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摸冰、喝羊汤的东北小城,太猛了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吃卜宝

这个夏天,北方人也快要热化了。

7月,在均温30℃的东北,一座小城里“户外结冰”的消息上了热搜。这一“夏季结冰”奇观,就位于辽宁本溪市大冰沟森林公园。在视频评论区,网友们惊呼:隔着屏幕都觉得凉快。

而在被网友发现之前,本溪其实一直都是东北的避暑胜地。这里不缺少名山秀水,整座城市被森林、山水环绕,因此也藏着不少“天然空调”,上了热搜的大冰沟,只是其中之一。

在“市市通高铁”的辽宁省,从省会沈阳到达这里只需要半个小时。在炎炎夏日里走进森林公园、水洞、大峡谷……能感受到与世隔绝的清凉。无论是风景还是美食,这里藏着的是夏日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冷知识:本溪很少人会骑自行车。

原因就是本溪的山地地形。本溪位于辽宁省东部,境内重峦叠嶂,连绵起伏,山多地少。山地面积占80%,耕地面积占8.7%,水面和其他用地占11.3%,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全境的最高处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佛顶山主峰,海拔为1367.78米,有着“辽宁屋脊”之称。

因此,本溪也被当地人称为“山城”,城市道路很多都是起伏的坡道,这种道路自然不怎么适合骑单车。但山地带来了更多的植被覆盖,造就了不少名山秀水。每到节假日,人们就“钻进”城市周边的自然风景区,隔绝烈日,感受最舒适和天然的山水风光。

登上热搜的“夏日结冰”,就位于本溪市南芬区的大冰沟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7.8%,光从名字就能感受到阵阵凉意,走进去,仿佛进入了避世的凉爽天地。

大冰沟属长白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形成于数十亿年前的燕山早期侵入岩运动。地下水温度常年保持着4℃左右。因为海拔较高,且处于群山深处,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在山间形成巨大的冰块。到了夏季,这里的温度也会比市区低10℃左右,导致已经结成的冰很不容易融化,就会形成罕见的夏日冰瀑。

今年6月,央视也报道了这里的夏季冰瀑奇观。除了热搜上提到的那块未融化的冰,大冰沟里还有不少更大的冰块,随着盛夏到来,它们也在逐渐融化的过程中。

除了大冰沟,本溪的自然观光地还有很多。去年登上热搜的“景区野人”,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关山湖风景区,风景区依托关门山水库而建,属于“高峡平湖”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整个景区很大,能乘船游湖,也能爬山徒步、溶洞探险,夏季温度仅20℃左右。

最热门的“野人谷”位于景区山上的一处高点,顺着一条木板小路往绿荫环绕的山上走,就算进入了这一区域。野人会“埋伏”在木栈道上,对游客进行突然“袭击”。在凉爽的山林间和野人近距离互动,是夏日山林里的有趣体验。

和“关山湖”一字之差的“关门山”,也是本溪当地知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有着“东北小黄山”的称号。因双峰对峙,一宽一窄,一大一小,相向如门,故称关门山。

关门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5%,是名副其实的“氧吧”。夏天,关门山的“木兰谷”里天女木兰花开放,整个山谷弥漫着花香。凉爽的山林中,古树和藤蔓缠绕,绿叶和小溪相映照,很像走进了宫崎骏动画里的夏日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秋天,关门山才迎来真正的黄金时段。枫林尽染出漫山遍野的火红,也正因如此,本溪也被称作“枫叶之都”。秋天看枫叶,几乎是本地人每年的固定活动。而关门山的枫叶,就是本溪各地的枫叶中最经典、最壮观的。

本溪避暑的终极武器,是本溪水洞。

如果前面提到的森林、湖泊都是20多℃的舒适凉快,那么一年四季恒温12℃的本溪水洞,则是夏季避暑的“硬核版本”,有着必须披上大棉袄、羽绒服才能进入的“硬性规定”。

本溪水洞位于侠柯山中,总长3650米,面积4.9万平方米。洞穴主要通道向着水平方向展布,多呈厅隧状、厅堂状和廊道状。里面是地下暗河,因此需要乘船进入。

简单来说,水洞是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溶洞,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过程。据本溪水洞的官网介绍,在经历了亿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后,距今40多万年前,汤河在流入本溪太子河河段时,河水渗入岩层裂隙之中,在裂隙潜流条件下溶蚀着石灰岩,使裂隙不断加宽加大。这个过程持续10多万年,到距今约3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就逐渐形成了水洞的雏形。

而这也意味着,水洞至今还是“活的”。因为“喀斯特现象”仍然在继续,水洞里的钟乳石、石笋依然在随着滴水而生长。

2005年10月,本溪水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每年夏季,水洞就是本溪的旅行坐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

沿着地下暗河乘船进入,顺流而下,河道曲折蜿蜒,沿途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垂下的水晶吊灯、有的像无数把动态的利剑……导游会介绍一些钟乳石的“官方名字”,当然你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自己为它们命名。

近年来,除了在洞内游河,在水洞旁露营也是新兴起的潮流。如今水洞景区里多了不少露营地,从水洞出来,在附近的营地支起帐篷,感受太子河畔吹来的风,看着眼前的重峦叠嶂,在草地上烧烤,是难得的惬意体验。

如果问当地人,来本溪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他们的答案一定都是:去小市喝羊汤。虽然想想就冒汗,但本地人会坚定地告诉你,本溪的羊汤就得在夏天喝。

本溪小市羊汤的历史要追溯到几百年前,明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设立边防重镇碱厂,商业繁荣。每年中元节前后,商户们都宰杀绒山羊祈福祭祀,而后制作成羊汤,分给伙计或宴请主顾。而随着时代变迁,当地满、蒙、汉族饮食习惯融合,让羊汤逐渐成为标志性的美食。直到今天,中元节喝羊汤依旧是本溪的传统习俗。

小市羊汤采用的是当地的绒山羊,当天现杀,用传统的柴火灶熬成乳白色的汤。汤浇在切成小块的羊肉、羊杂上,再撒上大量的葱花、香菜,汤是原汁原味,只需要自己放盐、白醋和胡椒粉调味。

羊汤都免费续汤,标配是花卷,还可以配上炸羊排、土豆片炒榛蘑,和本溪特色的烤豆皮。如果还不过瘾,就再来一瓶当地的龙山泉啤酒。

在小市,羊汤馆遍布街道,竞争相当激烈。如果开车去,各大羊汤馆派出的“泊车大哥”会一拥而上,帮你把车顺利停到自家羊汤馆门口。其实吃任何一家都不会踩雷,在伏天走进店里喝一碗羊汤,风把头上的汗吹干,身体不会燥热,反而变得凉快。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以法之名》里,剧中的犯罪者在逃跑时,也要特意绕道到小市的羊汤馆喝一碗羊汤,却最终也在羊汤馆落网。这奇妙的“羊汤魅力”,让本溪羊汤再次出圈了一把。

羊汤像这座城市里的人,热烈、豪迈,有着滚烫的生活热情。当主流叙事只关注东北城市的工业记忆、人间失落,本溪或许也能提醒人们工业城市的另一幅面貌。

在喧嚣的夏日地图上,东北小城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清凉。在遥远的北方,也有深绿色的夏天。

参考资料

本溪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本溪水洞官网,《奇谜传说》

中国网,《本溪水洞风景区》

本溪政协,《小市羊汤,百年飘香》

文旅本溪,《天然空调!本溪这十个避暑胜地你还不来看看》

辽宁文旅,《春末夏初花事未了,在本溪邂逅山水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