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in /www/wwwroot/hnshanz.top/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51
单一标的非标信托“走不通”了 – 芒果都市网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in /www/wwwroot/hnshanz.top/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51
2025 年 9 月 10 日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in /www/wwwroot/hnshanz.top/wp-includes/class-wpdb.php on line 2351

单一标的非标信托“走不通”了

【来源:东方财富】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徐潇潇马嘉悦)据多家信托公司称,自2025年9月1日起,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登”)将执行新的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不再接受底层为单一融资方的信托预登记。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此次标准出台的核心在于要求非标信托业务必须实施组合投资,告别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类信贷”模式。业内普遍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一要求提高了非标信托产品风险分散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信托投资进入“组合化”时代

  今年8月初,多家信托机构已收到中信登发出的《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信托登记业务指南(版本V3.0)》(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以及相关附件。新版指南对预登记的业务标准和审批流程做出全面升级,并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作为登记门槛。

  据了解,附件还包括《预登记要素表及填表说明》《初始登记要素表及填表说明》等。具体来看,《预登记要素表及填表说明》要求信托公司预登记需填写委托人及财产来源、期次编号、交易结构简介等信息。

  此外,交易结构简介信息填报要求明确表示,底层资产分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类型、资产分布、资产运用期限以及交易对手信息等。对于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应当落实组合投资要求,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版指南将进一步推动信托投资进入“组合化”时代,非标信托将从单一融资模式转向组合投资。

  业内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去年监管就曾召集部分信托公司召开线上会议,传达了多项最新监管精神。例如,非标信托需进行组合投资,新增固收类(债券投资)信托产品需用市值法估值,还需审慎判断私募基金实控人和关联方风险等。

  目前,上海多家信托公司已经进行了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比如,记者获取的上海某信托公司计划推介书显示,信托计划拟通过组合投资方式同时向5个企业发放信托贷款。上海一位信托公司的高管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去年8月以来,监管便要求公司非标信托进行组合投资。

  此外,信托投资“组合化”也能够引导信托公司创新业务模式,改变以往资产端推动资金端的模式,更加聚焦于资金端的财富管理需求。一位资深信托研究员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对投资者而言,在组合投资模式下,若底层资产出现风险,同样可通过交易所快速处置,降低单一融资方风险造成的投资损失。”

  考验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

  信托投资转向组合投资的同时,新版指南也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信托业和理财业对非标的依赖程度,这就对资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末,金融监管部门就曾要求对存量产品进行整改,此次登记新版指南的出台并非事出突然,各家信托公司已经有所准备,因此对信托业态整体影响不大,不过可能逐步‘去非标化’。”上海冠苕信息咨询中心创始人周毅钦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结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本质上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变。未来非标类信托将全面实施组合投资,这对信托公司在业务模式、资产获取和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信托公司需在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上加以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帅国让表示,信托公司一方面可将信托计划以外的资管产品(如保险资管计划)作为配置补充;另一方面,在非标类信托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方面,短期或存在一些节奏匹配的问题,可以将非标项目的投融资经过组合调整,通过分散底层资产类型、期限及交易对手,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与标类资产相似,非标资产也有不同程度的信用风险,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对理财产品会造成根本冲击。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标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将呈现下降趋势,无论是风险还是收益都难以评估和定价。

  “因此,新出台的标准本身不会立刻迫使资管行业放弃‘非标资产’,但行业会逐渐减少对非标资产的依赖。”上述人士说。

  长期看利好净值化转型

  “新版指南对理财产品的非标投资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谈不上冲击。信托登记新老划断、老的非标信托自然到期,对现有理财产品的投资几乎没有影响,新增的配置需求依然存在。”上述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说。

  虽然监管门槛已收紧,另有一位理财公司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压降非标资产的占比,对理财公司加大主动权益的创造,强化在资产筛选、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版指南短期不会暂停市场格局,而是引导理性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理财产品投资的非标债权类资产规模高达1.82万亿元,中信登新版指南将为后续新增的理财产品设置更高标准。上述投资经理认为,虽然短期内调整不易,但从长期来看,可降低理财产品对单一融资主体类信托的风险暴露,最终有利于理财行业的净值化转型。

  平安理财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公司在持续强化债券交易能力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加大对ABS、Reits、转债等资产配置力度,并且增加权益投资占比分享国内资本市场带来的机会,持续提升公司综合产品收益率的竞争力。

  新版指南的深远意义还在于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周毅钦认为,它通过设置更严格的登记与信息披露要求,迫使存量非标资产加速“阳光化”,使底层资产的风险变得可衡量、可定价。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指南能够引导新增资金更多地配置标准化资产,从而推动理财产品投资组合整体结构优化。他表示,“这一过程虽伴随阵痛,但最终将夯实净值化管理的基础,使产品净值能够真实反映投资表现,打破‘刚兑’预期,从而真正实现风险与收益由投资者自担这一资管行业的本源逻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