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流行“共享型书店”
【来源:虎嗅网】
某日去玛雅鲁卡古书店,忽而看到隔壁的隔壁有一家新开的小书店,门上挂着小招牌,“共享型书店一乘寺Book Apartment”。书本公寓?忽而想起2024年夏天,散步一乘寺时,曾在地图上看到过这个新地标,但当时店门紧闭,还颇感遗憾。
这次终于赶上开门,不料店里正接受拍摄采访,一位戴眼镜的瘦高中年男士——看样子是店主,抱歉地迎上来说,本店午后一点开门,请您稍后再来。一看时间,果然还不到十二点。便去附近一家口碑不错的泰国咖喱店吃午饭,喝完泰式奶茶,恰好到了一点。回到书本公寓,记者和摄像仪器已离开,方才那位中年男性在吧台内朝我点头致意。
一乘寺书本公寓门前
二十多平米的小房间,装修很新,吧台前的小木桌上平摊着最新出版的书籍和杂志,边上另有几架专门的新刊书区。靠墙几张朴素的组装书架,每格书架下方都贴着字条,仔细看,是风格多样的店号:好日书店、眠猫楼文库、围炉里文库(いろり文庫)、书肆启蛰、朱河文库、泡羊堂、灯台、星谈书店、纸与钢笔同好会(紙とペン同好会)……格子内有旧书也有新书,册数不一。吧台对面的小窗边有桌椅,看样子可以点了喝的小坐会儿。
跟京都常见旧书店、新刊书店气质都不同。因为空间不大、书架不密集、吧台前感觉很开放,很自然就与店主搭起话。提起去年夏天来过一次,那次虽没赶上开门,但对店名印象很深。
“那时应该还没有正式开业。”店主道,“我这儿是共享型书店,这些书架小格里的书都来自不同的主人。”所谓共享(share)型书店,即租用一格或数格书架贩卖书籍的形式,又称“出租书架型书店”(棚貸し書店)、“共同型书店”等。租书架者需向书店主人缴“书架租金”,在书店内卖出的营业额都归自己所有,或与书店主人分成。
2020年后,这种微型书店经营模式在东京等大城市悄然流行,截至2025年7月,全日本已有120余家共享型书店,其中一半在首都圈,当中三成集中在东京。关西地区的大阪、兵库也有十多家,而京都则很少见,大概因为京都已有不少独立书店,消费人数不如大城市,市场已相对饱和。
一乘寺有好几家新旧书店,现在又多了形式新颖的一家,我忍不住想多问几句。店主非常敏锐,当下问:“您是想采访吗?”我一愣,素来与旧书店主人都是“闲聊”,没有到“采访”这样专业的地步,且从前接触过的旧书店主人多数羞涩,对正式的采访多有顾虑。
他又补充道:“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约个时间慢慢聊。”原来他曾是共同通信社的记者,叫北本一郎,2023年底刚提前退休。我又看了眼他,衬衫,卷发,有框眼镜后面眼神锐利,和日本文艺作品里塑造的记者形象一个样。
我们约定了十天后中午十二点见,刚好是书店开门前一小时。离开前,我在新书区挑了三本书:《日本的小书店续篇》(和气正幸著《続日本の小さな本屋さん》,X-Knowledge,2020年)、《euraka・韩江专号》(ユリイカ・ハンガン,2025年1月)、《韩国如何看待日本》(韓国は日本をどう見ているのか,平凡社新书,2024年)。
和气正幸2018年出过《日本的小书店》,小32开,大幅彩图配千余字介绍文,有点杂志书的气质。收录了日本各地的23家独立书店,我只去过其中的惠文社和虫文库。此书很受欢迎,于是有了续篇,介绍了24家独立书店。
作者说,“书店是旅人的暂歇之地”。这次,在关西地区介绍了六家,我去过其中的诚光社、HOHOHO座、玛雅鲁卡古书店。我问北本先生,您也对韩国文学感兴趣么?他道,以前没有怎么看过,韩江拿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才开始看她的小说,大受感动,“真的很推荐大家都读一读”。
柜台前的新书区
十天后,刚好京都古书会馆有小规模的古书祭,十点开场,我决心先去看看。提前十分钟赶到,门口已有好几位沉默等待的书蠹。准点开门,众人涌入,萩书房主人井上贤次与三密堂主人森下正巳在门口接待。书市场地虽小,却颇有好书。随便选了几本,与旧书店主人们闲聊了会儿。贤次先生头发已全白,仍是一如既往的健谈与和善。大家提起前几年刚去世的津田书店主人,很觉得伤心。
贤次又回想起已去世的母亲,早年在天津长大,日本战败后回国。登船不久,在拥挤的人群里,鞋掉入海里,便回去找鞋。鞋没有找到,船却已开走,而那艘船后来竟沉没了。“这样才有了我。”
1990年代,津田先生与夫人蒋淑梅女士曾陪贤次一家去过中国,贤次母亲故地重游,说深感满足,再无遗憾。这个故事我多年前已听说过,当年贤次母亲还在世。“这几年不断有同行前辈去世,大家年纪确实也大了,或许下次就轮到我了吧?”贤次笑说,我们连连阻止他这番话。
