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5 日

“这幅生动的湖湘抗战图鉴值得收藏!”长沙晚报1.56米手绘长卷强势出圈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一次震撼心灵、凝聚力量的创新表达”“新闻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成功实践”“这份手绘长卷让‘沉睡的抗战地标’活了起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这个特殊的日子,9月3日一大早,长沙晚报携手省内13个市州党报共同推出的长达1.56米的手绘四连版长卷《地标里的湖湘抗战》新鲜出街,一时间在线上线下“刷屏”,引发省会市民、烈士家属、读者与媒体同行等广泛关注,收获一波又一波转、赞、评。

  “无声地标诉说着父辈们的牺牲”

  家住开福区中山路社区的周秀英今年80多岁了,是一名抗日烈士的后代。作为《长沙晚报》的忠实读者,她每天都要读报。摊开长长的湖湘抗战画卷,她的思绪也回到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

  周奶奶的父亲周学海曾是冀南军区12旅36团一名班长。1945年,在河北沙河桥争夺战中,不幸被日军投下的一枚炸弹击中牺牲,年仅27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烈士遗属的周秀英被送进学堂,并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1971年,她随军来到长沙,在湖南一师二附小教师岗位干到退休。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收到一份这样特别的《长沙晚报》,我特别激动。这些抗战地标,不仅是对我父亲的告慰,更是对当年所有为国捐躯者的铭记!”

  在开福区清水塘社区党委书记王沂琳看来,这份长卷“让沉睡的抗战地标‘活’了起来”,更是唤醒了人们心中对历史的敬畏。她说:“我们将以先烈精神为指引,办好民生实事、化解邻里难题,让和平的种子在社区扎根。”

  “这幅生动的湖湘抗战图鉴值得收藏”

  这份创意独特、形式新颖、“画”说历史的手绘长卷,同样引发不少高校学子与老师的热议和传阅。

  “当长卷徐徐地在我面前展开时,我感到非常新奇。过去充满枪炮声的岳麓山,现在已变成一个红色文化圣地,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每一片岳麓山的枫叶都透着一股红色的血性’。”湖南大学在读研究生丁欣月手捧特刊动情地说。大二学生蒙思语则计划利用假期实地寻访这份特刊中的抗战地标,“在抗战先烈们留下足迹的地方,也留下我小小的痕迹。”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谭凤娥则向记者表示,要把这份特刊带给正在读高中的儿子:“这是一幅生动的湖湘抗战图鉴,值得收藏!”

  “一幅长卷看尽湖湘抗日烽火,满轴彩绘画就时代新章,独具匠心彰显党媒能量。”这是湖南工商大学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教授康化夷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专业点评。

  从朋友圈刷到这份独特又精致的互动长卷后,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徐琼赞不绝口。她说:“抗战手绘长卷事关大主题、堪称大手笔,标题掷地有声,兼顾了价值传播、场景传播与情感传播……在激烈的同题竞争中独树一帜!”

  “一次震撼心灵、凝聚力量的创新表达”

  但凡大事件、大节点,对于媒体人来说,既是一次同题竞争,也是一次业务比拼。因此,这份手绘长卷出炉之后,也引起了省内外媒体同行的极大关注。

  3日上午,传媒界知名的“中国晚协”“传媒茶话会”“长江朱建华”“美编之家”等公众号就分别对这份手绘长卷进行专题推介。湖南日报视觉总监吴希从专业角度点赞,“一只和平鸽,承载着人们对14个抗战春秋的铭记,带去对往昔的追思与对未来的憧憬……整个特刊构图巧思迭出,尽显设计匠心。”

  常德日报社作为此次参与联动创作的党媒,除了安排精兵强将采访,视频拍摄也用心尽心,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魏仙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组报道“以笔为媒、以史为魂,用手绘融合时空,用版面承载记忆,是一次震撼心灵、凝聚力量的创新表达”。

  联动媒体之一怀化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周依琴称赞,这份长卷“既唤醒大众对湖湘抗战历史的集体记忆,也生动展现出湖南在和平年代的发展活力与时代风貌。这一策划堪称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精品之作。”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从网络读到有关报道后,被家乡媒体的极致创意与精巧表达深沉触动。他认为,“手绘长卷成功将严肃主题转化为极具观赏性和传播力的报纸端精品,是一次新闻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