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门教育 办好暖心实事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学习教育成果要靠群众检验、由群众评判。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沙把“走找想促”作为坚持开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群众满意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生动实践中,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坚持以开门教育叩开群众心门
坚持开门教育,是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有力保障。唯有真正开门听诉求、纳建议、抓整改,方能察实情、转作风、见成效,把学习教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效。
市委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带动各级领导干部聚焦发展大局、民生关切、营商环境等,深入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依托调研信息报送系统和长沙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全市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556条,解决城乡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民生等各类问题4414个。
市委宣传部就如何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如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
市委金融工委联合金融机构建立“长沙企业上市北京之家”,为企业提供商务洽谈、金融对接等服务。
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平台,推动首批20个“骑手友好小区”试点建设。
市工商联组织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推动解决一批营商环境方面问题。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师友结对”“一人一策”帮扶机制,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
开福区广泛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走进企业车间、小区楼栋,主动发现解决诉求问题。
雨花区推出创业地图、企业岗位需求清单等,帮助解决大学生创业启动难、资金少、没人带等问题。
宁乡市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抵押登记线上联办,以实际行动破解“登记难”,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一个个“问题清单”正转化为学习教育整改整治的“成果清单”。实践证明,通过开门听意见纳良策、开门搞调研解民忧、开门亮整改受监督、开门践承诺促发展,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开门教育正成为叩开群众心门,解民忧、暖民心的务实之举。
以可感可及的实效赢得群众认可
学习教育成效,最终要落脚于解决实际问题、回应群众期待。长沙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
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4.03万人次,创新实施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建成省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27家、青年人才驿站20家,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9.2万个基础学位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0.7亿元,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惠及家长近10万名;
聚焦加快健康长沙建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280.19万人,为老人提供免费送药上门服务88.36万人次,基本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聚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新建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42家、老年助餐服务点28个、社区普惠托育服务点25个,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1892人;
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有序实施融城干道、奥体中心、地铁7号线、高铁西站等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7个,新增停车位7.77万个;
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提质改造农村公路94.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81.28公里,新建4G/5G基站543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00个……
从就业、教育、医疗,到社保、城市品质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动真碰硬抓问题整改,把一桩桩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广大群众普遍反映,这次学习教育办了很多民生好事实事,日子更有盼头,生活更有甜头,在最具幸福感城市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