时间不早,随后我便去了Book Apartment。北本开门,让我在小窗边的桌旁坐下。桌上有饮料单,我点了咖啡。北本去吧台内磨豆子,看起来有点紧张,说自己还在磨炼泡咖啡的技术。他用的是一乘寺“焙煎处桃栗”的豆子,我也常在那家买,不由觉得亲切。
咖啡味道不错,他坐在小桌对面开始了闲谈。北本是福冈人,从小喜欢逛书店,高考复读一年,1985年考入京大法学部。悠哉游哉地念书,参与了不少志愿者活动,还留了一级。毕业后去东京工作,入职共同通信社,主要负责IT经济领域的新闻。做了三十年的记者,他渐渐觉得在这一行该做的都已试过了,不如换种生活,自己去开店。
北本的柜台
退休前辞掉报社工作去开书店,在日本等于扔掉铁饭碗,绝非主流。不过也有先例,那就是东京Readin’Writin’BOOKSTORE的店主落合博。落合1958年生于山梨县甲府市,东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毕业,入职读卖新闻大阪本社,在1990年跳槽至每日新闻社体育部门。2017年3月辞职,在东京台东区地铁站田原町旁开了一家书店,坚持至今。
55岁之后,落合博在单位不再担任管理职位,待遇降级,提前为60岁的正式退休做准备。到60岁之后不能继续担任评论委员,虽然可以被单位续聘为嘱托记者至65岁,但薪酬会更低。他婚育很晚,算了算,65岁退休时,孩子才上小学,担心养孩子的钱不够花。
据日本经济新闻特辑《65岁之后的工作图鉴》(2021年2月26日),退休后最常见的工作是:保安、交通引导员、便利店员工、护工、公寓管理人、物业管理员、电话事务员之类。落合博不想做这些,他选择开书店,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
在筹备阶段,他曾想过开旧书店,也到京都拜访过善行堂主人山本善行,请教旧书店定价法。旧书利润比新书利润高,但卖旧书需要人脉和眼力,他已没有时间去当学徒修业,便决定专卖统一定价的新书。还想靠记者生涯积累的经验开写作课,店名就定为“阅读与写作”(Readin’Writin’)。
刚开店时,只进了三百多册书,后来生意慢慢上了轨道,虽然盈利很难,但勉强没有赤字。他经常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书,关键词主要有女性主义、性别、移民、歧视、战争、食物、历史、媒体、海外文学、中国、韩国等。
北本也认识落合博,并从落合那里获得了辞职开店的启发与勇气。他对共享型书店的运营模式很感兴趣,在东京荒川区的西日暮里Book Apartment和吉祥寺的Bookmansion尝试租过一格书架,积累了相关经验。
东京居,大不易,北本决心辞职后,回到度过青春时代的京都,在已有不少新旧书店的一乘寺街区落脚,将共享型书店带到这里。他得到西日暮里Book Apartment负责人的许多帮助和建议,并获允使用“Book Apartment”作自己的店名。
西日暮里Book Apartment在JR西日暮里站旁,建筑属于JR东日本都市开发公司。最初,开发公司不知该如何利用这座空建筑,只有一个大方向,即想要带动整个社区共同振兴。公司委托建筑师田坂创一做调研,田坂走访了附近居民,询问“车站前有什么会很开心”,多数答案指向了“书店”。于是开发公司向各连锁书店招募入住,但连锁书店都觉得店铺太小,不愿加盟。田坂想到了吉祥寺的书本公寓,最终决定将这里改造成共享型书店,并亲自担任运营者和管理者。
北本也怀着“地域振兴”的抱负,希望自己的书店能为一乘寺街区带来更多活力。他感叹京都老龄少子化进展太快,许多商店街变得很萧条,一乘寺商店街已非记忆中的模样。
他给我看手机里正在制作的“书的街区一乘寺书店地图”(本の街一乗寺BOOK MAP),说这是自己和一乘寺的其他新旧书店计划的,请了精华大学的学生做设计。打算完成后印刷一万份,在各家店里免费发放,人们可以拿着这张地图在一乘寺打卡闲逛。
看那地图的雏形,风格简洁可爱,显然是为了吸引年轻人。东京神田古书店连盟每年都会制作《神保町古书店地图》,并公开电子版供人参考,也多用动漫风格的角色形象。京都古书研究会十多年前曾请山崎书店主人手绘过京都古书店地图,后来不知为何没有出新版。
入住共享型书店,一般需要缴纳入会金和每月租金,叫“书本公寓”确实很形象。租户又称“棚主”,因为日语中的书架就叫“本棚”。北本这里的入会金是5000日元(约人民币250元),每月租金3500日元(约人民币175元),棚主出品自己想卖的书,新旧不拘,收益无需和北本分成。
