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8 日

绿水拂弦奏和鸣|一江碧水向东流

【来源:长沙晚报】

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修 陈思 雯梁行

  清晨六点,邢江河面薄雾轻笼,白鹭展翼掠过碧波,或栖于枝头、或轻点浅滩,灵动景致间,游客驻足静赏,“护河队”踏露巡河。

  眼前这般“鹭伴江生”的惬意,曾是两岸村民不敢奢望的场景。作为贵州省安顺市的“母亲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邢江河绵延数十里,滋养着沿河布依十三寨,曾以“山里江南,鱼米之乡”闻名。可前些年,过度捕捞、生活污水、沿岸垃圾,让这条母亲河不堪重负。

  “最严重的时候,夏天河水发臭,村民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跑。”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村党总支书记邢猛回忆,当时村民靠在河里捕鱼、岸边种玉米糊口,一年忙到头攒不下多少钱,却在不知不觉中毁掉了赖以生存的河流。

  变化,从何而来?8月底,记者蹲点邢江河畔,试图从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晨景里,读懂这条“母亲河”从昔日“臭水沟”到如今“生态画卷”的蝶变。

邢江两岸乡村美。均为安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婷 摄

  白鹭归巢

  清晨的邢江河畔,记者跟着邢猛走到河岸边,清冽的河水映出蓝天,水下隐约可见小鱼游弋。不远处的芦苇丛,几只白鹭正低头觅食。“以前,别说白鹭,连鱼都少见。”邢猛说。

  改变,始于那场自上而下的“护河之战”。

  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安顺市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启动邢江河综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让河道重新畅通;修建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引入处理设施,让清澈的河水不再被污染;严格禁渔,给予鱼类繁衍生息的空间,让河流的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相继出台,让邢江河逐步褪去“脏污”外衣,慢慢找回往日生机。

  治理初期,不少村民犯了难。

  “祖祖辈辈靠捕鱼吃饭,禁渔了咋生活?”面对质疑,邢猛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一边讲生态保护的道理,一边组织村民参与河道清理。

  “刚开始大家不情愿,拿着工具站在岸边磨磨蹭蹭,可看着河里的淤泥一点点清走,水从浑黄慢慢变清,岸边的草芽冒了出来,大家干活的劲头越来越足。”邢猛说,当第一丛野花在河岸绽放,第一批游客慕名而来时,村民们忽然明白:“保护河流不是断了活路,而是守住子孙后代的饭碗。”

  生态的馈赠,终于到来。2018年春天,有村民发现白鹭在河面盘旋,消息在村里传开,不少人特意跑到河边观看。

  “那时候也就十几只,大家都跟稀罕宝贝似的。”邢猛笑着说,如今每到春夏,前来栖息的白鹭就有上千只,“早上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白鹭落在院子的篱笆上,村民都说这是‘开门见鹭’的好兆头。”

白鹭栖息河岸枝头。

  旅居客流连

  邢江河的清澈,不仅引来了白鹭,更带火了乡村旅游。

  2023年,在外打工的黎芝辰回到村里,看着家门口清澈的河水和成群的白鹭,萌生了开民宿的想法。“当时村里还没人做民宿,我心里也没底,但想着我们有好气候,游客来这里避暑,还能看白鹭、游河景。”

  黎芝辰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自家的老房子翻新,又在院子里种上时鲜瓜果,取名“芝美家”。

  没想到,民宿一开业就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每年夏天都能住满。

  “游客大多是从湖南、重庆、北京、江西来避暑的人,他们跟着村民去河边看白鹭,划着竹筏游邢江河,坐在院子里听蛙声,都说这里是‘天然氧吧’。”黎芝辰笑着说。

  今年夏天,来自北京的音乐人安棵在“芝美家”住了一周。“我是在网上看到邢江河的白鹭照片,特意到这来避暑的。”安棵坐在民宿的院子里,“这里太治愈了,鸟鸣、蛙叫、流水声,这些都是天然的背景音乐。”他说,最难忘的是去河边就能看到白鹭,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在城市里根本找不到。

  古碑新约

  在旁边的龙海村,守护邢江河早已是刻进骨子里的传承。

  “黔中布依第一村”龙海村村口,立着一块百年石碑,石碑虽然年代久远,但碑上“水垂千古”“禁止滥捕”“保护河鱼”等字样仍清晰可辨。

  “这块碑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那时候村民就知道要保护河流了。”龙海村原村支书王刚说,村里特意把碑修缮好,立在岸边,“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保护邢江河不是一时之事,是祖辈留下的叮嘱,要一代代守下去。”

  这份责任,在新时代有了新延续,龙海村把护河条款写进《村规民约》,“禁止向河中倒垃圾、排污水”“禁渔期不得捕鱼”“不得乱砍滥伐河岸植被”,村民们全员签字承诺,对违反者要公开曝光和处罚。

  “现在谁往河里扔垃圾,大家见到都会制止。”王刚笑着说,大家已把保护河流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每天都自然而然地守护着这条“母亲河”。

  作为村级河长,王刚每天都会沿着河段巡查,寒来暑往,脚步从未停歇,手里的河长日志记下了每一个细节,凭借突出的护河成绩,还获评贵州省“最美河长”称号。

  “拿到奖牌那天,村民们比我还高兴,都说这是全村的荣誉。”王刚说,现在村里还组建了“护河队”,12名队员里还有年过六旬的老人,每天轮流巡查、定期清淤,成了邢江河的“专职保镖”。

  依托良好生态,龙海村深挖布依族“六月六”等民俗节庆文化,正在打造集布依文化、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康疗养生、研学写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每当布依族“六月六”节日,十来艘彩龙舟贴着碧波,鼓点一响,船头鼓手红绸缠臂,槌落如惊雷,划手彩衣翻飞,木桨齐刷刷扎进河里,岸边村民、游客加油呐喊,场面壮观又热烈,一幅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夕阳余晖洒在邢江河面,波光潋滟,岸边的布依村民哼着山歌,孩子们在河边追逐嬉戏,白鹭群在暮色中缓缓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