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0 日

以需求为牵引 多维推进期权深度应用

【来源:期货日报网】

近年来,国内期权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交易者参与度与市场活跃度同步提升。期权合约的多样化不仅拓宽了交易者的交易策略,而且吸引了大量产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光大期货、海通期货、中信建投期货等凭借突出的市场培育、创新服务能力,为我国期权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方位布局:构建多层次培育生态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针对如何应用期权工具,期货公司正通过体系化建设帮助客户打破认知瓶颈。

拿光大期货来说,其致力于打造“期权大学堂+光期‘思享汇’+产业万里行”品牌矩阵。它独创的“产业专员”机制,让公司专业团队常驻产业一线,将期权工具嵌入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在郑商所支持下,光大期货还积极创新“保险+期货”助农模式。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九师白糖“保险+期货”项目,通过场外期权帮助农户规避价格风险。

“光大期货高度重视与郑商所在期权市场培育上的合作。近年来,光大期货聚焦期权规则解读、应用与风控等内容,累计举办专题活动近20场,形成了‘郑商所引导—会员单位落地—交易者受益’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光大期货总经理苑文忠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市场互动方面,光大期货连续多年组织参与郑商所期权仿真交易大赛,以实战化场景培养交易者对期权工具的运用能力;在人才储备层面,依托郑商所组织的“期货知识进校园”活动,与多所高校共建衍生品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期权知识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为行业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中信建投期货则是充分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打造了“科技+投教+服务”的三位一体平台。中信建投期货副总经理卢友中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三大抓手深耕市场:一是实盘竞技场,连续10年组织客户参与期货日报实盘大赛,2024年吸引超7000人参与;二是仿真练兵营,本年度郑商所期权仿真交易大赛客户报名数已突破1000人;三是人才蓄水池,联合近10所高校开展并参与“郑商所杯”活动,多年来累计培养超1万名学生,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近年来,我们制作的《期权每月谈》《白话期权》等系列投教产品,点击量超10万次,实现了让复杂的期权策略‘看得懂、用得上’。”卢友中如是说。

在期权市场培育方面,海通期货凭借专业的投研军团,构筑竞争壁垒。记者了解到,在海通期货的13人衍生品团队中,5人曾获郑商所高级期权分析师认证;2024年开展“三业”活动20余场,引导6家实体企业运用期权套保;连续6年组织郑商所期权仿真大赛,累计参赛超2000人,300余人获奖。

“在期权投研方面,海通期货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期权风险管理方案或策略建议,解答客户在期权应用方面的疑问,更好地提升客户运用期权工具的能力,助力产业企业运用期权实现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海通期货副总经理许同林说。

许同林告诉记者,多年来,海通期货通过产融基地活动、“三业”活动、“一对一”走进企业服务等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有效提升了产业客户对期权的认识和运用能力。2024年,海通期货共举办20多场“三业”活动,促进期货市场功能更好发挥,助力企业良好运营。不少产业企业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专项活动,逐步掌握了运用期权等衍生工具管理经营风险的方法。

破解产业痛点:定制化方案创造价值

菜籽油价格波动对压榨企业利润的影响显著,目前传统的期货工具已难以满足压榨企业的个性化套保需求。为此,中信建投期货帮助重庆地区的菜籽油压榨企业运用菜籽油期权管理风险,拓宽了他们风险管理的路径。

“2024年8月,重庆一家菜籽油压榨企业拥有一批成本高且数量较大的油菜籽,当时已同下游用户签订了部分远期销售合同,面临着较大的价格下行风险。在中信建投期货的建议与指导下,这家企业决定尝试运用卖出看涨菜籽油期权策略来锁定利润。当时,菜籽油期货2409合约价格为9500元/吨,企业卖出2409-C-9800看涨期权合约100手,收取权利金150元/吨。在期权到期前,若菜籽油价格未上涨至9800元/吨,期权买方不会行权,企业将赚取全部权利金,增厚企业利润。”卢友中说。

卢友中继续说道:“随着菜籽油价格下行,这笔期权交易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企业由此所获的额外收益有效弥补了产品销售利润的损失,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海通期货则以郑商所“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产业专项、“农险无忧—保险+期货”项目等为抓手,积极利用期权服务产业客户,助力产业客户精细化管理风险。

以河南兰考花生“农险无忧—保险+期货”项目为例,兰考素有“花生之乡”之称,然而受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波动等因素影响,当地花生产业发展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花生主产区旱涝灾害风险上升,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国际油脂油料市场价格剧烈波动,花生价格也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关涉农经营主体担心因花生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减少。

“海通期货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兄弟单位共同开展了郑商所2024年河南兰考花生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针对花生价格波动的特性,采用了‘触发锁定增强亚式看跌期权’模式,既能提升赔付概率,又能降低期权成本。在行情下跌时可以提前锁定结算价,实现风险对冲效率的最大化。项目运行期间,标的期货合约——花生期货2505合约走势冲高回落,最终项目赔付约370元/吨。参与该项目的一家合作社,去年共收获约110吨花生,对应获得了约4万元的赔付,有效规避了价格波动对种植收入的影响。”许同林说。

向未来进发:科技赋能与生态共建

记者注意到,面对期权市场的纵深发展,期货公司正在打造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引擎。

苑文忠告诉记者,光大期货计划从“生态构建”“应用深化”两个维度持续发力。一方面,升级期权业务品牌矩阵,借力“互联网+”打造高黏性的客户服务平台,让期权服务更贴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建设产业期权“案例库+场景库”,提炼标准化策略方案,破解“期权与产业场景脱节”的行业痛点。与此同时,光大期货还将深化商品期权与金融期权的融合应用,探索“含权贸易”“场外衍生品+现货”等模式,推动期权工具从“风险管理”向“价值创造”延伸。此外,光大期货还将通过与交易所、产业方、高校等深度协同,打造成熟、规范、多元的期权市场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光大”力量。

海通期货选择聚焦“数智化赋能”:开发期权策略回测平台,客户可模拟历史行情验证策略的有效性;搭建7×24小时风险监控系统,对组合保证金、参数实时预警,防止“黑天鹅”事件冲击。

“海通期货将继续以交易所组织的各类市场培育活动为抓手,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期货品种的培训活动;以产融基地为依托,辐射产业链上中下游,更好地为产业企业普及期货和期权知识,帮助产业企业运用期权管理经营风险。”许同林说。

中信建投期货将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针对产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从入门教育、策略设计到场外方案定制的闭环服务。

卢友中表示:“中信建投期货将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全周期服务。以辅导产业客户参与期权市场为核心,针对产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覆盖场内外的定制化服务方案。”

“期权市场培育是场马拉松,需要把专业术语转化为产业语言,把复杂策略简化为操作指南。只有让产业企业真正用起来、获得实惠,期权工具才能创造价值。”这句话是记者在市场调研时经常听到的。当下,期货公司正通过科技赋能来降低期权参与门槛,构建“交易所搭台、期货公司赋能、实体企业受益”的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