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万平方米展陈、3237件文物,长沙晚报记者探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今年7月7日,也就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闭馆改造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新开放,并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长沙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这里,记者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感受湖南儿女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

记者了解到,此次推出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厅内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

首次公开的文物史料约占三分之一

走进展览厅,仿佛走进了历史长河。“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三列大字和影音画面,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危亡的岁月。

一纸泛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在这次展览中首次展出。这张证明书的主人,是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烈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37年7月8日的战斗中。像这样首次公开的文物史料,在此次展览中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就有抗日英雄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抗日英雄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1路军第3师的信函等。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写给儿子的家书,让不少参观者红了眼眶。“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让我看到了烈士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前来观展的小学生秦子越说。

与湖南相关的抗日故事令人瞩目

在众多展品中,与湖南相关的抗日故事格外引人瞩目。“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这是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3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两页纸的信件里,不仅谈论了战事时局,也饱含着对妻女的思念。3天后的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按计划转移到山西辽县十字岭,转移中被日军飞机发现。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的战斗中,左权——这位湖南籍的青年将军,为掩护战友不幸被弹片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他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这么厉害的军事将领,那么年轻就牺牲了,真的好可惜。”67岁的北京市民刘勇在展柜前,一边拍下家书的原件一边感叹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国歌激昂的旋律,展厅顶部的歌词随着光束逐字亮起。聂耳与田汉的合影,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一道,陈列在展馆之中。许多参观者在展区中久久停留,一遍遍聆听国歌的旋律,了解田汉等音乐人,是如何谱写出了一首首烽火岁月中的壮丽回响,又是如何让这些震撼人心的旋律,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与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湘鄂赣根据地建设等历史相关的文物、照片,在此次展览中展出。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湖湘儿女用热血书写的“家国担当”。

照片墙由5098张抗战时期的珍贵老照片组成。

5098张老照片,5098个浴血抗战的日夜

同样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出了沉浸式观展感受的,还有展厅负一楼的巨幅的照片墙。这个照片墙由5098张抗战时期的珍贵老照片组成,反映着中华民族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那么残酷的战场上,我们的战士们都英勇无畏、没有放弃,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敢面对挑战。”结束参观后,北京市的四年级小学生李沛桐说。

为烈士们敬献鲜花的电子屏幕前,深深鞠躬的身影未曾间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了14年,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不可战胜!”在北方工业大学就读的研究生杨子健在英烈墙前献上了一朵鲜花。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光要铭记历史,也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