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1 日

【来源:期货日报网】

当前,化工产业“金九银十”旺季节奏被打破已成市场共识。鉴于今年旺季成色或不及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化工产业“金九银十”传统逻辑源于两点:一是夏季受高温、限电等因素影响,化工产业装置多出现季节性减产,进入秋季后生产逐步恢复,叠加下游需求释放,易形成供需两旺格局。二是9月、10月气候适宜,既是全国制造业、建筑业的黄金生产期,又临近“双11”等消费旺季,房地产、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下游行业会提前备货,带动化工原料需求攀升。

但在恒力产融化工学院副院长赵曦明看来,这一传统逻辑正被多重因素弱化:一方面,房地产产业链驱动转弱,新房开工面积持续下滑,直接拖累PVC、钛白粉等与建筑相关化工品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化工产业头部化趋势加剧,沿海七大基地、内地煤化工龙头项目崛起,产能供应的稳定性大幅提升,“旺季不旺、淡季不淡”逐渐成为行业常态。此外,许多化工细分领域面临社会库存与厂家库存“双高”局面,较高的库存水平进一步对冲了旺季价格波动,削弱了传统旺季的脉冲式需求效应。

尽管传统旺季逻辑弱化,但仍有潜在利多支撑市场。赵曦明提到,“反内卷”政策对供需结构的优化作用长期存在。当前不少化工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若供给端出现实质性去产能,叠加旺季背景,有望触发补库存行情。同时,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稳增长政策,结合我国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也为化工原料及产品出口带来机会,其中聚酯、聚氨酯等与消费政策关联度较高的领域,表现或相对亮眼。

不过,终端需求承压与外部风险进一步加大了不确定性。国投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纺织印染行业虽呈现开工率回升、需求从淡季向旺季过渡的态势,但原材料价格推涨难度较大,核心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走弱的背景下,需求市场脆弱且企业信心不足。同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拖累出口,纺织服装零售额增速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则认为,今年“抢出口”效应明显弱化,且 8 月需求存在前置迹象,可能拖累10月后的需求持续性。叠加油价走弱对化工成本端形成拖累,若下游高库存去化不及预期,四季度化工企业或提前进入减产通道。

面对这一局面,厦门国贸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韬认为,旺季逻辑重构是化工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型的机遇,今年旺季或呈现“弱复苏、低利润、结构分化”特征。

“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需通过精细化库存管理与产业链协同,应对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传统旺季。”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邵世萍坦言,对整个行业而言,如何有效应对成本冲击、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