在正式开张前,北本在网上募集棚主,没想到有许多回应,很快填满了他的书架。他说,书本公寓的棚主年龄层从19岁到60多岁,最多分布在35岁前后,六成是女性。关于棚主租书架的目的,北本总结了三种,其一是“应援”(推し),想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别人;其二是怀着开书店的理想,但起步时就租一整间风险很高,便先从一小格做起,像北本当初那样;其三是自我宣传,作者借方寸之地推销自己的作品。
每一格书架都属于一位“棚主”
转眼是午后一点,北本在门上挂出“OPEN”的小纸牌。没多会儿,来了一位年轻女孩,和北本打了招呼,就从双肩包里取出几本书,放入书架一隅。“这位是作家佐原光(佐原ひかり),不久前刚成为这儿的棚主。”北本介绍。佐原含笑问好,她的那格书架装饰得很精致,连缀在一起的黄色圆纸片上写着“光文库”(ひかり文庫),两边是衔绿枝的蓝色小鸟与捧红花的蓝裙女孩。边上是她的手写说明:
这里拜访的是小说家佐原光的签名本(都是新书)、推荐书、想寻觅下一位读者的旧书。
书架可以拍摄。
欢迎上传社交媒体!
请您慢慢看!
佐原光的一格书架
那时我还没有读过她的作品,随后知道她生于1992年,兵库人,在大阪大学文学部毕业,拿过集英社的短篇小说新人奖和冰室冴子青春文学奖大奖,已经出版了好几部小说。她的文库刚开张没几天,正是北本说的第三种类型。开店之后,不时有客人进来。我与北本结束了聊天,又挑了几本新书,便告辞了。
此后一直想再去逛逛,也惦记着一乘寺书店地图。但不久后便是生育和产后休养,直到半年后的黄昏才重访。北本每天在社交网络上更新自己的营业报告,今日来了几位客人,卖了几本书。入夏后的营业时间改为下午两点至晚上八点,有时八点后还有韩语教材阅读会、日本文学读书会、海外文学读书会、战争文学读书会等活动。
刚走到书店门前,就见路边停着卖豆腐的小车,“讲究的豆腐崎出屋”。忍不住买了一块嫩豆腐,广告单是A4纸手写复印件:“想亲自送到客人手里!怀着这样的念头,就放弃了批发,而选择在自己店铺出售,还有开着小车沿街叫卖。若是听见怀旧的喇叭声,请来看一看!”哦!正是一乘寺街区温馨的平民生活景观,有时还能遇到走街串巷卖爆米花或卖烤山芋的小车。
把豆腐放进布包,推开了书本公寓的小门。店里很热闹,小桌上有刚喝完的饮品空杯,书架前有好几位客人。架上图书比从前更丰富,各自安顿在棚主们精心装饰的小空间内。店里生意看起来很不错,甚至有了一点老店的沉着气息,仿佛移栽后的植物顺利成活。
书本公寓的温馨空间
“好久不见!”柜台内的北本笑眯眯,印象里犀利的记者气质似已淡去。我告诉他,此刻孩子正熟睡,刚好孩子父亲休假在家,我就溜出来逛书店。他说自己最近也刚有了孙辈,每天收到家人发来的婴儿照片。我惊叹他这么年轻就做了祖父,其他几位看起来是熟客的读者也纷纷向他道喜。柜台前新书区的主题是“思考‘战争’”,是北本呼吁书店同行发起的微型书展,目前全日本已有三十家书店参与:
二战结束已有八十年。“新的战前时代”,这个词语逐渐变得接近现实。日本的“战后”已经结束了么?我们追求的是日本永远在“战后”,世界各地也永远在“战后”。
今年七月末刚印行的笠原十九司著《南京事件新版》(岩波新书)摆在醒目处,我买下了店里的最后一册。腰封正面是大字叩问:“暴行是如何发生的?”背面就常见的右翼言论作出简洁有力的回答。笠原本来的专业是中国近代经济史,19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多年来坚持与日本右翼的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作战,致力于揭露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暴虐行径。
岩波新书《南京事件》初版于1997年刊行,新版是年过八旬的作者参考新材料修订而来。主要增添了受害者一方的史料,特别参考了约翰·马吉(John Gillespie Magee)牧师在南京大屠杀时期拍摄的胶片资料,“透过介绍受害者的记录与证言,作为间接的‘声音’,希望能激发人们对加害与受害这一历史的想象力”。
并重新推算大屠杀的死难人数,对右翼否定大屠杀人数的言论作出有力批驳。“被杀害的女性中,超过83%年龄在45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者占39%。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即使是军阀、土匪或盗贼,也不会对年长女性施以暴行。许多年长女性为了守护家畜、粮食与财产而留在家中,因此遭到杀害。年长女性亦未能幸免于日本兵的性暴力和杀害,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北本说这本书在店里卖得很好,他发起这次微型书展的目的是促使大家通过读书思考战争,由此进一步拒绝战争、创造和平社会。不能只在八月想一下战争,应该每天都思考战争与和平,为反战而努力。
