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傅婉娟深耕讲台30余载,近日获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来源:长沙晚报】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傅婉娟深耕讲台30余载,近日获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傅老师上课,学员抢着坐第一排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颜瑾 李东洋

  “给学员一碗水,老师们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懂得驾驭水,知道用什么方式让水浸润学员的心田。”深耕讲台30余载,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傅婉娟思考最多的只有一件事:把课上好,把学员带好,把党的创新理论的“薪火”烧旺。

  近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傅婉娟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在每一次备课、每一册教案中,傅婉娟坚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为了让课堂有深度,她始终刻苦钻研——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书上空白处密密麻麻地写满心得体会;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官兵的思想动态和现实困惑,让理论阐释更具说服力。

  傅婉娟告诉记者,“E时代”的学员更喜欢自己去探究、去验证,老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哲理的逻辑线,帮助学员认识和把握规律,形成科学认知。

  为了让讲授更透彻,她坚持打磨技巧——旁听学院老教授讲课,收集名校名家的讲课录像,反复观看、学习、借鉴,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现场式教学,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

  “讲好政治理论课,不能只是简单地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当下,学员面对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老师要帮助他们分流归类、去伪提纯、精准滴灌。”她说。

  为了让案例更鲜活,她紧密贴近学员——每学期开课前都主动了解学员感兴趣的话题、喜欢的“梗”,摸清他们的关注点、疑惑点、兴趣点,课程结束后,还要复盘、反思、针对性改进。

  “黑神话·悟空、三体,这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傅老师都知道。”每次上课,大三学员王乐泉都会抢着坐第一排。“在课上,傅老师总会抛出一个个问题,像‘打怪升级’一样,我们要一关关地闯过去,可有意思了。”学员林鸿宇说。

  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去追求,渐渐地,傅婉娟的课堂越来越鲜活、接地气。傅婉娟成为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授课专家,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作“如何讲好习近平强军思想”专题讲座;主持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被推荐为国家一流课程;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被评为全军院校优秀政治教员。

  播撒理论火种的脚步越踩越实、越走越远

  傅婉娟还记得,自己在2010年参加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评比时,易金务、张伟超、熊杏林、曾立、龙方成等经验丰富的政治理论教员对自己展开了“魔鬼式”培训。“把住这几个要领”“交流技巧要和授课内容结合”……那段时间,她从早到晚磨课、准备素材、修改课件,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

  就在决赛的前一天,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首的消息传来,正好契合傅婉娟的授课主题。比赛当天,傅婉娟将冒着热气的新闻及时融入讲稿,获得比赛的一等奖。

  “那是我在理论研究上彻底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傅婉娟告诉记者,那几年自己正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方向开展研究,这更贴合军校特点,但是也更艰难。比赛的胜利让傅婉娟更加坚定信心,她播撒理论火种的脚步也越踩越实、越走越远。

  在全军“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中,她和其他专家走进训练场、走到官兵中。“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做到政治立场的准确性以及教育的时效性。”傅婉娟根据部队类型、担负任务、官兵特点的不同,做到同一内容在不同部队有不同讲法,甚至同一部队不同连队也有所不同,她还会把当下的舆论热点、重要新闻等及时补充到授课内容中。

  从全军政工网“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专题讲座,到全军首届“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从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到全军“名师好课进课堂”示范课,傅婉娟传播真理的足迹跨越网上线下、遍布边疆高原。她说:“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官兵;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只要有需要,老师随时在

  在傅婉娟看来,要建强队伍,就要把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起来,既要给“干货”,也要教“方法”。

  傅婉娟主持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被评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练兵比武精品示范课,作为核心课程团队首席教授,备课期间,傅婉娟曾带着来自不同校区的20多名政治理论教员进行集中备课研讨。

  在这短短一周的“闭关”中,傅婉娟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教案逐字逐句审,课件逐行逐页过,难点逐个逐项研,团队成员邹小军说:“这次备课让我感觉像经历了一次高考,虽然过程煎熬,但收获是巨大的。”

  在傅婉娟看来,这是师道的传承和应尽的责任,更是在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下,“播火者”们矢志一流的奋进常态。

  每次去部队宣讲,傅婉娟都会召集对方单位的理论骨干,教他们如何备课讲课、如何做思想工作,集中帮带、共同进步。不仅为基层一线留下“不走的理论服务队”,傅婉娟还是许多毕业学员心中“不灭的理论灯塔”。

  几年前,综合评定第一的李南辛选择去边疆部队,最近,作为一名连队指导员的他,要为战士们上一堂关于网上意识形态的教育课,便向傅婉娟请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再到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傅婉娟一一梳理、倾囊相授。“在他给战士们上课之前,相当于我先给他上了一课。”傅婉娟说。

  “新时代的士兵见识广、学历高,我得加倍努力,像傅老师一样把枯燥的理论讲鲜活,让官兵都信服我。”顺利结束授课后,李南辛向老师汇报。

  傅婉娟回信:“只要有需要,老师随时都在。”

  这是傅婉娟30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在她看来,讲好思政课,点亮学员心中的理想之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她说:“我愿意一辈子都这样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