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街巷商圈 “绣”出文明长沙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城市之美,在于精雕细琢;治理之效,见于民生细节。
从潮宗街的百年风貌到碧湘楚巷的社交活力,从五一商圈的现代繁华到洋湖-大王山商圈的人文艺术,长沙,有三千年城址不变的历史文脉,也有新消费IP绽放现代活力,历史与当下在这里交融共生。
近年来,长沙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推进文明街巷创建工作和商圈全时管理品质提升工作,在全市各商圈、景点、街巷全面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文明理念,促进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努力建设“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文明风”和“烟火气”在街巷中升腾
“潮宗街提质后,客流量明显上升,大家都愿意来这喝喝咖啡、看看展览,作为商户也作为居民,我感觉到‘烟火气’越来越浓!”近日,潮宗街潮品店“遇见盒子”主理人袁鑫告诉记者。
潮宗街的“潮”,既是湘江浪潮的奔涌,也是潮流文化的涌动,通过文化活动与IP打造,这里已成为长沙的“文化会客厅”。
在药王街里,“空中飞线”已经消失不见,沥青路面更换成了麻石,原本的商业停车坪也已搬离,还附近居民一个整洁亮丽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在文明街巷的打造中,长沙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一巷一景、一店一特、一步一韵,原生态民居、历史建筑与独立咖啡店、湘菜餐饮等网红文旅业态处于同一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针对老旧街巷的杂乱现状和群众需求,长沙定制解决方案——开展“两清两建(清搭建、清管线,建路、建绿)”行动,清除影响支路街巷市容的各类违法建设和违规设置的地锁、地桩、石墩等,清理整治强电、弱电管线及配套箱柜设施,开展地下管网改造,修复路面破损,合理设置停车泊位,提升绿化品质。
据了解,2024年以来,全市整治提质了150余条老旧街巷,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有效避免了“千街一面”,老旧街巷变身为整洁有序、古韵盎然、充满温情的文明街巷,既为原来的居民留住了乡愁,也吸引着众多年轻游客游览打卡,让“文明风”和“烟火气”在共建共享中融合升腾。
高品质商圈提升城市形象“靓度”
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五一商圈再次成为长沙“顶流”,黄兴南路步行街、解放西路、黄兴中路等涌入大量市民、游客。
作为城市的一张“金字招牌”,五一商圈凭借其日均超50万人次的客流量和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商圈商业力前五强”的亮眼成绩,已成为现象级网红地标。然而,庞大的客流量也带来了市容管理、交通秩序、安全隐患等挑战。
如何维护好这张长沙的“城市封面”?长沙在五一商圈建立全时段管理机制,创新推行“网格化+机动+联动”执法机制,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的全时管理执法和环卫维护,确保垃圾不落地以及垃圾无堆积、无积压、无积水、无满溢等,强化“门前三包”管理及市容秩序管控等,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并引入视频网络平台,通过AI智能识别自动抓拍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问题……一系列的举措推进了五一商圈市容环境常态精细管理,以高品质的城市商圈提升了长沙的形象“靓度”。
据了解,长沙将着重聚焦五一商圈核心区域,围绕市政道路、景观环境、建筑立面以及配套设施展开深度整治与革新,力求在延续城市历史脉络、升华城市整体品质的同时,串联起更为多元、开放的城市空间,全力打造长沙中心商圈的黄金中轴。
扮靓城市“面子”、做实幸福“里子”
清理“牛皮癣”广告、打扫卫生“死角”、清运垃圾……在城区各个街道社区,“全民周末大扫除”成为常态。环卫工人和各单位、企业、社区的党员、居民志愿者齐心协力,按照“全覆盖、见底色、常态化”的深度保洁标准,用双手扮靓家园。
针对流动摊贩管理这一“老大难”问题,长沙并未“一刀切”禁止,而是疏堵结合,通过摸底造册、科学分流,在相关区域设置疏导点、临时设摊区,进一步疏解摆摊需求、规范摊点经营。
“面子”靓了,“里子”也要实。
“这些志愿者特别热心,不仅帮我规划了游玩路线,还推荐了很多美食,让我对长沙的印象更好了!”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开心地说道。
在丰泉古井社区,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面对初来乍到、对路线感到迷茫的游客,他们详细告知景点、地铁站、公交站的具体位置和前往方式;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主动上前帮扶,或协助其过马路,或帮忙搬运物品。志愿者们还化身“文化使者”,热情地向游客介绍长沙的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和热门打卡地,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在“恰同学少年”广场,青年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与环境清理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运用“柔性劝导+示范引导”模式规范不文明行为,同步做好游客服务中心秩序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新风。
日新月异的城市承载千万人生活,托举起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长沙的“名片”不断增加——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美好焕新典范城市”……长沙致力于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让市民共享城市温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共同成为掀起“文明风”的参与者、推动者、宣传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