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打造圭塘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日益完善|文明中国·长沙行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我家的老物件是算盘,它已经有60多岁了,是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做生意买的,到现在仍保存得很好。”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近日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中,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学生邓梓芃拿着自己捐赠的一把算盘告诉记者,这把算盘承载着爷爷当年“一把算盘闯天下”的故事,以及他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也激励着自己做一个努力学习、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一条文明实践带串联起42个文明实践点位

雨花家风馆位于雨花区砂子塘嘉和小学内,规划面积700平方米,于2022年6月20日开馆,是一个集家风家训展示、家庭家教家风宣讲、家风培育与体验、家教指导和培训、家风廉洁教育等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馆内共设置了先贤智慧传薪火、红色家风后辈铭、醇厚家风继世长、老物件里映家风、共育繁花满庭芳等5个篇章以及家风大讲堂,馆内500余件老物件均由学校师生家长和周边群众捐赠汇集,并充分利用老物件讲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家风故事,以浸润化、故事化等方式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和新时代家风家教的精神力量。

雨花家风馆展示的老物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摄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爷爷请篾匠制作的,奶奶用这个筛子晒豆子、茶叶等等,竹筛子‘心眼小’,容不得半点掺假,是一个铁面无私的‘质检员’,可以筛除泥土、沙子、壳等杂质,经它‘检测’过的产品个个都顶呱呱。”学生徐钧翔捐赠的是一个竹筛子,他说,奶奶经常告诫他们这群晚辈:“做人要像筛子一样,保持好的习惯,去除坏的毛病,这样每天才能进步。”

据了解,目前雨花区高标准建成19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和1个圭塘河文明实践带,打造了雨花非遗文明实践基地、井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70余个示范样板。其中,圭塘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串联起中共石燕地下党支部、好人公园、雷锋超市、湖南雨花非遗馆、和+共享图书馆、雨花家风馆等42个文明实践点位,服务群众关切,推动文明城市建设。

雨花区政院社区的雷锋超市。雨花区文明办供图

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文明实践体验场景不断涌现

“以前买个菜,要踩个自行车跑老远,现在下楼遛个弯儿就能顺带买菜了。”雨花区政院社区居民国建双说。政院社区拥有常住人口7850人,前些年,社区临近芙蓉中路的街边门店拆除,习惯了小店便利的居民们慢慢变得“不习惯”。为此,社区把驻区单位提供的600多平方米闲置空间整修出来,打造“邻聚力·邻里中心”,里面设有雷锋超市、便民理发屋、维修服务站、健康小点、阅读角等。

在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79岁的黄志清老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特殊的“晨课”——手持扫帚细致清扫左宗棠墓地的每一寸石阶,擦拭祭台香炉,为来访者讲述这位晚清名臣的传奇。这位第四代守墓人已风雨无阻地坚守39年,用一生践行着黄氏家族跨越三个世纪的守护承诺。

近日,2025年第二批“长沙好人·身边雷锋”名单公布,来自雨花区的黄志清、刘金铎、吴友珍等上榜。截至目前,全区共推评全国道德模范2人、全国文明校园1个、全国文明单位4个、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中国好人25名。除此之外,“群英会”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长沙火车南站地区综合管理办公室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点,“他乡美”俱乐部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黄志清老人正在清扫左宗棠墓地。雨花区文明办供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暑假期间,和+共享图书馆内不时传出整齐的吟诵声。这座全国第一家以“空馆”形式共享理念开馆的图书馆,截至目前共募集到3万多名共享者共享的7万余册书籍,已成为圭塘河畔的文化会客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

近年来,雨花区针对居民群众不同文化需求,依托圭塘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不断创新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和服务内容,打造“就认这个理”宣讲品牌,在全市率先创立“雷锋号护学岗”品牌,建成16所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开展“湖湘好家风故事分享会”“童声里的中国”“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等系列主题活动,全区形成集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科普宣传、学雷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文明实践体验场景不断涌现,“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