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3 日

从农田到堤坝,从呼声到掌声|乡村振兴·法治同行

【来源:长沙晚报】

  编者按

  当下的长沙乡村大地上,正徐徐铺展丰收的图景。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重点监督工作安排,配合乡村振兴促进“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工作开展,今年9月以来,长沙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为主题,组织媒体开展集中采访。今日起,长沙晚报联合长沙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长沙人大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监督推动、创新探索与典型成效,讲好人大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凝聚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共识与合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

  初秋的长沙乡村大地上,两幅图景令人动容:

  ——浏阳市洞阳镇的高标准农田,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望城区茶亭镇的湘江防洪堤坝,守护着两岸村庄与良田的安宁……

  这些关乎农业发展命脉和农民切身福祉的民生实事,源于群众最真切的呼声,通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这一创新实践,完成了从“呼声”到“掌声”的华丽转变。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近5年来推动641件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在乡村振兴的“长沙画卷”上展示着人大制度的监督实效、澎湃力量。

  农田里的新变化

  近日,浏阳市洞阳镇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的广袤农田里,浏阳市辉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节辉正操作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只见他摁下遥控,装有药水的无人机随即腾空而起,沿着稻田边慢慢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到稻田里。

  再过一段时间,这片2025年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浏阳项目区将变成一片丰收的“黄色海洋”。

  “今年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当日,雷节辉还和洞阳镇副镇长张成芳,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云峰一起走进这里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的农田里,他们沿着田埂一路走一路看,不时弯腰察看水稻的长势,对今年的“秋收图景”充满期盼。

  “过去由于田块高低不平,灌溉排水不便,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张成芳介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经过“小并大、短拼长、陡变平、弯改直”等措施,原来零星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归并平整,小田变大田,农田面貌焕然一新。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2024年度浏阳市十件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去年,浏阳市人大常委会以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为抓手,突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项目落实,精准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021年、2024年,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在浏阳市乡镇和市级层面铺开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浏阳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四级调研员吕正红介绍,在项目征集环节,通过代表联络站、“双联”活动等载体,发挥代表“推荐员”作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确定候选项目。在项目实施环节,选取当地代表、群众担任“观察员”,对项目建设进行观察监督,反馈项目建设情况和问题。在项目验收环节,邀请代表担任“联审员”,对项目验收及后期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督查。“三员制”的实施,确保了项目落地见效。

  昔日闲置、低效用地,如今已转化为粮食生产的“沃土粮仓”。2024年,洞阳镇“四高”基地早稻亩产高达637公斤/亩,晚稻亩产亦达到651.4公斤/亩,双季稻产量屡创新高,以实打实的数据,生动诠释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显著成效。

  防洪堤上的新风景

  在位于望城区茶亭镇的湘江下游,湘江东岸的苏蓼垸防洪堤静静守护着一方安宁。

  时值初秋,苏蓼垸内垸外各有风景:垸内的稻田正次第成熟,等候秋收的来临;垸外,清澈的湘江与青翠的河岸,依旧生机勃勃。

  “苏蓼垸北靠洞庭湖、西临湘江、南近丘陵岗地,地势西南高、北东低。因苏蓼垸存在堤身防渗能力不足、散浸等防汛隐患,且受雨水情影响,需在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否则将威胁区域防洪安全。”望城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谷雨介绍,基于此,望城区将湘江东岸苏蓼垸(夹河至长湘阐段)防洪整治工程(一期)项目纳入2023年水利秋冬修计划,经长沙市水利局批复初设,批复概算总投资1.79亿元。

  “湘江东岸苏蓼垸(夹河至长湘阐段)防洪整治工程(一期)项目是望城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由260多名人大代表票决出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望城区人大常委会干部李凯涛介绍,票选出的项目当场公布,主动向社会公开,由政府组织实施,人大代表监督。并综合运用集中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社会效益进行多角度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落实、惠及民生。

  落实过程中,望城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或调研项目,明确项目的质量、安全与进度要求,望城区水利局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项目专班,采取分区分段施工、24小时流水作业、优化平行交叉工序、无缝跟进检验检测等措施,推进堤防堤基防渗、堤身加宽培厚、穿堤建筑物改造、填塘固基等建设,今年6月,项目完成建设,并于7月完成验收并移交运行管理单位。

  旧日堤坝如今已成坚固的“安全堡垒”。罗谷雨介绍,该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苏蓼垸(夹河至长湘闸段)堤身散浸问题,消除了堤身防汛隐患,显著提升了堤身防渗能力,确保了垸内1.5万人口和1.196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保障了区域防洪保安工作有序开展。