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占恋爱食物链的老派男友,是什么新物种?
【来源:虎嗅网】
以前,约会的必要是仪式感和浪漫;现在,却变成了一碗板面带来的饱腹感。
当风险回避同时成了投资和择偶的优选项:
稳,就成了这个时代择偶的黄金法则。
在现在的恋爱市场中,有种男友类型拳打文艺长发男,脚踢陆家嘴Finance Bro。他们被统一称为“老派男友”或者“老款男友”,最大的特点便是没啥特点。
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大概会是公司或者群体中存在感很低的存在。周边人们的评价大概都会是“人很好、很老实”,也说不上更多的特征了。
但现在,这群人火了。说白了是因为他们吃的饭,让人联想起了父母爱情的淳朴时光。
在这些男友的清单中,罗勒青酱意面不敌老式羊肉烩面,班尼迪克蛋brunch输给烧饼夹肉。
你想去网红店打卡,他一定会劝你说“要苦苦等位2个小时的云贵川Bistro不如家楼下包浆小锅盛着的酸辣米线”。
当你心情不好跟他说想吃小蛋糕、喝奶茶,他吭哧吭哧跑出门,拎回来一兜子无水鸡蛋糕和一杯香芋味的香飘飘。
痛经的时候你说“想喝点暖胃的”,本想着会看到一碗红枣阿胶补品,结果他端了一碗胡辣汤外加两根大油条,说这个驱寒。
饭后想吃点小甜点,bro在老式糕点窗口激情消费二两江米条和桃酥,又买了一盒买一斤送半斤的枣糕。
图源@东北nei小伙
食物的种类只是这次抽象的一个开端。仅是在吃相上,老款男友也不肯退让。不管眼前是芒果绵绵冰还是奶油蘑菇汤,他们都能吃出一种军事化的风格。
注意,结尾的灵魂不可遗失:吃完一定要嘬一口筷子,表达了始作俑者的酒足饭饱之情。
如果说这些男友是街边小店的虔诚信徒,那么板面一定是最高尚纯洁的圣物。
吃完白人饭和漂亮甜点所有的不满、不理解和没吃饱永远可以浓缩成一句话:吃板面去不?
至此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平民食物,乃老派男友的土味标志。
碳水的含量越高,老味儿越纯。愿意为你点的主食品类越多,爱得越深沉。
除了吃,男友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堪称古早味。
去电影院一定配备富光水杯或者泡着茶的保温杯,再不济的话就买一瓶经典红盖矿泉水;
有人还用着手写输入法,严肃地告诉你”死“这个字说出来很晦气;
有人用着女友新买的万元电脑屏幕欢欢喜喜地打开《乡村爱情》。闲时的电子榨菜不是各类综艺,而是马大帅和郭德纲;
甚至在这个手机支付即生存本能的时代,一些老款儿们也能从兜里掏出一沓有零有整的现金。
图源@7ever1
而与这类人交往的过程,特点在于慢。
在date的数量极多、速度极快的都市生活中,老派男却往往不急于肢体接触,不急于确立关系。
食物之老味,作风之老派,都让这类人成了市场中少有的天菜。从内核上看,这类男友的共同点可以总结为:务实重于形式,本质大于表象。
比如,更爱吃面是觉得比沙拉更饱腹,更偏爱街边小馆是不想为了环境付费。
他们更是仍相信节约是美德,深谙重复利用主义和博大精深的身体哲学。
有网友锐评:和这种人谈恋爱,有种把秋衣掖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的稳重感。土土的,很安心。
这类人的热门程度,也代表着一种老式价值观的卷土重来。
老款男友的火是因为他们经济实用,看似适合过日子。但并不是所有人的共识。
首先,最直接的怒火来自“老款”这个造词。有的人误以为它和“老钱”是一样的词汇。
结果点进来一看,是博主跟着男友跋山涉水、上船点菜,或者全妆打扮后和男友一起坐在家门口嗦面条子,有种林黛玉骑鬼火的反差感。
其次,有的人觉得老派的本质是抠门。因为在这场叙事中,大部分食物都是平价的快餐或小吃。
食物无罪,反感并不来自此处,而是人们认为它们不应是约会的选择。
我们普遍认为,选择盖浇饭或者盒饭通常是为混个饱腹。而油腻的食物和简陋的环境,似乎承载不了恋爱的浪漫性质。
因此有人认为,老派只是幌子。在表达爱意这方面,直接给钱或者购买黄金似乎才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
视频中的那一碗碗面在这面前,显得有点寒酸。
比如,这一类型的视频中的标准文案是:找对象千万不要找这种老款的,漂亮饭是吃不了一点的。
观众们的耳朵里,这就有种自嬷话术的味儿:
明面上是抱怨男友固执,实际上是在炫耀自己找对象又实诚又持家,“和别人不一样”。视频中隐隐的嗲味儿,也高度贴近娇妻语气。
因此迎来怒火连连。
在亲密关系前,他人冷暖自知,观众们的评判也仅仅出于自己的观点。但这并非鄙视链,只是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冲撞。
在经济上行时期,人们重视消费和形式主义。而现在,虽仍有人保持小小的仪式感,但更多人认为,务实和持家才是现在最宝贵的品德。
无论你喜欢与否,都需要接受一个现实:
保守,好像才是当下最时髦的风格。
回看社媒舆论的历史发展,“喜老”也不是新话题。
仅仅老款男友的类型,在此之前便已经有很多版本出现:体制内男友、爹系男友、局厅风男友等。
如何把男友打扮得更“老干部风”或“国企风”,也是社媒上热议的事物。
偏爱老式男友,不仅是中国文化正在沉浸的叙事。无论是在东亚还是欧美,对伴侣的选择都在向怀旧的方向倾斜。
