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0 日

【来源:虎嗅网】

TikTok交易的前景日渐明朗。尽管中美双方均承认就TikTok问题的解决达成“基本框架共识”,但在任何地方,双方都没有公布具体的交易细节。

根据媒体报道,双方原则同意字节跳动继续持有TikTok不超过20%的股份,多家美国公司和基金组成的财团将持有剩余80%。Oracle负责处理TikTok在美国的数据,TikTok的核心算法仍归属字节跳动,经中方批准后可以授权给TikTok美国使用。这符合我此前的预期。

两国政府不太可能代替企业介入具体的商业细节。以目前的谈判进度,在大框架确定之后,还需要由企业和投资者进行更进一步的谈判,确定具体执行办法。因此,目前在网络上流传的充满各类细节的传闻,甚至到了哪个股东持有多少比例,董事会由几人构成等等,基本可以确认是没有根据的假消息。这类半真半假的传言,正是AI幻觉新闻的典型特征。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即便中美双方均同意字节跳动持股20%、美国投资人持股80%的初步方案,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最关键的问题是,字节跳动目前持有TikTok的100%的股份,如何把它的股份从100%降到20%?股权交易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无非转股和增发两种。

转股即是美国投资人向字节跳动“买下”其持有的TikTok的股份,字节跳动将可以由此套现巨额现金或股票对价。而增发则是美国投资人向TikTok增资,以稀释字节跳动目前持有的股权比例。这两种方案的核心区别是,收款方到底是字节跳动,还是TikTok这家目标公司。仅此一事,就可能构成各方商业层面的核心争议。除此之外,不论是增发还是转股,都涉及到TikTok目前的市场价和估值的问题。

非常有意思的是,截止到目前的官方公开信息之中,没有任何一方提到“钱”的问题。政府固然可以批准或否决交易方案,但真正出钱的还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私营企业。卖方想多卖钱,买方想少出钱。因为价格谈不拢而失败的并购交易不在少数。

TikTok目前的估值约3300亿美元,草草按美国业务占TikTok 全球业务30%来算,交易额将会超过千亿美元。作为对比,马斯克买下推特总共只花了440亿美元。显然目前的估值是远远超出美国投资人的胃口的。到底钱怎么算?这可能也是另一个谈判的难题。

事实上,相较于简单的转股或增发,我认为TikTok更可能的交易方式是把它在美国的资产和业务单独剥离出来,注入到一家新公司,作为其持有不超过20%的股权的对价。而投资人以现金或股票对价等方式投入剩余80%,或者以混合对价的方式,部分资金支付给字节跳动,部分字节注入新成立的TikTok美国公司。

目前TikTok是一家全球运营的公司,如果要单独拆分美国业务,又会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在TikTok紧密全球运营的现状下,剥离真的做得到吗?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算法、用户、平台的剥离?

第二,在剥离所谓的“美国资产”的时候,到底哪些是投资人想买的资产,哪些是投资人不想要的?比如,TikTok在美国的员工,是否会归属到美国投资人愿意购买的“美国资产”的范围内?当然,最终双方达成的方案可能不是一个一锤定音式的交易,可能有若干年的过渡期,通过股权信托或资产信托的方式,在若干个暂时性的安排之后,最终完成剥离。

TikTok交易意味着什么?TikTok交易对国际政治、中国企业出海投资等等“大”的方面的影响,已有诸多文章分析,我不再赘述。

中方需要特别小心的是,会不会由此产生所谓“TikTok模式”,让美国可以以类似方案处理其他在美国争议性的中国企业。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对TikTok员工来说,有更多值得关心的问题。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完成美国业务的剥离和出售,TikTok在美国的人员和管理一定会“大换血”。

美国的劳动合同基本都是任意解除(at-will),公司可以随时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而无需支付离职赔偿金。特别是,许多互联网公司员工收入的大头是股票和期权,而不同公司的期权协议对于如何处理员工被动离职的情况有非常大的区别。

有的协议更加倾向于保障员工权益,会特别约定在公司整体出售或收购的情况下,员工尚未行权的全部期权提前到期,可以获得全部企业授予的期权。但也有的协议约定在类似情况下,公司可以用极低的价格回收员工期权,而无需给员工实质性的补偿。总之,可以仔细看看期权协议是怎么规定的。

当然,还会有随之而来的签证问题。有的美国签证允许在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之后更换雇主继续工作,有的美国签证是和单一雇主绑定的,一旦劳动关系解除就需要离开美国,这些都是员工个人需要考虑的。除了员工之外,可以预期TikTok美国业务出售之后,新的管理团队对于目前电商、直播等业务的开展,很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也将会影响大量的以TikTok维生的中小商家。

每一个普通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想想办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敏大是一只柯基,作者:敏大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