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1 日

【来源:东方财富】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35.0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同时也是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第十次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公募基金凭借其透明度高、流动性好、门槛低等特点,已然成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其规模也在不断上涨。“公募行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体现了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增加,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改革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其规模的扩大不仅有助于优化居民资产配置,也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5.08万亿元,较6月末的34.39万亿元增加了0.69万亿元,增幅为2.01%。其中,1333只封闭式基金(包含申报为封闭运作和定期开放的基金)的净值合计为3.74万亿元;11681只开放式基金的总规模为31.33万亿元。

  从类别来看,截至7月底,开放式基金涵盖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五大类,上述各类基金规模分别为4.92万亿元、3.83万亿元、7.24万亿元、14.61万亿元和0.73万亿元。从变动情况来看,截至7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的规模均较6月底实现不同幅度增长,而债券基金规模有所下降。

  货币基金规模较6月末增长超3800亿元,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对此,娄飞鹏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行,部分资金从银行储蓄转向货币基金以获取相对更高的收益,部分投资者在权益类产品回本或减亏后选择赎回转入货币基金以规避风险。同时,货币基金门槛低、流动性好,且部分产品与购物场景相结合,满足了投资者的便捷需求,推动了其规模的增长。

  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较为显著。截至7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规模分别较6月底增加1925.94亿元和1385.56亿元。娄飞鹏分析,A股市场回暖,尤其是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的上涨,带动了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的申购热情。权益类基金的增长反映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增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沙叶舟表示,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占比稳定上升,股票市场走势与公募基金规模的关联性加强。在我国家庭财富增长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优质资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需求有望推动公募基金总规模进一步扩张。

  随着近期权益类资产的走高,市场“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资本市场对大类资产配置具有指挥棒效应,哪里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回报,‘跷跷板’就抬向哪里,这块‘跷跷板’本质上是资管行业对风险—收益的权衡。”沙叶舟说。

  展望未来,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从长期来看,公募基金规模的扩大是大势所趋。沙叶舟表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占家庭总资产比重还不到10%,随着居民财富总量的增加,公募基金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期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向好,也是全行业提速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加快落实好证监会今年5月份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把公募基金打造成为家庭与机构的重要资产配置选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的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