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99岁的抗战老兵王甸彬讲抗日往事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9月2日,长沙城北,99岁的抗战老兵王甸彬倚坐在一张座椅里,精神矍铄。

  房间里,《敌后武工队》正在播放,这是他最喜欢看的电视剧。“看到剧里的战士跟我们当年一样跟敌人战斗,就像看见了老战友,心里热乎!”他的眼神明亮,向记者讲述起那些无法忘记的烽火岁月。

  他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智勇周旋

  1926年10月,王甸彬出生于河南蓟县长城脚下薛家庄的一户贫农家庭。1942年,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年仅15岁的他毅然投身革命,在冀东抗日战场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智勇周旋、果敢锄奸肃特。

  “日军当年把中国人欺负得太苦了!”谈及抗日往事,王甸彬语气里难掩悲愤。他记得,自己的7个革命伙伴因叛徒出卖而惨遭杀害,连家属也未能幸免,汉奸还在一旁挑衅,气焰嚣张。但仇恨从未压垮他,反而点燃了更强的斗志。“当时的县公安局局长递来字条,让我们带着武工队下山,把那些铁杆汉奸都除掉。最后啊,基本上没漏过一个大汉奸!”说起锄奸的成果,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破坏敌人的通信与交通是王甸彬的“拿手活”,“我会爬树,树被剥了皮,别人爬不上去,我上去可剪断敌人的电线,断他们的通信”。

  那段岁月的艰苦,也让王甸彬刻骨铭心。“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摘榆树叶子,到最后连榆树叶子都被采光了。”
他说,还要面对日军的反复围剿,身边的同胞不断倒下,但他从未感到害怕 ——
看到人民群众都在跟日本鬼子斗争,这份众志成城的力量,成了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我们离开人民群众,根本没法生存。那时候就认准一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去!”

  1945年1月,王甸彬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冀东八路军攻打县城的战斗,跟着攻城部队尖刀连抢先进城,这场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是最早进入长沙的公安系统人员

  1949年5月,王甸彬随部队南下,秘密潜入长沙,为长沙解放做了大量的情报搜集与肃特等相关准备,也是最先进入长沙的公安系统人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警察,王甸彬长期在长沙公安战线奋斗,担任长沙市公安局局长11年,破获马王堆文物盗窃案等大案,为维护社会安全不懈努力,并狠抓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公安部授予他“人民警察一级金盾奖章”,以表彰其近半个世纪投身革命、公安战线的卓越功绩。

  “穿上警服是警察,脱了警服是老百姓,我们永远不能脱离群众。”即将迈入百岁,老人仍信仰坚定,更牵挂着家国未来,“以前我们因弱小被日本欺负,现在国家抓国防、抓尖端科学,越来越强大,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必须牢牢守住。”

  对于9月3日的阅兵,他满心期待:“明天要和公安局的年轻人一起看直播,带他们看看现在国家多强盛、军队多威风,也让他们知道,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采访接近尾声时,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你们是幸福的一代,这世界、这社会将来都是你们的,你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不要忘记历史,更要记住——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才是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