在美国政治局势趋于保守的背景下,社媒上兴起了一个叫作Tradwife(可直译为“传统妻子”)的趋势。她们呼吁女性重回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的传统妻子形象,即不工作、多生孩子、多做家务。
而早在2020年的时候,Tradwife的代表人物之一Alana Petit已在镜头面前表示,自己“想要回归传统婚姻的模式——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在家做饭、照顾家人和打扫卫生”。
在Tradwife趋势的追随者们眼中,丈夫们的家庭职责是成为一家之主,并为家庭支付生活开销。妻子的角色则需要支持丈夫作出的各项决定,前提是这些决定是公平的。
推崇这种老式的价值观,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文化潮流。近两年,俄罗斯也多次提倡并宣传“传统价值观”,鼓励女性回归传统家庭身份。
甚至在此前,俄罗斯政府还推出了传统价值观签证,声称“拥有与俄罗斯相同的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外国人无需通过俄语和历史考试,便可以定居在俄罗斯”。
选择更保守的男性作为伴侣,这看似是女性自己的选择,实际上却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
在现有针对Tradwife的报道和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妻子形象的回溯背后是现代社会中女性面对的各方压力。
这些妻子以退守家庭的方式,回归到了一段被理想化的历史中。她们依托光鲜的外表和甜腻的作风,试图掩盖当下所面临的矛盾、逃避社会问题,像是缩回一个不合适但足够坚固的壳中。
在不利好的局面中,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更保守也更稳定的亲密关系,是规避风险的方式。
不同文化中都出现“回到过去”的择偶或家庭模式。但亲密关系始终只是怀旧风潮的一个小切口,在各个维度,我们都在向后看齐。
近年来,无论是食物、时尚和政治思想,各个维度的事物都出现了复古的趋势。
例如,白脱甜点和老式搪瓷盆蛋糕成为社媒之宠,或在每个旅游景点都能看见的老式小卖部;
当下的Y2k风格和美式复古风是潮人们变时尚的捷径,薄底鞋和复古风球衣在街头变得常见;
二手商店和Vintage店不再是底层之选,其商品价格甚至超越一手市场;
一切的一切都在宣传:向老,即是向好。
时尚媒体 KAPITAL 将 2025 称为“新复古之年”
安全和稳定,尽管听上去有些无聊,但却是目前全球性价值取向的核心。
你可能会有所感觉:在如今的世界中,冲动正在消失。在恋爱中,这种情绪表现为人们对一见钟情的不信任,和对物质条件的重视大大超过了自身的感觉。
之前的共识是,恋爱先是种微妙的感觉,后才是利益的权衡。而现在的亲密关系,却已然变成价值互换的一种载体。
胆怯和踌躇,是当下我们做决定时的常态。就连以往被称赞和艳羡的一掷千金或冲动表白,放到现在都成了被人质疑的选择。
时代不断发展,经济和大环境均面临波动。
我们不应用旧时的观点批判处于现在进行时的选择,但为了找回记忆中的感觉,而一味地倾向老派的选择,在现实中却可能是盲目下的决定。
这也铸就了一个恶性的莫比乌斯环:越害怕变化,做出的选择越单一,所产出的结果也就越无聊。越无聊就越害怕变化,便又回到了这场循环的起点。
因此每个人都开始察觉,生活好像没什么滋味可言了。
Mobius Strip II (Red Ants) Circa 1963
巴菲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必屠杀飞龙,只需躲避它们就可以做的很好。
当时他一定讨论的只是:投资需要躲避风险,而不是执意解决它。但这位以稳健投资著称的股神一定没想到,他的思想在几十年后开始覆盖人们的生活。
这种对风险规避的崇拜,恰恰也是人们可以达成共识的精神焦虑。当身边的事物变化太快、选择太多、标签和价值变得太碎片化,人们便本能地想要逃避、并渴望一个锚点。
对旧的依赖诞生于此。人们坚信,向前遇到障碍时便需要倒车。可遗憾的是,时间没有倒带键。
对于怀旧一情绪的产生,传媒艺术家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怀旧并非单纯沉溺于过去,更是对未来的投射。人们所追寻的也往往并非旧日表象,而是关于未来的思考。
而这次的怀旧风潮,是因为我们身处在足够被动的位置上,不知时代将自己带去何方。因此,选择最保守和不出错的行事风格大概才是保全自己的利益的最好方式。
尽管在这样的多重危机时代,保守取向自有其道理,但久而久之,难免让人有一丝隐忧。
就像那款名叫Inside的游戏中的情节一样:
在生产傀儡的工厂中,玩家需要操纵红衣服的小男孩模仿其他被控制的人的动作。他恐惧又麻木地向前踏步、旋转。
在模仿他人后,小男孩表面安全,实则已丧失自我与勇气。即使在遵守规则后,他也永远逃离不了头顶摄像头的监视。
就像在雪地上走路,最稳妥的方式是踩着前人的脚印一样。新世界的人们正因为高昂的试错成本,而失去创新的勇气。
人类真正的动力源泉本就来自试错与重新站起。不应美化苦难的同时,也不该去魔化阻碍。
如果我们的一生都按部就班、无阻碍、且永远顺利,也未免太乏味了吧。
文章标题:霸占恋爱食物链的老派男友,是什么新物种?
文章链接:
阅读原文:霸占恋爱食物链的老派男友,是什么新物种?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