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虎嗅网】


时隔9年,《脱缰者也》上映,曹保平的“者也”系列再度上新。

2016年,一部《追凶者也》确立了整个系列的基调:典型的黑色幽默,鲜明的地域方言,把犯罪和喜剧进行有机结合。

在《脱缰者也》中,配方不变,但具体元素的比例有所不同。如果说《追凶者也》侧重犯罪,那么《脱缰者也》就更侧重喜剧。

这是一部“含津量”十足的电影。不光是故事设定发生在天津,对白全程采用天津方言,在选角上也大量启用像郭麒麟、刘亚津、林雪等天津籍演员。

但市场对这部电影的反馈却并不热烈。

上映首日,《脱缰者也》只拿到了不足5%的排片,收获票房300多万元。猫眼专业版给出的预估总票房不到2000万元,网上关于电影的口碑也两极分化。

这部《脱缰者也》,真的拍脱缰了?

一笔拆迁款,撕裂一个家

这几年,曹保平的电影一直在关注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等问题。从2018年上映的《狗十三》、2023年的《涉过愤怒的海》再到如今的《脱缰者也》,这几部电影的思考一以贯之。

具体到这部新片,导演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利益面前,人性是否靠得住?二是爱为什么会变成伤害?

《脱缰者也》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天津,马飞(郭麒麟饰)背井离乡近10年后,重回故乡。外出闯荡多年,他不仅一事无成,还背上了高利贷。

父亲去世留下的老屋,因为拆迁补偿了80万元。这笔钱,撕裂了本就矛盾重重的大家庭。

马家姐弟三人,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大姐(柳杨饰)疼爱弟弟,不想争这笔钱。可是大姐夫(刘亚津饰)沉迷养鸽子,苦于没钱,他编造了自己肝癌病重、需要治疗的借口,试图从拆迁款中分一杯羹。

二姐马慧(齐溪饰)正跟二姐夫(常远饰)闹离婚,家里一地鸡毛。对于自己这个走歪路的弟弟,马慧是一分钱也不想给——至少暂时不想给。

马飞返乡要争这笔钱,为的是还清欠下的高利贷。

在这种各有小算盘的情况下,一出荒诞的绑架案就此上演。二姐的孩子李嘉文(胡朗荃饰)在学校犯了错误,为了免受责罚,他想让舅舅来“绑架”自己,马飞也趁机跟二姐索要80万元的赎金。

本应该是亲密的一家人,却因为钱的缘故,姐弟之间互相猜疑,还闹出了舅舅绑架外甥的荒唐事。利益面前,莫谈人性。

马飞是一个缺乏童年和关爱的人。因为小时候捡到金表擅自留下,被警察找上门,他的父亲不听孩子的解释,把他送进少管所教育了3年。这三年荒芜了马飞的成长期,也割断了他和家人的情感纽带。

因为弟弟童年的经历,二姐对马飞心存愧疚,但她想着,如果把拆迁款交给他,弟弟不走正道该怎么办?二姐想留着这笔钱,暂时代为保管。

二姐的想法跟他的父亲很像。当年父亲在警察面前打了马飞几个耳光,一方面是痛惜孩子不学好,另一方面也因为孩子给他丢人了。送去少管所让孩子走正道,顺理成章。

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马飞的父亲是这样,二姐也是这样。问题是,这种爱,当时的马飞既不能理解,也不见得需要。父亲没有听马飞的解释,二姐也不清楚马飞被逼债的窘迫,他们给出的爱都是从自身出发,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作为亲情的起点,爱没有错,可当爱以一种绑架的姿态出现时,它就变成了负担。家应该是爱的港湾,而不是囚禁的牢笼。

左手荒诞,右手温情

在曹保平以往的同类作品中,拷问人性始终占据着电影的核心,观众能看到那些角色游走于善与恶的边缘,他们的内心充满挣扎、惶恐和忐忑。喜剧元素往往是“配菜”,作为调剂来冲淡影片的紧张感。

