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转让潮再现 “4.65%的利息都不要了”!

【来源:东方财富】

  “是牛市来了吗,这么多大额存单转让,今天一天收到好多转让通知。”近日,某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截图显示,一款年利率为3.85%的大额存单转让,由于原持有人让利幅度较大,其转让后预测年利率高达4.87%。

  最近,很多客户都发现了大额存单转让市场的火爆,过去一单难求,如今不仅额度充足,而且,在转让区甚至出现了不少利率超过3%的产品,这也引来一批储户的蹲守。

  “资金都是逐利的,近期A股持续升温,部分对A股未来上升预期较高的储户把一部分资金从储蓄池转入资本市场,来博取更高的收益。”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说,这也是很正常的。但他同时提醒,投资者应该把心态放平,不追涨杀跌,更不能高杠杆炒股。

  利率穿越到3年前

  近段时间,大额存单转让市场再度热络起来。一民营银行发布活动通知,邀请资产余额超过50万元的客户限时抢购大额存单转让单,其中,3年期转让单年利率为2.65%,2年期为2.4%,每位客户限量限购一单,“基本都能抢到。”有客户称。

  “有人愿意接2.65%的大额存单吗,期限还有3年多,急需买芯片股。”在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写道。

  记者发现,类似的定向转让信息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增加,诸如“大额存单转让400万元,年利率3.15%,还剩1年多”“定向转让大额存单20万,2027年10月到期,年利率2.75%”等。

  在某城商行的大额存单转让区,最近成交测算到期利率走势显示:8月21日以来,成交测算到期利率已超过了2.4%,利率最高的一笔转让单利率高达4.65%,剩余期限1300天,转让总额20万元,而该行新发行的3年期20万元起存大额存单年利率仅2%。

  但这种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不定时出现,所以需要储户耐心蹲守、拼手速,“转让的大额存单太香了。”一客户在抢到票面利率为3.75%的大额存单后说。记者注意到,这款存单的发行日期在2022年,相当于购入后的利率一键穿越到3年前。

  在农业银行APP的大额存单转让区,不少上半年购入的大额存单在挂牌转让中,而且,由于挂牌数量较多、竞争激烈,所以转让方要给予一定程度的让利来提高成交。上一轮大额存单转让潮还是在去年“9·24行情”期间。

  存款搬家对银行影响几何?有市场专家对记者表示,现阶段新入市的居民资金,属于对投资收益有较高要求且敢于承担风险的,这类客户与传统的储蓄存款用户仅存在一部分重合,所以,总体上来说,对银行吸储影响有限。

  事实上,不只大额存单,理财赎回也愈演愈烈。“最近已明显感觉到客户在陆续赎回理财产品了,股市太好了,很多客户都想去股市博一博。”一股份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说,所以他们都在向客户推荐包含部分权益仓位的产品,以挽回部分客户。

  部分居民财富从理财转向资本市场

  近段时间,股票牛市行情强力压制债市表现,方正证券分析师李清荷在分析当前债市下跌的核心原因时表示,机构也出现“恐慌性”砸盘,比如基金通过“买短卖长”降久期,券商自营也在抛售,叠加股债跷跷板效应,共同推动了市场下跌。

  债券是银行理财的主要底层资产,债市走弱导致理财产品净值普遍回撤。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5年7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1.90%,较上月下降72个基点。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在持续回落,7月份新发产品业绩平均比较基准2.49%。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回落到31.0万亿元,单从规模看,行业规模环比上月基本持平。“如果考虑7月一般是理财大月,回表后的居民存款增配理财,这表明有部分居民财富从理财转向资本市场,通过认购基金、直接入市乃至参与融资等方式进入股票市场。”普益标准称。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剑也认为,伴随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2024~2025年上半年实体部门存款搬家流向理财等现象较为明显,2025年7月以来伴随反内卷等宏观叙事强化,资本市场表现较好,风险偏好提升后存款流向权益市场。考虑2022年以来的存款高增很大比例来自于财富管理意识较强的一线城市居民,且2022~2023年新增的大量高息存款在2025~2026年集中到期,意味着如果风险偏好能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存款搬家路径是比较顺畅的。

  回顾历史,2005年以来,我国出现过五次明显的居民存款搬家,分别为2006~2007年、2009年、2012~2015年、2021年、2024~2025年。从历轮存款搬家来看,低利率是推动存款搬家的因素之一,而资本市场表现是其核心驱动因素。

  不过,目前散户入市仍处于初步阶段,东吴证券分析师陈刚认为,机构资金依然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主导主线趋势行情。而随着行情演绎,散户更可能通过间接入市的方式参与市场,进一步强化机构的定价权,形成抱团效应。

  他进一步表示,基于居民存款搬家逻辑,当前市场形成两点共识:一是从新增开户数据来看,大规模入场仍未发生,指向行情仍有一定的空间;二是若散户资金大规模入场,大盘有望迎来加速上涨甚至逼空的行情,而这也被视作行情进入尾声的信号。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