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这波资金入市高峰在2月、4月与7月 呈现八个特征
【来源:东方财富】
进入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迎来显著升温,7月22日和7月31日成交额突破1.9万亿元,成为4月以来的首次,释放出市场流动性回归高位的强烈信号。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仅有11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9万亿元,其中8个集中在2月份,1个在3月份,而7月的放量则预示着新一轮资金入场浪潮的到来。
今年以来股市入金实际情况如何?
从多家券商反馈来看,今年以来股民入金整体为正流入。
受访券商告诉记者,入金情况与股市赚钱效应呈现出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月来看,2月、3月、4月、7月这几个月份的入金人数和入金规模都出现了显著增长。
“不仅是入金,在这几个月份,多个可以衡量入金情况的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如有效户数、万元户数、保证金规模、现金理财规模等。”华东某券商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某券商相关负责人也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公司AUM增长近千亿,其中一部分是涨出来的,也有很大量是增量入市。
记者多方了解发现,2月、4月、7月是券商普遍提到的三个月份,是资金入场的高峰期。
这一现象与市场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2月和3月正值春节过后,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引爆了A股行情,市场赚钱效应凸显,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4月,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A股市场经历了短暂的急跌,但在“史上最强稳市组合拳”的有力支撑下迅速止跌回稳,市场信心得以快速提振,资金入场意愿再度升温。
而7月以来,A股更是迎来一轮强劲的升温行情,成交量持续放大,上证指数多次突破3600点,截至8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619.67点,较年初已有大幅上涨,同期港股市场也呈现出火热态势,两地市场的良好表现共同推动了资金的持续流入。

入市资金有何特点?
此外,记者还从各方了解到,今年入市资金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入金年轻人占比提升,尤其是90后群体。华东某券商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开户投资者中,这两个年龄段占比高达52.9%,较2024年同期提升8.3个百分点。“我们营业部今年新增客户里,25-35岁群体占比超过五成,对市场的热情超出预期。”一家券商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二是互联网渠道成新开户主力军。线上平台的便捷性、信息的及时性以及丰富的投资工具展示,有效吸引了投资者,尤其是年轻群体。
有券商的互联网业务人士介绍,从有效户角度来看,现在通过线上渠道完成开户入金的客户占比已经达70%左右,比去年又提高了几个百分点,为了保证较高的转化率,他们还针对线上端优化了开户流程,如利用数字化工具智能引导客户开户、人机协同减少开户断点等。
互联网渠道的价值已被充分证实,自9·24行情以来,互联网渠道凭借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优势,承接了大部分的新增开户需求。经过行情的检验,线上渠道不仅成为开户主阵地,更在交易体验、用户粘性维护上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券商选择成立互联网分公司、进行集约化运营。
三是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入金规模更大、更积极。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且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投资者开户积极性高涨,开户更热情。这些地区的投资者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具备较强的金融投资意识,能够迅速把握市场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
“从我们全国各营业部的数据来看,上海地区营业部和深圳地区营业部客户入金量是其他二三线城市营业部的2-3倍,而且资金到位速度更快。”某券商相关人士透露,这与一线城市投资者的财富积累程度和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度更高有关。
四是风险偏好较高。在投资风格上,这一波入市资金展现出高风险偏好的特点,高波动、高成长的板块受到入市资金青睐,如医药生物、科技、券商等进攻型赛道,而对传统蓝筹股关注度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在融资融券市场中,投资者的融资买入额持续增加,7月以来已有2个交易日单日融资买入额突破2000亿,这意味着“杠杆资金”单日买入A股超2000亿,截至8月6日,融资余额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突破1.9万亿,杠杆资金持续在高位运作。
五是受社交媒体影响大。记者观察到,很多投资者的开户决策和投资标的选择,会受到财经类短视频、股票交流群等社交媒体渠道的影响。据相关调查,部分投资者表示会参考社交媒体上的投资建议和信息来做出决策,在一些热门股票的讨论中,社交媒体上的话题热度与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正是注意到这一点,多家券商开始加大在新媒体领域的布局和展业。
六是投资更趋理性。在市场波动中,入市资金已逐渐展现出一定理性。面对市场回调,他们不再盲目恐慌抛售,而是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基本面,抓住机会加仓布局。“越跌越买”成为不少股民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民不仅仅更冷静,投资也更有章法。”多位券商一线员工不约而同提到这一变化。一直被打着“追涨杀跌”标签的散户投资者,尤其是在4月市场震荡期间和7月底市场短暂回调期间,7月底的短暂回调更是被股民戏称为“倒车接人”,“聪明投资者”的本色显露无疑。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众多个人投资者对中国股市长期向好充满信心,面对市场波动表现出难得的冷静与理性。
七是ETF交易份额提升,工具化投资成新趋势。ETF凭借分散风险的优势,成为入市资金的重要配置标的。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ETF规模同比增长了近70%,其作为投资工具的属性日益凸显。某券商ETF业务相关人员表示,7月以来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行业ETF布局成长赛道,既降低个股风险,又能把握板块机会,这种工具化投资意识比以往generation显著增强。
八是港股通参与热情高涨。今年以来,通过港股通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规模持续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份,流入香港市场的南下资金已达8668亿港元,相当于2024年全年总额的107%。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优质企业,尤其是一些在科技、消费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公司表现出浓厚兴趣,腾讯控股、美团等港股通标的成为内地投资者的热门选择。多位从业人员也表示,主动咨询港股通业务的投资者在今年格外多。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