在《脱缰者也》中,喜剧元素成了主导,绑架案成了故事展开的背景板。较之于以往的曹氏电影,藏锋于内,更多呈现给观众荒诞和温情。

这份荒诞以双重隐喻的形式藏在片名的“脱缰”二字里。

第一重隐喻,来源于主角马飞。

人如其名,马飞渴望像马儿一样飞奔,但生活给他套上了种种缰绳。因为进过少管所,他成了二姐夫口中的“刑满释放人员”,“绑架”外甥让他脱离了既定的人生轨道,感受了一回在旷野中飞驰的体验。

另一重隐喻则来自绑架案本身。

杨保全(林雪饰)作为放贷给马飞的债主,手下有一帮小弟,正是他的催债引发了这起绑架案。

为了迫使二姐就范,马飞托朋友找来了帮手小六(张本煜饰),可这位帮手的介入导致了绑架案的失控,最后步步升级,甚至上演了警匪对峙的凶险场面。小六原来是帮手,结果成了对手。本来马飞要“绑架”外甥,最后他还要拼命保护外甥。

这种反转,荒诞感十足。

马飞辅导外甥写作文的桥段,是整部电影里最温情的一幕。

借着给外甥口述作文的契机,马飞追忆了父亲和自己相处的时光。父亲到底爱不爱自己,这是一个深埋于内心的疑问。如果爱,为什么从不夸奖自己;如果不爱,为什么每次吃饭都把菜里最大的那片肉留给自己。

马飞的疑惑困扰了他许多年,由于父亲去世,他已经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但看完电影的观众都会明白,对于马飞来说,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曾经的自己和解。

在影片结尾,看着出来玩的外甥,马飞投过去的目光满是羡慕。曾经他最渴望拥有的美好童年,如今正在外甥身上实现。原来困扰他的童年创伤,就这样慢慢消散。

舅舅“绑架”外甥,外甥治愈舅舅,两人就这样实现了对彼此的救赎。

口碑争议,影片“脱缰”在何处?

在曹保平以往的电影中,犯罪元素往往会令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厚重,但在《脱缰者也》中,这份厚重缺席了,也造成了叙事上的一些瑕疵。

舅舅绑架外甥,本身就透着一股荒诞。而小六的介入,更让这起绑架案的走向扑朔迷离。更重要的是,他的种种行为缺乏合理的动机解释,很难令观众信服。

按照马飞最初的念头,是将小六打发走。可人狠话不多的小六,坚定地要拿那80万元赎金,他以强势的姿态,让自己从帮手变成了绑架案的主导者。

小六这个角色特别像西部片里常出现的那种冷血杀手。根据他有限的台词,观众可以拼凑出他是一个原生家庭不幸福,长大后混黑道、手上还有不止一条人命的狠茬,但即便如此,也很难理解他的行事逻辑。

要剁孩子手指的是小六,开枪打杨保全的是小六,跟警察对峙的还是小六。绑架案的每一次冲突升级,全靠小六推动。很多举动过于生硬,就只为了推进剧情。

马飞的女友朦朦(孙安可饰)在片中的表现则更加工具化。

马飞欠下高利贷躲了起来,她却因为跟杨保全的手下冲突而失去一只眼睛。马飞没有替她出头讨公道,反而利用这件事抵消了3个月的利息,这种背叛行为令人寒心。在这起绑架案的演进中,怀孕3个月的朦朦还流产了,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朦朦和马飞的爱情产生得很突兀。如果说是贪图钱财,那么在马飞欠债之后,她应该早早离去。

可在经历失去一只眼睛、流产以及马飞的背叛之后,还能继续对他一往情深,除了顶级“恋爱脑”之外,观众找不到别的合理解释。

在叙事的瑕疵之外,结尾合家欢的戏码更令人难以接受。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结尾,姐弟之间彼此原谅,朦朦和马飞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马飞还用拆迁款全款买了新房,整个家族回归安稳,这一页就此揭过。

这样一起荒唐的绑架案,最终变成全家和解的催化剂,既损害了电影的逻辑,也削弱了故事的可信性。这种强行回扣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出现“脱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曹保平想用荒诞和温情拓展“者也”系列的边界,但是强化商业喜剧元素却削弱了原本浓郁的个人风格。新的尝试注定充满挑战,也许“脱缰”正是尝试的代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 (ID:dusheme),作者:忠犬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