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山营销的始祖鸟,在“背叛”户外的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虎嗅网】
一
一场在海拔5500米喜马拉雅山脉爆炸的烟花,炸碎了始祖鸟的户外灵魂。
9月21日凌晨,西藏日喀则市政府官方通报已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当天上午,始祖鸟与蔡国强接连发布致歉,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会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生态补救措施。
很难说,如果没有官方的介入,这样的致歉会不会来得这么“及时”和“态度端正”。
毕竟9月19日烟花表演当天,始祖鸟和蔡国强就迅速双双删除了活动的相关微博及视频,在9月20日一整天舆论的滔天批评中,依然保持着傲慢的不回应。
似乎即使是内心隐约知道做得不对,但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会公开承认自己真的做错了。
唯一能确定的是,始祖鸟主导的这场高原炸山活动能落地执行完成,说明始祖鸟内部必然是达成了共识的。
有人为始祖鸟“吃户外的饭,炸户外的山”感到不解。
但事实上,让始祖鸟飞到当今高度的那个饭碗,从来不是真正传统而硬核的“户外”,而是真正能带来利润与仰望的“高端”。
从奢侈品联名、跨界大秀、艺术合作的营销活动,到日益时尚化、城市化的产品设计,再到户外爱好者转变为城市中产的消费客群,始祖鸟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加速背离“户外”,拥抱“高端”。
“户外”看重的,是尊重,是敬畏,是对自然和生命一视平等。
而“高端”看重的,是圈层符号,是精英身份,是高人一等的自我陶醉。
这本就是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
人们指责始祖鸟身为户外品牌对待自然与生灵的“傲慢”,殊不知,这样的“傲慢”正是始祖鸟这些年努力为自己打造的、得以自诩“高端”的华丽滤镜。
始祖鸟不是忘记了自己的来时路,而是太急切地想飞往想象中那条更有利可图的去路。
二
这场大型营销事故,发生在始祖鸟业绩增速放缓的微妙时刻。
根据其母公司亚玛芬体育2025年二季度财报,集团总营收12.363亿美元,其中始祖鸟所在的技术服装部门收入5.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3%,相较今年一季度的28%、上年同期的34%,增速显著下滑。
业绩压力当前,复刻成功经验就成了首选打法。
首先是看别人的成功经验。
始祖鸟这场喜马拉雅山脉烟花秀的形式,被网友扒出可能是想模仿十年前户外品牌猛犸象(Mammut)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品牌活动。
十年前,猛犸象的这场活动效果是极其成功的。不仅引爆全球社交媒体,赢得了专业领域与大众的一致赞誉,还将品牌提升到了行业标杆的高度。
现成的作业摆在面前,始祖鸟怎么抄都抄不明白?
其实是想抄,但想抄的不多。
猛犸象的活动,是为了纪念马特洪峰(Matterhorn)首次登顶150周年,参与者是一群专业登山运动员,全程只通过摄影完成了一幅转瞬即逝的光影艺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山体的环境影响,可以说是恪守“边界感”。
始祖鸟的活动,是为了宣传“叙事升级”、“艺术融于户外”的品牌符号定位,参与者是一群媒体和网红,全程有声污染光污染还有漫天粉尘污染,生怕动静不大,生怕没有打破人与自然、户外与艺术的各种“边界感”。
为什么会把作业抄成这样?
再看看始祖鸟自己的成功经验。
以往每一次始祖鸟提振业绩的增长密码,正是那些在户外业内看来略显出格的“跨界”营销。
2022年,始祖鸟与奢侈品牌古驰(Gucci)联名推出限定系列,在国内发售当天即被抢空,成为二级市场加价炒作的“投资品”,直接推高了始祖鸟在非户外消费人群中的声量。亚玛芬财报显示,2022年始祖鸟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增长超过50%。
2023年,始祖鸟登陆上海时装周,以秀场发布形式推出城市生活系列,进一步将产品拉入“都市精英的衣橱”。该系列的销售、毛利表现均显著优于传统户外产品线。
2024年,始祖鸟在东京与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合作推出限量羽绒服,价格比常规款高出70%以上,却依然在48小时内售罄。据投行调研报告显示,联名效应为品牌带来了“强有力的业绩驱动”。
对于始祖鸟而言,“户外”只是一个旗号,真正想做的还是“跨界”的生意。
毕竟一次次“秀场化”的跨界营销活动,不仅让始祖鸟顶上了“艺术、时尚、奢侈”的光环,还将自己从一个技术型户外品牌的发展路线,撬向了奢侈消费品的逻辑轨道。
这一次的青藏高原烟花秀,实际上与之前去做联名、走秀、限定的理念和打法是一脉相承的:
艺术化、话题化、奢侈品化。
“体验”远大于功能,“破圈”远大于坚守,“话题度”远大于专业性。
在跨界营销提振业绩的这条路上,始祖鸟一次比一次飞得高,唯独这一次折了翼。
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跨越山海阻隔,闯入本不属于它的天地,它的命运便悬于两极:
要么大力出奇迹,以入侵者的姿态颠覆新世界的秩序;
要么挣扎到力竭,在陌生环境的围剿下迎来物种灭绝。
鸟也不例外。
最初的始祖鸟是什么样的?
这个1989年成立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专业户外品牌,曾一度被户外爱好者视为“装备中的保时捷”。第一个全粘合防水拉链,第一件军用级别的GORE-TEX冲锋衣,都是始祖鸟在户外领域一步步站上高位的基石。
即使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北美及欧洲户外市场接近饱和,始祖鸟开始逐渐扩大分销,以极简设计和高端面料切入一批“轻户外”及城市通勤客群时,它在产品理念与品牌定位上,依然是忠于自己的“户外”基因的。
但在2019年之后,情况变得不同了。
泼天的流量营销让始祖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贵。那些并不真的去户外却数量庞大的“精英城市白领”,开始将始祖鸟当作一个能证明自己品位、财力和身份的高端符号。
于是,始祖鸟的产品定位也从“能登顶珠峰的外套”,逐步演变成“能走进CBD写字楼、参加奢侈品派对的羽绒”,再到今天被调侃的“中产成功学制服”。
相应地,始祖鸟的品牌也从“专业属性”彻底滑向“社交属性”,只能通过不断强化中高产人群画像、强化圈层认同焦虑,来维持品牌的高溢价。
这是一条清晰的演化路径:
专业定位逐渐弱化→时尚属性不断增强→奢侈化溢价逻辑接管。
今天的始祖鸟,拥有品牌历史上最大的市场规模、最多元的产品体系、最广泛的消费客群。作为代价,其最初敬畏自然的“户外”精神,也最终让位于迎合目标消费阶层的“高端”理念。
也许有一天,始祖鸟会意识到,艺术跨界、流量营销再多,也取代不了曾经用技术改变世界的荣光。
也许始祖鸟已经意识到了,但并不在意。
但那都不重要了。
当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响,一个户外品牌的灵魂也已经在轰鸣声中渐行渐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爅爅有闻 (ID:chattycats),作者:赵小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