,当地还在加大力度打造红枣产业集群,通过红枣期货的助力,形成从红枣种植、收购、加工、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阿拉尔市红鑫源枣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红鑫源)董事长王文杰表示,第一师阿拉尔市乃至整个南疆地区的红枣产业都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这和红枣期货上市及功能有效发挥密不可分。此外,自从有了红枣“保险+期货”护航,枣农收入有了保障,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一方面,绿化了荒漠;另一方面,利用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发展独具优势的林果业,同时在期货市场的引领下,广大枣农、农业种植合作社及兵团农场更加重视红枣品质的提高与产业的长远发展。目前,红枣已成为南疆地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产业,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资源优势+金融工具”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施增贤告诉记者,当前,无论是在河北沧州这个国内老牌的红枣产销区及其众多制品集散地,还是在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这个新兴的集红枣种植、加工、集散、深加工产品制作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中心,均蕴含着强大的红枣期货能量。目前,红枣期货的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已有效发挥,红枣期货价格已成为全国红枣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与此同时,农户通过“保险+期货”项目锁定收入,在稳定种植红枣收入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种植积极性,而红枣收购商、精加工商、贸易商及深加工产业企业等可以通过期货工具管控各类经营风险。此外,红枣期权工具出现后,“期货+期权+现货”的投资组合策略又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非线性的风险对冲工具,部分产业企业通过期权组合策略,将销售半径从数个省市扩展至十多个省市,仓储能力倍增。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立足新疆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红枣产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麦盖提县委书记陈强于2025年7月初在调研当地红枣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麦盖提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常态化组织培训,推广科学化、精细化田间管理,全力普及增施有机肥、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着力推动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以红枣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利用红枣期货交割库,不断拓展红枣期货交割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带动红枣产业集聚发展。灵活运用“保险+期货”模式,引导农户扩大参保范围,增强风险应对能力,推动红枣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在新疆进行红枣市场调研时发现,新疆红枣产业发展已与期货市场深度融合,“资源优势+金融工具”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其中红枣产业通过期货交割库和期权工具等提升话语权,产业主体借助期货、期权工具管理市场风险,重要的是红枣期货进一步探索出了“期货+产业园区”等模式,吸引红枣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区企业向新疆转移和集聚,正在引领产区形成从资源开发到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完整生态链。

“目前,我国红枣期货、期权市场成交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发挥较好,多数市场主体利用红枣期货和衍生工具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有力推动了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在布局合理的红枣期货交割库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我国红枣产业链主体正在向南疆地区集中,红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为南疆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施增贤告诉记者,南疆地区红枣产业企业积极参与红枣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部分产业企业还利用郑商所综合业务平台灵活开展仓单、场外期权等交易。

王文杰表示,红鑫源在2019年之前还是一家红枣粗加工小厂,如今它的红枣及枣制品年销售额已超亿元,拥有多个红枣精细加工车间及多条智能化生产线。近年来,红鑫源又通过“订单农业+期货”模式,助力广大枣农稳收、增收,展现出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企业担当。红鑫源计划在未来数年时间内,通过“订单农业+期货”模式不断加强与枣农的联系,持续扩大红枣收购区,在稳定红枣收购、加工数量和传统经营业务的基础上发展电商业务,拉动当地土特产和快递业务等行业发展,完善涉及红枣的劳务、运输、电商、零售服务等环节,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