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
【来源:东方财富】
华泰证券研报称,供需结合来看,房地产市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展望下半年,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1、稳定房价预期是第一步;2、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3、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4、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华泰证券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全文如下
华泰 | 房地产“止跌回稳”了吗?
供需结合来看,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1、稳定房价预期是第一步;2、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3、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4、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我们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核心观点
我国房地产销售规模“止跌回稳”已初见成效,但市场复苏仍面临库存压力和房价调整的挑战,区域、产品、库存、价格结构的分化正在逐步形成。我们注意到政策推进中仍存在若干堵点,但也看到供给侧优化和购买力改善正在构建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石。我们预计下半年地产政策在稳定房价预期、激活购房需求、优化收储、城市更新融资等方面有望进一步发力,加快“止跌回稳”进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进展与挑战
2025上半年我国房地产销售规模止跌回稳已初见成效,二手房复苏更明显,推动“新房+二手房”总成交套数回归同比增长(+4%)。但市场复苏依然面临部分挑战:一方面,库存压力仍在,新房去化周期仍处于历史高位,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再次攀升;另一方面,销量的复苏传导到房价仍需时日,当前房价尤其是二手房价格仍在筑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市场正在产生一些分化机遇:1、区域结构:部分核心城市住房销量已实现企稳回升;2、产品结构:改善型产品修复动能更足;3、库存结构:供需结构性矛盾犹存,但低能级城市新增供应放缓;4、房价结构:体现“哑铃型”企稳特征——低单价城市不再“跑输”,高能级城市核心区“跑赢”市场。
“止跌回稳”之路还有哪些堵点?
本轮房地产调整周期中,我们看到了政策“组合拳”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也注意到政策推进中存在若干堵点:1、住房存量和人口结构变化导致购房需求减少,叠加收入和房价预期偏弱,居民加杠杆意愿趋弱,稀释购房杠杆政策效果;2、降息未明显提振房价的背后在于房贷利率和租金收益率的“息差”依然较大,当前租金收益率难以支撑房价企稳;3、尽管中央持续优化存量房收储政策,但实际落地规模仍然相对有限,土地收储进展相对更快但意义主要在于“化债”,核心问题是“商业可持续”框架下,政府收储难以成为消化库存的“良药”;4、当前阶段城市更新的思路与上一轮棚改明显不同,且面临地方财力和腾挪空间受限,以及潜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石正在构建:供给侧优化&购买力改善
供给侧角度,行业供给逐步优化:1、房地产从业人员、规模房企数量和拿地规模下降,潜在供给能力有所收缩;2、保交楼、保交房持续推进,逐步厘清交付问题;3、从展期到削债,部分出险房企有望“轻装上阵”。需求侧角度,购买力整体有所提升:我国按揭负担比持续下降,2022年以来房价和房贷利率下降共同加速这一进程;相对海外而言,我国按揭负担已处于相对低位,中低能级城市按揭负担比降幅更为明显。供需结合来看,中长期“止跌回稳”的基础正在构建,但要全面达成仍需要时间。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1、稳定房价预期是第一步;2、更有效地激活购房需求;3、优化收储发力去库存;4、关注城市更新资金来源。
投资建议
我们更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继续推荐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逻辑的“三好”地产开发商,分红与业绩稳健的头部物管公司,以及受益于香港资产重估逻辑的香港本地地产股。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波动,房地产市场复苏不及预期,部分房企经营风险。
(文章来源:人民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