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实业后: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识字?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河系漫游客,作者:槛内人001,原文标题:《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识字?来到实业后,我开始反思paperwork的意义》,题图来自:AI生成
每次我带着协议想去跟做业务出身的老板过一下商业条款,老远他就冲我摆手:
“不看不看。”
“这么多字我头都大了。”
“有什么重点,你跟我说一下就行了。”
我才终于理解,早几年就去做法务的朋友跟我说的——整个公司好像只有法务部识字,因为做业务的人是根本不愿意看文件的。这对律师出身、习惯了所有交付都是paperwork的我来说,有很大的冲击。
一方面,我深刻意识到了paperwork的局限性,以及律师视角的局限性。
每天在公司目睹业务同事怎么把纸面的东西落地,怎么把产品实物做出来,怎么去跟客户、供应商谈判,怎么把真金白银的利润创造出来,你就能很实感地体会到,paperwork仅仅是业务流程的一环而已,不是说不重要,但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
律师有时候不能意识到公司内部的这种生态,跟着职业习惯总把paperwork看成天大的事,而且搞惯了纸面东西,对实际落地的难度缺乏想象力,有时候会造成一些沟通障碍。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做港股的律师朋友来和我吐槽,他让客户找十几个合作方说明一下,对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合作方内容的修改要用修订模式,客户直接回他:做不到。他给气得半死,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
虽然我才来到公司不到两个月,但我已经完全能理解这个客户了。
我给朋友解释:
1. 首先,十几个合作方也不是大家都在一个微信群里,你客户给他们发个通知,大家就能去执行了。每个合作方可能都是不同的公司同事在对接,而且平时也未必是能给人家提要求的合作关系。
2. 其次,业务同事连文件都懒得看,还让他用修订模式,还让他协调那么多人要求其他合作方用修订模式,简直异想天开!不是每个人都对word那么熟悉的!
3. 最后,对于公司同事来讲,这些都是本职工作以外的破事,他们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朋友听了以后并没有很信服,可能还有点不开心——你怎么这么快就不能共情以前的自己了?!(我反思……)
Anyway,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生态真的非常不同。律师眼中“很简单的要求”实际落地时可能非常麻烦,或许公司的同事并非有意针对,只是觉得莫名其妙。实际中的推拉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考虑。
但话说回来,另一方面,我从未像现在这样不遗余力地给同事们科普paperwork的重要性。
做律师的时候我自己还常常吐槽,觉得非诉工作很多都是咬文嚼字、屎上雕花。
而现在,我经常抓住机会就给同事们分享一些条款上的细微差别造成的巨大事故,并常常夸赞我们的外部律师非常给力,强调法律服务非常重要,甚至在团建发言的时候用上了“离不开商业律师的保驾护航”这种律所宣传套话。
当时嘴比脑子快,不知怎么就说出来了。
我事后反思,这一切无非是因为如今所处位置不同了。如果我跟同事老板说,paperwork一点都不重要,律师都是屎上雕花,那我干嘛来了?我在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但说着说着,我自己也有点信了。
大佬们在谈判桌上自然是抓大放小、算总账,高屋建瓴,觥筹交错,分分钟就聊到十年之后的战略规划了。那不得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把他们嘴边掉落的口头承诺都捡起来,勤勤恳恳地落到纸面上,再抠一些细节再抠一些细节再抠一些细节,以防止未来人性的滑坡造成的风险?
总而言之,我现在的状态非常割裂:
跟律师朋友就说:真不知道我们以前都在忙啥,公司里没人在乎paperwork!
跟公司同事就说:paperwork真的非常重要!你看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河系漫游客,作者:槛内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