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集团的期货破局之路
【来源:期货日报网】
2024年9月,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心连心集团)旗下心诺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心诺化工)的团队成员在会议室里敲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先卖现货,再从盘面回购,用基差回归锁住利润。”这场操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单月回款,更打破了这家企业的固有认知。如今,作为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的产融基地,心连心集团正以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案例,谱写着实体企业与金融工具共生共荣的新故事,完成了从“埋头做实业”到“产融协同标杆”的蜕变。
南下取经 企业在困境中寻找破局思路
作为2003年完成改制、2005年成功上市的煤化工领域标杆企业,心连心集团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扎实的综合实力,在领域内树立了稳固地位。其核心团队成员多为深耕化工行业多年的“老化工”,既带着对实体产业的敬畏与专注,也有着基于行业经验的审慎判断。
彼时,团队对期货工具的认知较为谨慎,当时企业正频繁遭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甲醇半年内价格下跌30%,库存贬值严重;尿素出口利润被国际运价波动反复蚕食。即便如此,“生产出身”的管理层仍习惯用“扩产能、抓生产”的思维应对风险,被动承受价格的波动。
“有没有一种工具能提前锁定价格?”带着这个疑问,心诺化工团队开始关注期货市场。
2019年,一场南下学习之旅,成为心连心集团打破认知壁垒的关键转折点。当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期货应用成熟的南方地区——杭州、宁波、常州等地的贸易商,早已探索出“期现结合”的经营之道。
在杭州,贸易商会议室里“期货K线图与现货报价单同屏”的场景,让心连心集团团队震撼:业务员讨论的不仅是“今天卖了多少货”,还有“基差走到多少了”;在宁波港口,某化工企业通过期货虚拟库存将仓储成本降低20%;在常州,一家甲醇贸易商更是将期货嵌入采购、销售全流程,即便市场大幅走低,仍能通过盘面盈利弥补现货损失。
“不做期货,在南方贸易行业根本立足不了”——南方企业将期货视为“必备风险管理工具”的理念彻底扭转了团队的认知。归来后,心连心集团团队的3名核心成员率先考取期货从业资格证,成为集团最早的“期货领域的‘明白人’”:他们严格遵循“不做单边、现货配合”的红线,从甲醇品种的简单套保入手,逐步建立起配套的管理制度。
正如心诺化工相关负责人郜鹏所说:“南方之行让我们明白,实业与金融是融合的,期货真的是工厂的‘稳定器’。”
实践突破 从“避险工具”到“经营利器”
从2019年“首次触网”到成为郑商所产融基地,心连心集团的期货应用逐步从“被动避险”走向“主动优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其全资子公司心诺化工扮演了关键的业务落地角色。
心诺化工作为心连心集团在化工领域重要布局的载体,重点销售甲醇、液氨、双氧水、工业尿素等产品,其中甲醇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仅2024 年贸易量便达约120万吨。庞大的业务规模,使其不仅成为心连心集团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更让期货工具的实践应用有了坚实的落地基础。2019年,尿素期货推出后,心连心集团便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成为第一批尿素交割厂库。而自 2019年集团启动期货探索之初,心诺化工团队便同步投身期货操作领域,与集团同频成长。
据郜鹏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期货价格已成为心连心集团及心诺化工甲醇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的日常参考,心诺化工在甲醇期货的应用上更加成熟。具体来看,在采购环节,心诺化工依托期货工具锁定原料成本,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生产阶段,通过基差动态分析合理规划库存,精准平衡“囤货”与“去库”的节奏;在销售时,为下游客户提供“期货点价”服务选项,显著增强客户黏性。这种“生产+贸易+期货”的闭环模式,让心诺化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牢牢掌握经营主动权,也进一步夯实了集团的产融协同基础。
“2024年,河南某甲醇贸易商计划以较低价格采购2000吨甲醇,却面临‘想收却收不到货’的困境。对此,心诺化工提出‘中间价+基差回归’的合作方案:双方先以低于市价100元/吨的价格完成现货交易,同时在心诺化工操作下于期货盘面开展对冲交易。后续随着市场变化,基差从-300元/吨逐步回归100元/吨,双方不仅通过期货盘面盈利弥补了现货端的价差,还通过共享仓库资源进一步降低了交割环节的成本。”郜鹏表示,这不是简单地赚差价,而是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也让心诺化工甲醇业务与期货工具的结合更具示范意义。
作为郑商所产融基地,心连心集团并未止步于自身及子公司的实践。通过分享期现协同经验,心连心集团还带动区域内中小化工企业参与期货套保,形成产业链风险共防机制。
尽管成效显著,但心连心集团的期货探索仍面临待突破的瓶颈。正如郜鹏所说,企业仍存在“认知与决策壁垒”——企业对期货工具的理解需进一步深化,团队在资产配置、套保策略上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机构仍有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心诺化工已明确改进方向:加强培训,引入外部专家,针对董事会、证券部等核心决策层开展专项讲解,同时要求期货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扩大包括心诺化工在内的专业团队规模。
为助力心连心集团优化内部机制,郑商所主动提供服务,针对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了定制化培训。
对心连心集团而言,期货等金融工具是“穿越周期的底气”。从2019年的“认知破冰”,到2024年的“标杆实践”,这家老牌化工企业用行动证明:当生产、贸易、期货形成闭环,无论是集团层面的策略统筹,还是心诺化工这样的子公司业务落地,都能在价格波动中稳住经营基本盘,甚至开拓新的价值空间。
如今,心连心集团作为郑商所产融基地,这份“底气”正逐渐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不仅为自身“千亿心连心”目标注入动能,更带动了区域产业链形成“风险共防、利益共赢”的生态。从“实业坚守者”到“产融标杆”,心连心集团的破局之路,为更多实体企业探索产融协同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本。(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