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4 日

湖南各界观礼嘉宾话感受—— 盛世如您所愿 未来我们接棒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祝林灿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红旗招展,盛景如画。伴随着庄严的钟声,大屏幕上巨大的钟摆缓缓摆动,1945、1955、1965……2025,当庄严的钟声敲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正式开始。

  这一刻,汇聚了5万多名观礼人员的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崇敬与激动的心情汇聚于此:他们之中,有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中闪烁的光芒依旧坚定;有抗战烈士遗属,带着先辈未竟的期望,感受今日的荣光;还有来自各行业的精英,他们是发展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是101岁的湖南籍抗战老兵袁寿春第一次来到北京观礼。在株洲家里时,老人便早早嘱咐孙子为他准备好了一件白衬衣、一件浅色夹克。“他说要精神抖擞地参加纪念大会。”袁寿春老人的孙子袁华告诉记者,儿时,爷爷常常教导他,打抗日战争的时候战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苦,“今天的好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要懂得珍惜!”袁华说,看到今天的盛会,爷爷一定最想让当年那些永远留在了战场上的战友们也能看到!

  93岁的湖南籍抗战老兵张汉奇这次同样受邀来到了北京。这位曾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一路从战火中走来,用一生践行“精忠报国”。当得知能来北京观礼,张汉奇连用三个“很”表达心情:“很激动,很光荣,很自豪!”虽年逾九旬,但张汉奇身体硬朗,平时坚持散步、拉二胡、打拳,每天雷打不动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他常说:“今天的好日子,是很多人用命换来的!回头路一步不能走!”阅兵结束,老人不忘寄语年轻一代:“孩子们要好好读书,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铁流滚滚,战旗猎猎。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走来。旗面上,有许许多多抗日英烈的名字,其中就有一位湖南人——左权。“当我看到左权独立营的战旗飘扬在广场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左权将军外孙、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沙峰注视着迎风漫卷的鲜红战旗说,“这支部队继承了先辈英烈的精神,是一支非常优秀的英雄部队。我觉得这面旗帜会永远飘扬下去!”坐在观礼台上,沙峰拿出手机,翻开相册里的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我姥爷、姥姥和母亲唯一的合影。我想让他们看到我们部队威武雄壮的气势,看到我们先进的武器装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坐在观礼台上,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湘西州保靖县迁陵镇踏梯村村民宋欢注视着新型武器装备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心潮澎湃。能够亲临现场观看阅兵,对宋欢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2023年6月30日,保靖县遭遇历史极值暴雨。看到附近有人被卷入洪水,宋欢和两名同伴不顾个人安危,在洪水中搭建生命通道,成功营救受困群众11人。在他看来,个人的英勇是微光,国家的强大才是保障人民安宁的坚实后盾。观礼结束后,宋欢将带着心中的震撼与感动回到家乡踏梯村,把现场的所见所闻讲给村里的人听。“我会把个人力量融入国家发展,在其他人有需要时继续挺身而出,发挥榜样作用,传递好崇德向善的价值观。”宋欢说。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今天在观礼台上看到我们的军队如此强大,真的很欣慰。”湖南金煌科创投资集团董事长童彬原胸前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奖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他说,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他要更加努力地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经济和科技继续发展,国家的军事力量才会更加强大,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十年前,我也有幸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祖国十年间的跨越发展让我震撼。”湖南省优秀人才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说,他不仅感受到国防实力的飞跃,更看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强大支撑。“这让我们科技创新企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我深切感受到个人和企业的命运与国家强大紧密相连。”戴立忠说,“我们将努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断提升竞争力,让中国的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如今的武器装备融入了更多的智能化技术,这也证明了如今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是科技创新的较量。”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郝威感到重任在肩,“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小家的幸福。我深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富强作出更大贡献。”

  在观礼过程中,现场观众的热情高涨。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与乐队合唱革命歌曲。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湖南省优秀人才代表、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学教授远方激动地说:“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将让我铭记终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会牢记历史,做好科研,教好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记者手记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

  长沙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这是我第一次,凌晨1时出发,去等待一场盛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和许多媒体记者凌晨1时赶赴现场,只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时刻。

  长安街,灯火通明,彻夜不眠。志愿者、工作人员、媒体记者都在会场中为纪念大会做最后的准备。忙碌中,天渐渐亮了起来。这竟然是我第一次看日出,多么幸运,它是天安门前的日出,是如此有纪念意义的一次日出。

  8时48分,3000名大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唱起了《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熟悉的旋律瞬间将我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屈辱岁月。但随着《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抗战歌曲的响起,我又感受到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中,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最终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念。

  阅兵场上,雄师列阵,气势如虹,那是威风凛凛的“中国排面”。国之重器,压舱基石,东风浩荡,威震寰宇,当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和战略重器在天安门城楼前一一通过,祖国的强大在这一刻具象化了。战鹰呼啸,振翅长空,当教练机梯队压轴出场,14道彩烟划破天空,这一刻,我不禁热泪盈眶,心中满是骄傲、满是自豪。

  大会结束后,我走过长安街头,翻看着拍摄设备里的一帧帧画面。我忽然感觉到,今天我记录下的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声音,都不仅仅是一段Vlog、一篇报道,更是一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珍贵记忆。它让我们记住了此刻的震撼与感动,也让我们明白,祖国的强大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底气,更是我们未来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