我们聊起不久前刚结束的第27届参议院选举,极右翼政党参政党的议席从之前的1席位急增至14席。之前一直在书架边静静阅读的一位女生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对我说“真对不起”,因为参政党仇视外国人的言论。我道,正因为外部环境如此,这里呼吁反战的小气候才格外令我触动。
女生念大二,读日本古代文学专业,有志于写小说,来店里是想寻找同道。北本鼓励她写出来,我也说:“将来出版了就放在这儿的新书区,我一定来买。”我买下了店里佐原光的两本签名本,《鸟与港》(鳥と港)、《永无岛的彼岸》(ネバーランドの向こう側)。北本也向那位女生推荐佐原光,说作者虽然写青春小说出道,但最近作品多探讨成年人的处境,已非简单的类型小说。
微型书展,思考战争
我们又多聊了几句选举,都说日本人不喜欢公开谈论政治,但左京区风土独特,愿意表达观点的人很多。女生道:“参政党在京都选区没有获得议席,也算稍微给人一点希望。”不过这次选举,京都选区的两个议席都落入保守阵营。
首战即大获全胜的日本维新党成员新实彰平,倾向于改革导向的“开放保守”;连任四届的自民党成员西田昌司,政治观点则非常保守。日本共产党阵营的仓林明子未能赢得第三个任期,失去了宝贵的议席。她是坚定的左翼进步主义者,坚决维护日本宪法第九条,不支持以任何形式的“修宪”为借口推进国家军事化。
在我生活的街区,常能见到仓林的海报,坚决反战,呼吁性别平等,这很能引起我共鸣。其实,若只看京都市的选票,仓林明子的得票比西田昌司还多出五千多票,其中得票最多的是左京区。
选举前夕,我曾在家附近偶遇仓林乘坐的宣传小车缓缓开过。选举结束后,仓林发表败选感言,提到这次选举切身感受到来自年轻人的很多回应。作为异邦人,我虽只能旁观,但心里仍希望左翼政党能守住京都的地盘,保住这里反战、自由、开放的空气。
我又挑了今年8月1日刚出的伊藤孝司著《原爆弃民:韩国——朝鲜人被爆者证言》(增补改订版)和《絣纹和服:壶井荣战争末期短篇集》(絣の着物)。后者是琥珀书房今年六月覆刻出版,底本是月刊每日社1945年6月在北京印行,当时是日本战败前夕,此书似未在日本国内流通,作者本人生前亦未得见。
近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秦刚教授在调查《月刊每日》时,偶然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外国语学院分馆藏有该底本。书中收录了包括同名作品在内的十三篇短篇小说,与当时鼓吹战争的所谓国策小说相反,写的都是战时普通人的贫乏、苦痛与死亡。
琥珀书房是2022年成立于左京区的独立出版社,旨在刊行20世纪日本及东亚的近现代资料及研究书,分为“琥珀文库”和“鹿之谷丛书”两类。《絣纹和服》是琥珀文库的第四册覆刻书,小三十二开,软精装,装帧、用纸、排版、字体都非常讲究。在本地独立书店邂逅本地独立出版社的书,一如在京都水族馆辟看到本地河川的特有鱼种,它们并非大型水族馆的珍奇海错,却让人们意识到在地物种的存在与独特价值。
一位熟客模样的男青年推门进来,说要买《南京事件》。北本笑道,你来晚了一步,刚刚卖完了,我这就进货。青年也加入了我们的闲聊,时间过得很快,我该回家了。店里结账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北本说:“我非常期待外国客人的光临,坚决反对排外主义。”又给了我好几张《一乘寺书店地图》,说欢迎多多宣传。
《一乘寺书店地图》,北本说,欢迎多多宣传!
我提着书袋,在孩子醒来之前顺利回到家中。酷暑依旧,夜色比昨日更早降临,偶有断续的虫音,提醒我立秋已过。一如过去许多个瞬间,此刻我由衷礼赞实体书店——哪怕只是很小的空间。书籍呼唤着同类,我们在这里看见、听见彼此;由此获得的鼓舞与启发,让我在喧嚣中确认,自己的犹疑并不孤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 (ID:sjcff2016),作者:苏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