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9 日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降价,宜家最近在2026财年启动会上宣布,计划投入1.6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150款更低价格产品。

 

大概率,这就像你挽留已经有了新欢的男(女)朋友:无效努力。

 

贵不是大家抛弃宜家的最重要理由。

 

最近几年崛起的一些本土设计品牌,比如我家买过的失物招领、二黑木作乃至源氏木语,单件家具的价格并不便宜,有些甚至需要咬咬牙才舍得买。因为是真喜欢,实木家具也足够耐用。

 

宜家的问题在于,大家不爱了。于是,不再关注你的新品,不再去你的床品展区抠脚睡觉,不再花半天时间去门店走迷宫,不再去吃比雪王性价比还高的冰激凌。

 

自然,也就不关心你的降价了。

 

在趋势面前,个体的努力很容易沦为虚无。刚刚宣布闭店计划的北京杜莎蜡像馆,算是缴械投降,认输离场。本质上,蜡像馆和宜家曾经承载的,都是国内消费者对舶来品的向往。但如今,外来的和尚不香了,国货才是王道——你看BBA在中国被按头打成什么样?

 

宜家没有放弃努力,甚至可以说是为中国消费者屈膝了。它在中国市场放弃了自有线上渠道的唯一性,先后在天猫、京东开店。

 

降价更是常态。2023年起,宜家就陆续开启大规模降价,但两年过去了,业绩并没有得到提振。2024财年,宜家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11.5亿元,相比上一财年少了近10亿元,相比2019年更是缩水近30%。

 

根据宜家方面的表示,2024年的成绩差,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商品售价。然而一个常识是:降价从来都不是目的。成功的降价应该换来销量的提升,最终带来业绩增长。

 

其实,在大物件降价也很难重塑竞争力的时候,宜家还应该做一件重要的小事:小物件包邮。

 

它一定不知道自己9.9起的邮费,挡住了多少想要下单的人。

 

运费明码标价,符合它作为一个北欧品牌“商品价值与服务价值分开计算”的理念,确实有人文关怀。但购物包邮,是中国消费者被电商平台惯出来的用户心智。

 

如果你发现,在宜家旗舰店买一把19.99元的拖把,运费需要89元,除了迅速关掉页面,大概率会暗骂几声:什么玩意儿?然后转身去买国产品牌。至于价格是9.9元还是19.9元,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包邮。

 

也不知道宜家是不理解,还是不想理解。

 

不愿意放弃明码标价的邮费,是宜家在中国市场不合时宜的骄傲,甚至,这也让它的降价策略,多了些大厂PPT的味道:表面华丽,声势浩大,但对于关键问题,终究还是隔靴挠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